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信偉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廣西 桂林 541000)
航空公司可持續增長財務策略的相關探討
付信偉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廣西 桂林 541000)
大部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將經濟效益的快速發展作為工作核心,為提高企業銷售收入而投入大量的資源,不斷拓展企業業務,爭取提高經濟增長速度,以此來達到提高企業市價的最終目的。但是此種工作模式,忽略了對企業內部存在的經營危機,在發展戰略制定中,過分重視銷售額的增長,導致企業發展速度預測以及管理不到位,過分擴張企業業務,使得增長能力與資源協調間矛盾不斷增加,反而影響企業的持續發展。本文以航空公司為例,對持續增長財務策略的實施必要性和要點進行了簡要分析。
航空公司;可持續增長;財務管理
企業業務過度增長,會導致自身資源緊張,如果管理層不能及時采取措施進行管理與控制,很容易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出現問題。為有效此類問題,保證企業可以有效發展,且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就需要提高對可持續增長理念的重視,尤其是財務管理方面,需要從企業發展現狀以及實際需求出發,確定可持續增長財務策略制定的方向與要點,采取各項措施確保可以將其落實到位,實現企業業務與資源的協調發展。
航空產業具有產業鏈長、帶動效應強、輻射面寬等特點,在發展過程中呈現資金密集、技術密集性,想要促進企業的有效發展,需要綜合其周期長、投資大、產業鏈長、管理水平高、技術集中等要求進行進行,制定有效的發展戰略,實現業務與資源間的協調發展,避免為追求業務與財務增長,而忽視自身資源問題,出現過度增長問題。企業處于高速增長狀態時,遠大于持續增長率,會直接造成企業各種資源不能滿足發展要求,業務與資源間矛盾增加,而導致發展中斷,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財務危機。航空企業想要獲得長久增長,需要保證期內外環境發展的協調性,即將銷售增長產生的效益用于再生產,并對業務進行在拓展,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同時還需要依賴對外融資[1]。通過內外獲得的財務增長,來支持企業的持續發展。想要實銷售增加,需要以業務拓展和生產增加為依據,注入再生產資金,對各項存貨進行采購,導致應收賬款不斷增加,資金需求量增大。但是對于企業來說,自身掌握的資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增長需求資金超出銷售收入資金來源時,為維持持續增長,企業便需要從多個渠道來籌集資金,如果企業籌集資金能力不足,便會造成財務風險增大。
2.1 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為會計基本假設條件之一,會計主體可以有效保持下去,反映企業在持續發展過程中不會出現清算破產情況。企業將獲取經濟效益作為發展根本目的,任何業務活動的開始與結束均以獲取利益為標準。企業發展需要一定周期,而各項業務活動的展開也是過去利潤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對企業可持續增長財務策略進行分析時,需要從發展、生存與獲利三個方面進行[2]。企業實現財務的持續增長,為持續經營的前提。企業發展可以為生存提供空間與機會,企業可以在持續增長情況下對自身有限資源進行分析,確定出最為有效的銷售規模。而想要實現持續生存,便需要按照要求在規定時間內還清所有貸款,銷售獲得的利潤作為再生產資金,兩者相互影響,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2.2 企業價值
對企業進行投資,主要是因為其業務可以在一段時間后獲取一定效益。想要實現企業財務的可持續增長,來提供股東權益所應獲取的資金,就需要對企業經營過程經營改進和提升,加快企業資金周轉的速度。同時還應基于市場需求,對企業各項業務進行分析,以提高資金分配效率為目的,轉變企業資本構成和股權分配方案,提高財物管理的科學性,實現最優企業價值[3]。基于財物可持續增長要求,對自身管理模式進行更新,并理清會計構架,更有效的實現企業會計工作任務。
2.3 并購與反并購
航空企業在市場發展中為一個獨立的經營個體,獲利因素將會對所有的會計活動產生影響。企業財務在達到持續增長目的后,才可以實現對并購與反并購活動的有效控制,實現企業價值最優會計工作任務。想要實現企業財務可持續增長,前提是對財務基礎的控制,在現有基礎上對企業業務進行拓展,增大銷售規模,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來實現并購。同時,企業進入到可持續增長狀態后,能夠避免自身被并購,達到反并購目的。
3.1 企業財務環境分析
想要實現航空企業財務管理可持續增長策略,需要對其所處的環境進行分析,掌握環境特征,對財務策略的編制提供依據。外部環境為企業發展的前提,包括產業、競爭、金融環境等,以及法律、政治、社會文化的集合。內部環境則主要為企業資金流動、股權情況以及資本結構等方面的集合。需要對企業內外部環境進行分析,估計其可能會對企業財務產生的影響,包括銷售活動開展的機會與危機。為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獲取更多經濟效益,需要抓住市場中存在的機會,拓展自身業務,降低各項因素的威脅,通過充分發揮自身所具有的優勢,來提高對財務問題的應變力[4]。對企業財務環境進行綜合分析,不僅僅是針對企業經營現狀來說,更重要的是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需要提高對此方面的重視,將其作為動態趨勢分析的關鍵點。
3.2 企業財務策略評價
在對企業財務可持續增長策略進行分析時,需要結合發展實際情況對其進行評價,并進行有效反饋,是財務策略管理的要點。通過有效評價,既可以對已經實施的財務策略進行評價,還可以根據反饋信息對下一階段財務策略的編制提供依據,對企業財務可持續增長的實現提供助力。財務策略評價,即對將已經確定的財務策略目標作為對象,對比企業指標和標準值,保證評價結果的科學性。一般評價內容主要包括財務策略、財務控制與價值評價的銜接程度;關鍵績效指標的指標體系和權數;業績考核、業績管理,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遵循預算標準、市場預期標準、資本成本標準等,來對經營者和員工進行考評。
3.3 企業財務策略編制
企業財務編制與實施均需要按照專業的程序和方法來進行,且具有相似的流程,包括制定計劃、擬定行動方案、編制財務預算、確定工作程序以及實施控制策略。即需要根據企業發展需求,制定介于長期戰略和行動方案間詳細有效的計劃,并在計劃基礎上,完成行動方案的擬定,作為其中某項活動開展的依據。還應編制以貨幣形式反映企業未來發展財務活動與成果的預算方案。同時,基于某項需要執行的程序,對各項資源進行合理規劃安排。最后比較采取策略執行情況和預定目標,確定兩者間存在的差距,及時采取措施進行糾偏,爭取可以有效實現財務可持續增長。
3.4 財務預算全面管理4 結束語
需要對傳統預算方式進行調整,使其成為以價值鏈為導向的評價指標,且利用其來對企業各項工作進行評價,為實現財務策略提供保障。對于企業現有的評價標準,可以通過現行的預算方法,將線性預算報告科目轉化為企業財務策略相互匹配的預算目標指標。另外,還應對企業發展工程中的每個階段和環節經濟利潤進行對比與分析,確定該階段對財務策略執行的影響。
對企業財務可持續增長策略進行分析,需要明確可持續增長的必要性,以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和實現持續有效的發展為根本性目的,基于各項標準,編制科學合理的財務策略,將各項措施落實到位,確定財務策略的有效執行,并通過對各階段的評價進行糾偏。
[1]宮哿.基于財務可持續增長的上市公司融資策略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3.
[2]劉玨斐.基于財務可持續增長的我國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融資策略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3.
[3]楊慧.上市公司可持續增長管理及財務策略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3.
[4]王勇平.TH公司基于財務視角的企業可持續增長研究[D].蘭州大學,2013.
10.16640/j.cnki.37-1222/t.2016.20.259
付信偉(1975-),男,陜西咸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與金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