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榕+劉瑩+房婕+姜培紅
【摘要】 目的 觀察貝復劑噴劑治療面部皮炎的療效。方法 116例面部皮炎患者, 隨機分為治療組(60例)和對照組(56例)。治療組使用貝復劑噴霧劑噴于患處, 2次/d。對照組使用0.9%生理鹽水濕敷患處, 2次/d, 15 min/次。兩組均同時服用左西替利嗪片5 mg, 1片/晚, 共服用2周。治療1、2周后觀察兩組療效和不良反應。結果 治療1周后, 治療組痊愈5例, 顯效36例, 有效11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68.3%;對照組痊愈2例, 顯效26例, 有效16例, 無效12例, 總有效率為5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 治療組痊愈20例, 顯效26例, 有效11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76.7%;對照組痊愈14例, 顯效18例, 有效16例, 無效12例, 總有效率為57.1%;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貝復劑噴劑治療面部皮炎療效好, 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貝復劑噴劑;面部皮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140
近年來, 隨著環境污染的加重及化妝品使用的增多, 面部皮炎的發病率也日益增多, 嚴重者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作者自2014年7月~2015年7月對門診60例面部皮炎患者使用貝復劑噴劑作為外用藥物治療, 并進行了臨床觀察,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1月皮膚科門診患者116例, 隨機分為治療組(60例)和對照組(56例)。治療組男12例, 女48例, 年齡18~70歲, 平均年齡(42±9)歲, 病程<1年;其中化妝品皮炎25例, 日光性皮炎10例, 脂溢性皮炎6例, 激素依賴性皮炎19例。對照組男10例, 女46例, 年齡18~68歲, 平均年齡(40±9)歲, 病程<1年;其中化妝品皮炎26例, 日光性皮炎8例, 脂溢性皮炎6例, 激素依賴性皮炎1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排除標準 已知對貝復劑噴劑有過敏史者;發生面部皮炎的局部皮膚合并存在真菌、細菌或者病毒感染者;在治療前7 d內曾經局部甚至全身使用過糖皮質激素者;治療前3 d內曾經口服或肌內注射過H1受體拮抗劑者。沒有堅持完成2周治療, 中途退出試驗者。
1. 3 治療方法 治療組清潔面部, 貝復劑噴劑均勻噴于面部皮損處或用本品浸潤紗布或無紡布后敷于患處15 min, 2次/d;對照組用0.9%生理鹽水濕敷患處, 2次/d, 15 min/次。兩組均同時服用左西替利嗪片5 mg, 1片/晚, 共服用2周, 不足2周已痊愈者則停止治療, 2周后無效者停止治療。
1. 4 觀察指標 皮損計分, 根據面部紅斑、丘疹、水皰、鱗屑、毛細血管擴張、腫脹、滲出等指標按照4級評分法進行評分:0分=無;1分=輕度紅斑、丘疹;2分=紅斑、丘疹、水皰、鱗屑;3分=紅腫、毛細血管擴張、滲出。癥狀計分, 根據灼熱、瘙癢和緊繃的程度:0分=無;1分=輕度;2分=中度;3分=重度。療效觀察于治療前、治療1、2周后分別計算分值, 并根據療效指數判定療效, 同時觀察不良反應。
1. 5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療效指數將療效分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療效指數=(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痊愈:皮疹完全消退, 瘙癢、刺痛等自覺癥狀消失, 療效指數> 90%;顯效:皮疹明顯消退, 瘙癢、刺痛等自覺癥狀減輕, 療效指數60%~90%;有效:皮疹略微消退, 瘙癢、刺痛等自覺癥狀略微減輕, 療效指數為20%~59%;無效:皮損無改變或消退較少, 瘙癢、刺痛等自覺癥狀不變或加重, 療效指數<20%。總有效率=(痊愈+顯效)/總例數×100%。不良反應:輕度為有輕微的自覺癥狀, 如干燥、緊繃或刺痛, 未出現新的皮疹;中度為原有皮疹未好轉并出現新的斑疹或丘疹, 自覺癥狀加重;重度為原有皮疹明顯增加, 自覺癥狀明顯加重。
1. 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1周后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痊愈5例, 顯效36例, 有效11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68.3%;對照組痊愈2例, 顯效26例, 有效16例, 無效12例, 總有效率為5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4, P<0.05)。見表1。
2. 2 兩組治療2周后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痊愈20例, 顯效26例, 有效11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76.7%;對照組痊愈14例, 顯效18例, 有效16例, 無效12例, 總有效率為57.1%;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1, P<0.05)。見表2。
2. 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者均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治療組有2例出現皮膚緊繃感加重, 對照組有8例出現皮膚緊繃感加重, 所有患者均堅持完成治療。
3 討論
面部皮炎主要包括化妝品皮炎、日光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和激素依賴性皮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化妝品的使用越來越廣泛, 特別是一些劣質化妝品的使用, 造成面部化妝品皮炎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環境污染日益加重, 大氣中臭氧層的破壞, 射向地面的紫外線就會越來越強, 對皮膚也造成的傷害也越來越大, 如果不注意防護, 就會引起日光性皮炎。面部皮膚的角質層較薄, 且無衣物的保護更易引起皮膚的損害。現代人飲食太過肥膩, 飲酒、吃辛辣食物以及精神緊張, 過度勞累, 內分泌失調均會引起脂溢性皮炎。傳統治療皮炎的外用藥通常是激素類軟膏。由于激素類藥膏有著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 而且起效迅速, 有較好的近期療效, 所以為很多患者甚至醫生所采用。但是根據研究發現[1, 2], 局部外用激素可抑制角質形成細胞的增殖和成熟, 可使蛋白、脂類合成和角化顆粒減少而使表皮變薄。表皮完整性的破壞可致皮膚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加。長期外用激素軟膏皮膚會發生萎縮, 并可能引起毛細血管擴張, 毛囊炎性痤瘡以及多毛等不良反應, 甚至會造成激素依賴性皮炎。在治療面部皮炎時應盡量不使用激素, 避免對皮膚造成二次傷害。
本科治療組用貝復劑噴劑均勻噴于面部皮損處或用本品浸潤紗布或無紡布后敷于患處;對照組用0.1%生理鹽水濕敷患處, 同時口服抗組胺藥左西替利嗪。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1周后,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68.3%,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0.0%,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6.7%,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7.1%,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貝復劑噴劑的主要成分為外用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rb—bFGF), 對來源于中胚層和外胚層的多種組織細胞(如上皮細胞、真皮細胞、成纖維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都具有促進修復和再生的作用[3], 它能促進皮膚屏障功能的修復, 消除局部皮損, 從而起到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 貝復劑噴劑治療面部皮炎療效好, 無明顯不良反應, 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杜曉航, 宋為民. 糖皮質激素性皮炎的研究進展. 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 2005, 31(5):268-270.
[2] Fluhr JW, Kao J, Jain M, et al. Generation of free fatty acids from phospholipids regulates stratum corneum acidification and integrity.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01, 117(1):44-51.
[3] 朱建民, 金宗達. 細胞因子及其骨作用機制. 中華創傷雜志, 1993(6):369-371.
[收稿日期:2016-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