朱栩閱
養老行業服務的對象是老,但是技術新啊!老年人也許不愛極客范兒,但也喜歡智能科技帶來的便利,沒準兒未來天天組織VR打麻將呢!當已經玩嗨了智能設備的中青年步入老年后,養老業未來的勝者一定是智能派。
炫酷科技,關懷為骨
智能養老產品看似新潮的背后,其主要作用還是在于讓老年人更有質量和尊嚴地生活。
WHILL智能輪椅的誕生就是為了打破成見。作為一款高科技輪椅,它擁有時尚友好的外表、簡單的操作模式、先進的四輪驅動系統,能帶給乘坐人良好的行駛體驗。WHILL團隊的想法是讓輪椅成為每個人都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消除現有輪椅群體的自卑感。
國內聯芯瑞康出品的智能手杖,具有mp3、定位、導航、天氣預報、摔倒報警等多種功能,按鍵簡單,材質輕便結實,不同于傳統拐杖給人的笨重感。
養老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企業要以人為本,其實就是要以用戶為主,只有更好地服務老人和社會,才能在未來享有一席之地。
讓老人放肆奔跑
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見的損傷原因,但不能因此禁止他們在外休閑鍛煉。為此,養老行業正在積極探索老年安全運動解決方案。
愛牽掛是一款針對老年人的運動腕表,以定位、心率監測和跌倒呼救為主要功能,按鍵極其簡易,能夠與家人一鍵通話。其最大的特色是用戶摔倒提醒,當老人發生運動意外時能夠迅速將提醒發送給家人或監護者,便于及時救治。國外也有主打安全健康的相似產品Sense-U ,但市場總體給老年朋友的選擇并不多。
年輕人有多種可穿戴運動設備選擇,而老人家未必能hold住那么多功能,安全才是王道。
擠獨木橋,別忘了陽關道
相比老年健康細分領域的單點突破,針對養老行業本身的服務商和數據平臺卻并不多。
以2B為主的麥麥養老兼具老人、護士、子女、管理平臺和一卡通五個終端,有自己的養老產品,同時也為行業服務,具有構筑多維度產業鏈的可能性。目前麥麥與養老機構合作較多,向養老行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未來還有打進社區和家庭的規劃。
這類企業的思路是,與其狠打一點,不如全面開花。
爺爺奶奶學會上網看病啦
在各種移動應用大爆炸的當下,專屬于老年用戶的移動醫療應用也紛紛涌現。
看準我國1億糖尿病患者市場的大糖醫,是專做醫患對接的平臺,主打問診和血糖記錄。大糖醫獲得京東青睞,二者即將合作打造糖尿病管理服務閉環體系。對比之下,健康e族云平臺則是一個多方面的健康監護系統,其主攻方向是老人的身體狀態監測。
手機上網對很多老年人來說已不是難題,移動醫療應用自然潛力巨大。后來者應開發更多的垂直應用,避免多款App打開都是是心跳、血壓記錄的僵化套路。
愛機器寶貝,更愛家人
空巢老人的寂寞,讓陪伴型人工智能有了“用武之地”。
老年人多半不喜歡冷冰冰的機械,而小魚在家的人臉識別系統使其可以輕松跟著主人目光移動顯示屏,在智能語音和燈光輔助下給人生命感。讓人產生好奇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用戶還可通過顯示屏進行多人視頻聊天和網絡社區互動。
萌萌噠小海豹Paro專用于服務精神疾病患者,Paro可以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患者能通過與它互動喚起養育子女的記憶從而變得平靜。目前日本政府已經在部分社區投放Paro,并向反應較好的家庭提供租借服務。
可以看到,智能養老并非要以機器取代人的情感交流,而是借助機器幫助老人傳遞情感。
現實存在的空巢老人問題既是社會現象,也確實成為一大消費痛點。或許錢買不到親情,但未來商業能夠更高效地解決人的情感述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