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予娟+祝傳貴+耿嵐+魏巍+王華+南黎

【摘要】 目的 探討D-二聚體(D-D)與血凝四項聯合檢測對臨產孕婦的臨床意義。方法 對120例正常臨產孕婦(正常臨產組)、120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臨產孕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組)、120例健康育齡婦女(健康對照組)D-D、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和纖維蛋白原(FIB)水平進行測定, 并對測定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正常臨產組、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組FIB[(3.57±0.95)、(4.41±1.07)g/L]、D-D[(374.0±154.1)、(857.0±419.6)μg/L]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 PT[(11.73±0.99)、(10.78±2.17)s]、APTT[(26.04±3.22)、(26.67±2.84)s]均短于健康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正常臨產組、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組TT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組FIB、D-D高于正常臨產組(P<0.05);兩組APTT、PT、TT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密切檢測D-D、PT、APTT、TT及FIB等各項凝血功能指標的變化, 可及時發現孕婦凝血系統功能異常, 保證胎兒的順利生產及孕婦的生命安全。
【關鍵詞】 血凝四項;D-二聚體;臨產孕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025
妊娠后由于胚胎及胎兒生長的需要, 在胎盤產生的激素的參與下, 在神經內分泌的影響下, 孕婦血液處于高凝狀態, 孕婦體內凝血成分及抗凝成分、纖維蛋白溶解活性均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檢測臨產孕婦血漿中的血凝四項以及D-D等幾項指標, 可以了解臨產孕婦體內凝血狀況, 對預防和治療產中、產后異常出血及預防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的發生有重要的意義[1] 。本文探討D-D與血凝四項聯合檢測對臨產孕婦的臨床意義,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的120例正常臨產孕婦作為正常臨產組, 孕晚期各項指標正常, 年齡20~40歲, 平均年齡30歲。選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來本院生產的患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臨產孕婦120例作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組, 年齡20~40歲, 平均年齡30歲。選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來本院體檢的120例育齡婦女作為健康對照組, 年齡19~43歲, 平均年齡27歲, 體檢正常, 期間亦無其他服藥史。
1. 2 儀器與試劑 貝克曼TOP700全自動凝血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質控品為河南省臨床檢驗中心提供的標準質控品。
1. 3 檢驗方法 抽取受檢者空腹靜脈血3 ml(內含109 mmol/L枸櫞酸鈉0.2 ml), 提取血漿并于1 h內完成檢測, FIB、APTT、PT、TT、D-D均為儀器檢測。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正常臨產組、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組FIB、D-D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 PT、APTT均短于健康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正常臨產組、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組TT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組FIB、D-D高于正常臨產組(P<0.05);兩組APTT、PT、TT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孕婦妊娠期間的凝血和纖溶功能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PT是檢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種過篩試驗。APTT是用來證實先天性或獲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們相應的抑制物, 同時APTT也可用來檢測凝血因子Ⅻ、激肽釋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釋放酶原是否缺乏, APTT延長見于血友病、肝臟疾病、阻塞性黃疸、新生兒出血癥、應用抗凝劑以及低或者無纖維蛋白血癥者。APTT縮短見于高凝狀態:如DIC的高凝血期及血栓性疾病[2]。TT測定主要反映凝血共同途徑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的過程中是否異常的抗凝現象。FIB纖維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 它可以促進血栓聚集, 提高血液粘稠度, 最后促使血栓形成。FIB 增高見于妊娠晚期和生理狀態下的應激反應。本實驗表明正常臨產組、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組PT 、APTT均短于健康對照組(P<0.05), 提示臨產孕婦凝血活性增強, 機體處于高凝狀態。
D-D主要反映纖維蛋白溶解功能[3]。D-D的水平升高, 表明體內存在著頻繁的纖維蛋白降解過程。D-D可作為DIC早期診斷和病程監測的主要指標。本實驗中正常臨產婦的D-D已有升高, 表明正常臨產婦處于相對高凝狀態,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臨產孕婦D-D較健康體檢者及正常臨產婦升高的更加明顯, 表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臨產孕婦已處于凝血與纖溶系統平衡失調的相對高凝狀態, 同時還可能有微血栓形成及繼發纖溶活性增強。機體的這些反應過程可以促進分娩中胎盤附著面的快速止血, 但是也容易導致血栓形成。
綜上所述, 檢測臨產孕婦血凝四項及D-D的動態變化, 可以有效的防范生產過程中及妊娠時各種并發癥的發生, 保障圍生期母嬰安全, 降低DIC等血栓性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薛冰, 許愛麗, 吉麗, 等.凝血四項和D-二聚體在妊娠期的變化及臨床意義.實驗與檢驗醫學, 2013, 31(3):277-278.
[2] 郭素玲.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血漿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關系的研究.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3, 31(2):129.
[3] 胡志愿, 郭璐娣, 劉俊峰, 等.臨產孕婦凝血四項及血常規檢測的臨床意義.現代醫院, 2013, 13(1):46-48.
[收稿日期:201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