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邵陽市氣象局,湖南邵陽 422000)
邵陽市一次大暴雨過程成因分析
王晶晶
(邵陽市氣象局,湖南邵陽422000)
本文利用常規探測資料,對2015年6月3日20時~6日14時產生暴雨的進行物理量場診斷和雷達回波等的中尺度成因分析,結果表明:(1)由于中高緯地區冷空氣異常活躍,加之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地區也不斷有暖濕氣流向我國南方地區輸送。導致對流發展旺盛,出現大范圍強降雨。(2)地面中尺度輻合線是造成邵陽出現強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3)此次大降水過程的高低空環流、水汽條件及等物理量場特征分析,符合暴雨多發時段特征,基本物理量反應出低層有濕舌和水汽輻合,暴雨前有明顯的能量的聚集。
大暴雨高溫高濕EC、T639系統邵陽
2015年6月3日20時~6日14時,受高空波動、中低層低渦切變影響,邵陽市出現了一次區域性的大暴雨,部分鄉鎮特大暴雨天氣過程。此次降水過程,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給我市造成了嚴重損失。
1.1高空形勢分析
6月2日20時,500hpa在巴爾喀什湖西北方向和我國內蒙古東北部各一個冷渦中心,北支槽位于我國新疆東南部,南支淺槽尚不明顯,副高西伸極點位于100°E附近,700hpa低渦位于川西,切變線重慶到鄂西偏北一線,850hpa我市南部有弱切變;3日08時500hpa巴湖冷渦西退,東北冷渦東移南壓,北支槽緩慢東移,南支槽開始活躍,700hpa切變有所增強,850hpa切變位于湘北,20時500hpa低槽東移,700hpa切變繼續維持,850hpa切變增強,占據了貴州北部到湖南北部一線;4日08時500hpa淺槽移經我市北部,副高開始增強,700hpa切變略有北抬,850hpa切變位于黔東南到邵陽市北部一線,該市上空有急流,20時500hpa副高繼續增強,700hpa切變南壓,850hpa切變和急流減弱;5日08時500hpa貴州東部有南支小槽東移,副高繼續增強西伸,到20時700hpa和850hpa切變仍繼續維持;6日08時500hpa黔東南有小槽東移,700h pa切變南壓至貴州北部到我省北部一線,850hpa該市上空轉北風,切變南壓,雨區南移,20時中低層切變進一步南壓,過程趨于結束。
1.2地面資料分析
6月4日07~08時新邵出現39.6mm強降水,通過08時風場資料分析地面流場發現,在6月4日08時地面流場上28°N新邵附近中氣旋特征,造成了新邵短時強降水,09時3小時強降水中心正好位于新邵附近。
2.1水汽通量散度分析
對925hpa水汽通量分析發現,3日20時貴州到湖北以及湘西北為大片輻合區(中心20),4日08時整個湘中以北水汽凈增,4日20時湘中以北為弱輻散區,5日08時湘中以北水汽又出現凈增。5日20時和6日08時貴州到湖北以及湘中以北繼續維持水汽輻合。6日20時才轉為輻散。
850hpa中可以看出3日20時兩廣一帶有明顯的水汽輻散區(中心16),湖北和貴州存在兩個水汽輻合區(中心-12),4日08時湖北水汽輻合區南壓,水汽輻散區增大,遍布了25°N以南。與此同時,貴州北部有低渦發展,切變位于湘西北到黔東南一線,急流軸位于我市上空。4日20時湖南及廣東轉為輻散區,輻合區位于貴州西部,5日08時輻合區東移北抬,幾乎覆蓋了整個湖南,中心位于重慶一帶,而此時云南和廣西又轉為輻散區。5日20時后湖南轉為輻散區。
700hpa水汽通量散度變化趨勢基本與850hpa相同,但變幅較小。由此可見,邵陽市北部上空濕層比較深厚,整個中低層都有大量的水汽輸送和輻合,從而為該市6月3~6日的暴雨和大暴雨過程輸送和積累了大量的水汽。
2.2動力條件
從850hpa渦度場上可以看出,3日08時,邵陽市還處在負渦度區內;3日20時處于20左右的正渦度區,此后繼續維持;6日20時轉處在負渦度區。在整個暴雨過程中,850hpa都處在正的渦度區內,有利于擾動的生成,從而促進暴雨或大暴雨的形成。從700h pa渦度場與850hpa同樣處在正渦度區內。而500hpa渦度場,邵陽市3日08時到4日20時處于正渦度區內,5日08時到6日08時則處于負渦度區內。
對850hpa散度場進行分析發現,3日20時湘西南有弱輻合上升區;4日08時輻合上升區擴大,處于-4弱輻合區內;4日20時轉處4弱輻散區內;5日08時再次處于-4弱輻合區;5日20時20時再次處于弱輻散區內;6日08時又轉為弱輻合區中;過程結束時處于弱輻散區中。700hpa散度場的變化與850hpa相同。輻合輻散的交替轉換或強弱變化,是造成了降水時斷時續。
2.3K指數分析
在3日20時的K指數場上,等值線密集區覆蓋了整個湖北和湘北地區,我市處于32~36℃的區域內,即處不穩定區向穩定區的過渡區域附近;4日08時,我市已增大到35℃以上;4日20時繼續維持;5日08時減小,20時略有增大,6日08時減小,該市處于32℃左右的不穩定區內,20時減小到32℃以下。
3.1EC、T 639影響系統檢驗
500hpa實況與預報對比:色斑為4日08時實況場,紅色線條為3日08時T639預報4日08時高度場,綠色線條為同時次EC預報4日08時高度場,可以看出時效為24小時的預報能力在中低緯上差異不大,均能預報出槽脊的大致位置,但強度明顯比實況弱。此外T639格局小,在30~40°N附近的中緯度比EC更接近實況場。
3.2T639降水產品預報檢驗分析
4日05時到5日05時我市北部最大累計降水180.4mm(新邵),5日08時到6日08時,全市最大累計降水115.5mm(武岡),T639兩個時次均預報出我市的強降水過程,但落區和雨量等級偏差較大。
(1)通過對925hpa、850hpa和700hpa水汽通量分析可知,邵陽市北部上空濕層比較深厚,整個中低層都有大量的水汽輸送和輻合,從而為暴雨和大暴雨輸送和積累了大量的水汽。(2)通過動力分析可知,在暴雨過程中,邵陽市上空都處在正的渦度區內,有利于擾動的生成,從而促進暴雨或大暴雨的形成。
[1]李俊,趙拓宇.暴雨研究[J].科技信息,2011,21:417-418.
[2]陳忠明,徐裕華.低空急流超地轉特征與暴雨反饋作用的研究[J].高原山地氣象研究,1993,02.
[3]覃麗.2005年6月20日~21日廣西連續大暴雨過程的數值模擬與診斷分析[J].廣西氣象,2006,S1.
王晶晶(1988—),女,苗族,貴州六盤水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預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