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祥
(中國長江三峽技術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云南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674606)
有效強化水利工程建設項目質量監督管理
李文祥
(中國長江三峽技術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云南維西傈僳族自治縣674606)
水利工程建設必須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存的原則基礎上。目前國內的水利工程開發水平和世界水平對比下相對較低,造成該現象的具體原因包括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水利項目的建設質量問題是造成影響的關鍵因素。本文對國內水利工程建設項目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具體的改進方法,供相關人員參考借鑒。
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督
水利工程建設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水利工程的建設對于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兩方面都產生巨大的影響。如何進行合理高效的建設質量監督,提升水利工程的質量管理水平,更好的為人類造福成為面臨的重要問題。
1986年開始國內開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那個時期的水利工程項目基本是中央的直屬項目。國家實行應用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中明確提出應用質量監督制度,政府的組織部門對于工程建設過程中系列化的公共利益質量問題進行管理。此種方式保有普遍的共性,具備建筑工程的特殊性。整個水利項目實施中政府展開多角度化強制性的監管,委托其余的質量監督機構合理的發現、糾正、檢查、處理整個過程中不合理的行為,政府部門的管理帶有強制性的,其余的工程單位、部門、單位是無法阻撓行為的。政府作為監督責任的主體,需要變化原本的監督做法,逐漸轉化為質量監督進行工作政府成為責任主體的方式,具有資格進行監督單位和人員需要對應承擔技術工作責任,利用整個質量檢驗制度的變化,保證政府的地位,走出以前的誤區。將過去的單一性實物質量監督逐步向質量行為監督延伸;參與到監督過程的單位需要使用合理的方式,保證各方參與企業的責任和成果,所有工程產品的質量都設定為監督的對象,達到對于全部現場施工要素的監督,保持參與企業為自身的責任負責,進一步管理施工現場,規范整個建筑行業,提高政府工程的監控水平,避免出現不合格水利項目。
2.1機構組織形式問題
從全國的角度分析,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整體劃分為三個等級,包括水利部總站、流域機構分站、省市內部的質量監督站、中心站。管理體系內部的責任劃分不明確,總站長由管理司司長兼職,副司長兼任副站長,沒有專業的人員對于整個行業全面管理指導作用不強。
2.2監督管理職責劃分不清
雖然監督管理規定中根據基本的原則,對于不同級別的質量監督機構責任進行明確劃分,但是后期的執行中,由于區域性、地域性、流域性的影響,造成質量監督中的很多矛盾,進一步導致各種性質問題。
2.3性質模糊
國內的質量監督機構包括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各個機構內部由于人員的職能劃分不明確,造成監督工作無法深入。自收自支的企業還需要面對經濟問題,考慮自身的發展和生存。經費運行的條件下,工作完成好,反之會存在問題。
2.4對于監管重視程度不夠
部分人員對于項目質量監督管理的作用認識不夠深刻,特別是對于工程質量監督強制性理解不夠,片面的考量質量監督和被監督單位之間的合作關系,或是對質量檢測和質量監督分不清,都是造成監督質量水平不夠的原因。
3.1性質判定
根據水利工程項目的服務作用分析,其是公益性的事業,考慮投資渠道方面,水利工程項目大部分為政府或是國家作為投資主體,部分發達國家中也是這種形式;水利工程項目出現問題將造成嚴重的后果,威脅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負面作用,政府委托的行駛行政執法職能的專業質量監督機構,需要首先從相關的職能部門脫離出來,定性為公益性的單位,保證監督全程的公正客觀性。
3.2界定不同監督機構的職責
水利工程項目需要考慮到流域性、地域性,再具體施工期間經歷幾個階段,項目的周期從幾個月到幾年不等,無法全面的依靠投資性質對于各級機構的工作職責進行界定。根據我國《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中的規定,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在恢復行政執法主體的地位后,整個工作責任界定需要重視監管,特別是水利部質量監督管理總站和質量監督管理中心站,需要在更高角度,將大部分精力應用在管理上。省級或是部級的機構受到地方政府或是中央政府委托,不僅具有提升行業質量的任務,同時解決繁重工作,在源頭上對于水利工程項目的質量監督管理工作進行調整,保證科學規范化。根據根據實際發展狀況修訂《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或是《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中的部分內容,其中的模糊界定性詞語逐漸的更改,提升部門規章的權威性和科學性,將地區級監督站、省級中心站、流域分站、總部站各自的職責進行合理的界定,做好行業內部管理工作,提升整體的質量監督水平。
3.3完善相關程序
完善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程序改革,實現授權執法向委托執法的變化,促進實體質量監督轉向重點責任監督發展,將過去的所有環節管理向隨機抽查管理過渡,利用科學的檢測數據監督,將落后的監督式向行政執法監督過渡,讓建設單位向具體的備案機關提供備案報告轉變。
3.4改革經費獲取方式
未來想要提高政府質量監督的公正性、強制性、權威性,需要全程監督管理工作需要的經費和工作條件提供保證,國家政府財政部門提供經濟支持,被監督對象無需負責任。水利工程項目中私人的投入量較低,大部分為公有制事業單位或政府部門,政府需要結合不同的水利工程項目,科學的進行財政預算,通過撥款或是其他的手段提供給監督機構經濟費用,最大化提升監督的權威公正性。
3.5完善機構體系
不斷的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根據水利項目質量監督的具體內容和相關程序,將工作落實到實際中。提高宏觀的管理水平,各級的單位之間需要相互協調,促進總體質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構建科學化、系統化、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快速、高效的工作方式指導各個環節,提高監督管理質量。
總而言之,水利工程建設項目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涉及面比較多,未來的發展中需要結合實際的問題,針對性的解決,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詳細制定管理責任,完善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程序改革,建立完整的法律體系,強化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水平,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遠大目標。
[1]唐春.水利工程建設項目質量監督管理研究[J].國土經濟,2013.
[2]吳紅.水利工程項目質量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和解決途徑[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