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西醫結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方法 90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隨機分為西醫組、中醫組及中西醫結合組, 各30例。西醫組采用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方法, 中醫組采用口服中藥劑和靜脈滴注中成藥, 中西醫結合組采用靜脈滴注中成藥和化療輔助治療方法。對比三組治療效果。結果 中西醫結合組第一療程和第二療程的骨髓抑制發生率均低于西醫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醫組治療總有效率為26.7%, 西醫組治療總有效率為30.0%, 中西醫結合組治療總有效率為56.7%, 中西醫結合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西醫組和中醫組(P<0.05)。經治療, 西藥組的CD4+、CD8+、CD4+/CD8+指標下降, 中藥組和中西醫結合組的CD4+、CD8+、CD4+/CD8+指標上升。結論 中西醫結合與中醫、西醫相比, 對非小細胞癌患者的治療療效高。
【關鍵詞】 非小細胞肺癌;中西醫結合治療;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164
肺癌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 無論是年發病人數, 還是年死亡人數, 均居全球癌癥首位。在我國, 肺癌已經成為癌癥死亡的首要病因, 且發病率和死亡率還在增加, 對于肺癌的有效治療和降低肺癌死亡率是目前的首要任務。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研究。其中男50例, 女40例, 年齡最大79歲, 最小48歲。33例鱗狀上皮細胞癌, 30例腺癌, 27例大細胞癌。所有非小細胞癌患者無心、腎、肝功能不全, 患者從未或者是近期(至少8個月以內)沒有接受過化療, 患者至少可以生存3個月以上, 精神狀態良好, 對藥物無不良反應和過敏反應。將患者隨機分為西醫組、中醫組及中西醫結合組, 各30例。
1. 2 方法 西醫組采用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的方法;中醫組采用口服中藥劑和靜脈滴注中成藥;中西醫結合組采用靜脈滴注中成藥和化療輔助治療。具體如下。
1. 2. 1 西醫組 化療可以增加非小細胞癌患者生存率, 使用藥物有順鉑、卡鉑、多西他賽和培美曲塞、長春瑞濱、吉林他濱、紫杉醇等。目前一線化療推薦治療方案為含鉑兩藥聯合化療, 如紫杉醇加卡鉑、多西紫杉醇加順鉑或長春瑞濱加順鉑、吉西他濱加順鉑等。本實驗患者主要采用紫杉醇與順鉑聯合使用, 患者均以28 d為1個治療周期, 治療2個周期。
1. 2. 2 中醫組 中藥劑口服的藥物有參一膠囊, 患者于飯前30 min喝水口服, 2次/d。患者均以28 d為1個治療周期, 治療2個周期。
1. 2. 3 中西醫結合組 中西醫結合就是中藥與化療相結合的治療方法, 給予紫杉醇與順鉑, 同時參一膠囊口服使用。患者均以28 d為1個治療周期, 治療2個周期。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1. 3. 1 毒副作用 通過監測患者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血紅蛋白等的變化, 從而判斷治療方法的毒融作用, 其中最為嚴重的為骨髓抑制。
1. 3. 2 近期療效 近期療效可以通過CT、X線對腫瘤的大小進行評估, 完全緩解期:CT影像學表現為患者肺部所有目標性病灶經治療后全部都消失。部分緩解期:CT影像學表現為患者肺部的目標病灶經治療后其長徑平均縮小程度為30%左右。穩定期:CT影像學表現為患者肺部的目標病灶經治療后長徑無明顯變化。進展期:CT影像學表現為患者肺部的目標病灶經治療后其長徑平均增加程度>20%, 或者是肺部有新病灶產生。總有效率=完全緩解期率+部分緩解期率。
1. 3. 3 患者機能變化 通過監測患者CD4+、CD8+、CD4+/CD8+等指標的變化, 從而判斷不同治療方法對患者的療效。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毒副作用 中西醫結合組第一療程和第二療程的骨髓抑制發生率均低于西醫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近期療效 經過2個周期的治療, 中醫組治療總有效率為26.7%, 西醫組治療總有效率為30.0%, 中西醫結合組治療總有效率為56.7%, 中西醫結合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其他兩組(P<0.05)。見表2。
2. 3 患者機能變化 患者機能變化主要為免疫抑制, 機體抵抗能力下降。化療藥物一般多是免疫抑制藥, 對機體的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治療前, 中藥組、西藥組、中西醫結合組三組的CD4+、CD8+、CD4+/CD8+指標基本在同一水平線。經治療后, 西藥組的CD4+、CD8+、CD4+/CD8+指標下降, 中藥組和中西醫結合組的CD4+、CD8+、CD4+/CD8+指標上升。
3 討論
中藥治療非小細胞癌是中國獨一無二的治療方法。非小細胞癌起病急, 發展快, 經檢查確認后一般肺癌已到晚期, 無法再進行手術根治術。現如今, 我國大多數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非小細胞癌患者。中醫辨證采用益氣固本、扶正祛邪等方法調理, 可以增強患者抵抗能力, 提高生活質量, 增加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存質量。中醫藥中應用效果最明顯的是人參皂苷RH2能夠抑制腫瘤細胞的繁殖, 提高機體免疫力, 使得癌癥患者生存時間延長[1]。相關學者檢測了人參皂苷Rh2對肺腺癌A549細胞、順鉑耐藥細胞A549 DDP的抑制率, 發現人參皂苷Rh2可以顯著抑制這兩種細胞的生長和繁殖。因此, 中藥治療對化療有彌補缺漏和輔助、預防耐藥菌產生的作用。
細胞免疫是機體主要的抗腫瘤免疫, CD4+是誘導和輔助, CD8+是抑制和毒殺, 因此CD4+、CD8+、CD4+/CD8+可以反映機體的細胞免疫能力。化療是一種大面積殺傷的治療方法, 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機體的免疫細胞造成損傷, 長期以往, 機體內CD4+、CD8+、CD4+/CD8+指標就會下降, 抵抗力也隨之下降, 患者病情將會停滯甚至惡化[2]。通過上述實驗可知, 經中藥組和中西醫結合組的CD4+、CD8+、CD4+/CD8+指標上升。化療輔以中藥治療, 有助于提高患者機體內的CD4+、CD8+、CD4+/CD8+, 患者的機體免疫力也隨之提高, 從而提高了治療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雁, 劉嘉湘. 中藥結合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進展. 上海中醫藥雜志, 2002, 36(12):42-44.
[2] 汪國林, 王靖華. 平消膠囊合并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 河北醫學, 1999(9):6-8.
[收稿日期: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