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儀
【摘要】 目的 分析錐形束CT在口腔內科臨床診斷治療中的應用。方法 選擇根管再治療患者30例和根尖周炎患者40例, 全部患者分別給予錐形束CT檢查和傳統(tǒng)X線片檢查, 對兩種檢查結果進行觀察比較。結果 根管再治療患者傳統(tǒng)X線片檢查的準確率僅為13.3%(4/30), 而錐形束CT技術檢查的準確率卻高達100.0%(30/30)。根尖周炎患者X線平片的診斷準確率為75.0%(30/40), 而錐形束CT技術的診斷準確率則為100.0%(40/40)。錐形束CT檢測根管再治療患者以及根尖周炎患者的準確率顯著高于傳統(tǒng)X線片檢查(P<0.05)。結論 在口腔內科的臨床診斷治療中, 應用錐形束CT檢查, 能對三維立體影像進行清晰顯示, 進而對牙體牙髓病變的程度、性質、范圍以及位置進行整體、準確和直觀地了解, 使根尖周炎病和牙體牙髓病的臨床診斷準確性和臨床療效得以有效提升, 具有臨床推廣價值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 錐形束CT;根尖周炎;口腔內科;臨床診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094
錐形束CT技術指錐形束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或者錐形束容積體層成像技術。錐形束CT技術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 在現代醫(yī)學技術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 錐形束CT技術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性影像方法, 在臨床口腔疾病診斷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1]。錐形束CT技術能對根尖組織和牙體組織的細微結構進行快速和精確地觀察, 同時還能及時獲得三維立體牙重建結構。在口腔局部成像功能方面, 錐形束CT技術的效果更佳顯著, 和傳統(tǒng)CT技術相比, 錐形束CT技術在牙和牙周組織結構成像方面的優(yōu)勢也更加顯著, 然而在軟組織成像方面錐形束CT技術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應用錐形束CT技術能同時間接或者直接測量牙周圍的骨缺損狀況, 尤其是能測量牙體周圍頰舌側牙槽骨, 進而對牙周骨量進行了解, 讓牙體周圍的空間位置更加形象。本研究選擇臨床中常見的口腔疾病根尖周炎和根管再治療, 分析了錐形束CT在口腔內科臨床診斷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口腔科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根管再治療患者30例和根尖周炎患者40例;根管再治療患者中, 男17例, 女13例;年齡20~75歲, 平均年齡(44.1±10.3)歲。根尖周炎患者中, 男23例, 女17例;年齡19~76歲, 平均年齡(43.8±10.7)歲。
1. 2 方法 選擇日本森天錐形束CT機和德國KAVA數字牙片投照系統(tǒng)。選擇口腔醫(yī)學研究的專用軟件Simplant12.02, 該軟件能接受CT掃描儀輸出的DICOM文件, 同時實施三維重建;同時還能測量圖像的角度和距離。全部圖片均顯示在24英寸的液晶顯示器上, 像素為1600*1200。全部患者分別給予錐形束CT檢查和傳統(tǒng)X線片檢查, 對兩種檢查結果進行觀察比較。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選擇Kappa值檢驗法檢驗評片結果的一致性。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根管再治療患者傳統(tǒng)X線片檢查的準確率僅為13.3% (4/30), 而錐形束CT技術檢查的準確率卻高達100.0%(30/30)。根尖周炎患者X線平片的診斷準確率為75.0%(30/40), 而錐形束CT技術的診斷準確率則為100.0%(40/40)。錐形束CT檢測根管再治療患者以及根尖周炎患者的準確率顯著高于傳統(tǒng)X線片檢查(P<0.05)。
3 討論
在臨床口腔科中, X線根尖平片檢查是使用頻率最高的輔助檢查牙手段之一。然而X線根尖平片檢查的局限性比較強, 口腔頜面部存在較多的腔隙, 同時解剖結構也比較復雜, 而且X線平片是將存在立體解剖結構的牙體形態(tài)拍攝成二維圖像, 因此影像就會出現相互重疊, 不能有效顯示牙體的細微變化。全頜曲面體層片檢查也只能對病情的某一斷層域內的影像進行反映, 并不能對內外的全景全部影像進行全面顯示。下切牙區(qū)可能和頸椎發(fā)生重疊, 進而表現為白色致密重疊陰影, 降低影像的清晰度, 不能對病變性質和范圍進行準確判斷[2]。
錐形束CT技術是利用計算機輔助圖像處理軟件來對牙體內部的根管系統(tǒng)形態(tài)進行清楚顯示, 同時還能對根尖周的牙槽骨骨量進行有效顯示, 而且能對患牙和周圍牙槽骨實施三維成像, 最終來對牙槽骨的病損情況進行直觀顯示。錐形束CT技術能有效提供多平面的重建影像, 包括橫斷面、冠狀面以及矢狀位, 能有效解決二維圖像中相鄰解剖結構干擾的現象;除此之外錐形束CT技術的射線使用效率更高, 數據采集時間也更短, 能讓放大比率控制為1:1, 最終為牙根尖周病變以及牙體牙髓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客觀和準確的依據。在臨床口腔疾病的診治中, 錐形束CT技術的應用主要為診斷治療口腔疾病, 并分析病情;進行術前評估、手術設計等[3]。
分析本研究結果發(fā)現, 在對根管再治療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時, 傳統(tǒng)X線片檢查的準確率僅為13.3%, 而錐形束CT技術檢查的準確率卻高達100.0%。臨床中在對患者進行根管治療時, 降低治療成功率的因素主要為根管遺漏, 在根管再治療中臨床醫(yī)生需要面對的問題主要為準確定位根管。因為根管的走向和填充嚴密程度存在差異, 部分牙齒甚至存在側支根管或者彎曲鈣化, 因此臨床醫(yī)生應及時發(fā)現以上問題, 但是采用傳統(tǒng)X線片檢查并不能發(fā)現以上問題, 所以在臨床在治療期間不能對患者進行準確診斷。
選擇錐形束CT技術能對牙髓腔的三維解剖結構圖像進行清楚顯示, 同時還能在不同角度和不同斷層厚度來對根管形態(tài)結構進行詳細觀察, 同三維立體圖像能對根管走行情況進行清楚觀察, 進而在矢狀面和橫斷面來對根管的走向、形態(tài)、數目以及根尖處的根尖孔位置進行確定, 并對融合根尖孔以及根管遺漏情況進行檢查確認, 進而為變異根管以及復雜根管的處理治療提供準確和客觀的指導。另外選擇錐形束CT技術能對隨機對照試驗的臨床療效進行檢測和評價。
應用錐形束CT技術能從三維方向來對根尖周病變的程度、范圍以及性質進行清楚顯示, 并對病變的準確位置進行有效確認, 并讓常規(guī)根管根尖周病變以外的根管漏診能有效減少。分析本研究結果發(fā)現, 正在診斷根尖周病變時, X線平片的診斷準確率為75.0%, 而錐形束CT技術的診斷準確率則為100.0%。應用錐形束CT技術不但能對根尖的破壞特征和體貼硬組織的變化情況進行詳細觀察, 而且還能對根尖周病變的性質、程度、范圍。組織內囊腔內的肉芽組織以及內容物改變情況進行清楚顯示, 進而讓根尖周病變的臨床檢出率有效提高, 并為制定臨床治療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而且還能有效評估患者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 在口腔內科的臨床診斷治療中應用錐形束CT檢查, 能對三維立體影像進行清晰顯示, 進而來對牙體牙髓病變的程度、性質、范圍以及位置進行整體、準確和直觀地了解, 讓根尖周炎病和牙體牙髓病的臨床診斷準確性和臨床療效得以有效提升, 具有臨床推廣價值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白劍平.錐形束CT在口腔內科臨床診斷治療中的應用研究.醫(yī)療裝備, 2015, 28(18):1-2.
[2] 譚克.錐形束 CT 在口腔內科臨床診斷治療中的應用研究.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4, 14(10):1392-1393.
[3] 武俊婷.口腔CT在口腔內科的應用及局限性原因的探討.臨床醫(yī)藥實踐, 2011, 20(2):120.
[收稿日期:2016-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