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媛
【摘 要】有效性指的是,花較少的時間和精力,學到更多的知識。有效教學時教學活動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當前語文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問題。小學語文是基礎型教學,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起點,他在學生的學習的整個過程中起著很大的作用。語文功底是否扎實,關乎到他們以后的學習,由于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低,所以教師應該在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學習,進而提高課堂效率,相救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做一下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能否順利開展關鍵在于教師能否開展有效的教學行為。從教師主體而言,包括教師對教學工作的各種認識,情感,意識,等,從教學過程而言,包括教師備課階段的行為,如對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設計等等,在教學實施階段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都會影響到教學效果。
一、教學準備階段的有效策略
語文教學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技術,教師的備課工作必須精心準備,備課的實質是為了讓教學工作有序進行,為了讓課堂更完善。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做到備自己,備課本,備學生,讓三者有效結合起來。教師要認清自己,高效備課,備課的過程中不能照搬書本知識,而是要以學生為主,以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和內容授課,深入挖掘課本知識,把精髓的東西講授給學生,教師備課也是一種自我反思,在備課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強勢,設計出有自己特色的課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提升自身素質與專業水平,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大膽開創教學模式,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所以不要受一貫的教學模式的限制,在教學過程中同樣需要創新。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情境教學,例如在學習《小馬過河》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情境,讓學生扮演角色,進行表演,這樣的方法不僅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給課堂增加趣味性,小學生又具有很強的表現按欲望,所以這種情境引入的方式對提高課堂效率很重要。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還要做到對學生的了解,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在教學工作中要重視學生這一角色。學生的學習能力如何,接受知識的能力怎樣,在什么樣的年級掌握什么知識,只有在教師掌握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才可更好的設計教學方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備課,不能激昂一些超出教學大綱的知識,但也不能對學生要求太低,只有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學生容易掌握,教學才有效率。
二、營造平等的教學氛圍
教師面對的是小學生,但要以平等的姿態對待自己的學生,與學生要以朋友的方式相處,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才會學得輕松,學的自在。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是高校學習的保障,教學本質就是一種對話,一種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在語文教學中可能會提出各種自己的不同想法,教師要做到積極鼓勵有不同意見的學生,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在學習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第一任老師,在學習過程中很是重要。首先教師要從自身做起,把課程設計的更加具有吸引力,課堂上教師思維活躍,講課生動,學識豐富,學生自然會喜歡這樣的課堂,課下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讀一些有趣的故事書等等,這些方法都可幫助學生增加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帶著興趣學習語文,課堂效率自然就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也會得到更高的提升。
三、面向全體學生,建立多元化評價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評價學生應體現在開發性思維上,實現多元化評價,通過對學生的有效評價,引導學生多維度的思考問題,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以一個固定的標準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比如在班級評“故事大王”“讀書大王”“閱讀之星”“表演帝”等等,小學生很看重老師對自己的鼓勵和表揚,并且具有很強的表現欲望,而這些有趣的稱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自身的個性。促進學生在語文的多方面發展,而這正是語文學習中所需要的。我們不能僅依照傳統的做法,用幾次考試成績來評價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片面性,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我們不能把它作為唯一標準。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做到對表現優秀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一句表揚的話,或是一支鉛筆,或是一個本子,對學生來說都是很珍貴的。對表現一般的學生要給予耐心的指導和鼓勵,而不是不聞不問。
四、交流教學經驗
俗話說當局者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時也可能發現不了自己的問題,所以在課下教師要與其他老師進行一些經驗交流也是很有必要,借鑒他人的優秀之處,彌補自身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總結: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有效,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有很大影響,在教學中教師的行為石關鍵,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有充分的自我認識,從教學準備到教學工作的實施,都應努力提高自身教學的有效性。真正使小學語文教學達到高效。
參考文獻:
[1]莫莉《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