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煜軒(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蘭州 730050 )
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倫理困境及應對
吳煜軒
(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蘭州 730050 )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首先要明確工作倫理,理清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倫理問題找尋方法對學生進行開導。對此,本文以輔導員的視角作為出發點,洞悉當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倫理困境,并從實際工作中探尋合理的應對方式。
輔導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倫理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基本素質培養課程,其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在高校教育中,輔導員需要完成各項管理任務之外,還需要不斷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學生狀態,幫助學生走出困境,重拾信心。
1.1保護原則與保密原則的沖突
輔導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時常會遇見的問題即是保護原則與保密原則產生沖突。這種問題通常是由兩種情況而誘發出來的,一種是保密原則與保護原則協同出現而引發出來的矛盾,由于缺乏有效地判斷,而使得輔導員為了能夠實現對某社會成員或第三者的保護,不得已而將秘密披露出來引發矛盾。另一種是由于詢問者自身職業和身份的影響,輔導員為了能夠保護詢問者而不得已將隱私或秘密披露出來。譬如說在開展心理教育中,一位輔導員作為心理咨詢師來開導一位心理上存在問題的學生,并將學生告知的內容進行保密工作,但是作為教師而言,輔導員有責任需要將學生的狀態和情況告知家長,由此將學生的秘密泄露告訴了家長。
1.2價值中立與價值引導的矛盾
從一定角度上來說,輔導員的價值中立能夠有效地避免與學生之間產生思想觀念的矛盾。減少矛盾沖突,以此能夠讓學生在一個相對輕松,沒有思想禁錮的空間里表達自己的情緒,讓輔導員能夠更加迅速的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盡管這種方式有利于雙方交流與溝通,但是換一個角度來說,由于現代化社會浪潮影響,各種價值取向充斥進入社會,加上大學生年紀尚小,辨別能力還不強,往往會受到一些不良文化的影響,乃至左右和影響到了學生的價值觀念,導致各種叛逆的心理出現。因此,輔導員在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若是一味的注重價值中立,很容易忽視對學生進行正確地價值觀引導。無法做到有效地心理危機干預。
1.3角色交叉造成的信任缺乏
大部分高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輔導員不僅僅需要扮演咨詢師的身份,同時還需要兼顧自己所帶班級的管理工作。對于學生而言,咨詢師即是心理輔導的老師,同時也是日常教學管理的班級老師,礙于輔導員的多重角色,使得學生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心理咨詢過程中,敞開心扉與咨詢師交談自己的心理狀態,反而還會不信任咨詢師,對其產生偏見,無法積極參與心理輔導環節。往往這種行為會使得學生失去對輔導員的信任,做出各種偏激的行為。
2.1面對學生時的做法
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環節中,輔導員可以適當的借助心理學技巧來強化雙向溝通。在實際的教育工作里,輔導員首先要明確自身的定位,將自己的身份放在心理咨詢師上,完全拋開輔導員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交談,讓學生放下戒心。盡量避免去接待自己所帶班級的學生,如果學生是輔導員所帶班級的學生,學生必然會有所防備,不會輕易地將心里的所思所想說出來。這就使得在一開始的咨詢過程,咨詢者就存在芥蒂心理。所以對輔導員需要避免多重關系的發生,保證交談雙方僅僅只存在咨詢和被咨詢的關系,盡量使得角色關系純粹,這樣才有利于心理咨詢的開展與深入。
2.2面對家長時的做法
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來說,不僅僅需要咨詢師對學生進行開導,同時家長也是心理輔導環節的重要一方。面對不同的學生情況,可以選擇是否讓家長參與到教育過程中,與咨詢師進行有效配合,傳授給家長正確地教育方式,疏導學生的不良情緒。除此之外,輔導員還需要向家長解釋保密原則,雙方做到坦誠布公,正確地引導家長學會與學生做朋友,而不是過多干預,使其產生逆反心理,加強日常溝通,友好對話,了解彼此。
2.3面對領導時的做法
針對保密原則而言,輔導員在面對領導時,首先要闡明自己作為咨詢師的身份,告知自己的難處。作為咨詢師,需要盡量滿足學生請求,獲得學生信任。而面對領導,身份有所轉變時,會受到解密的要求。而發生這種矛盾時,輔導員需要優先考慮學生,而不是首先考慮到自身權益。為了能夠更好地疏導學生情緒,初期要盡量保密學生信息,在獲取了學生一定的信任時,可以適當的與其溝通獲得認可后再向校方領導解密。而面對十分重要的問題時,如學生的人身問題時,輔導員還是需要第一時間進行解密,還需要讓各方明確不要將學生隱私泄露給不必要的閑雜人等,出現流言蜚語。
綜上所述,在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環節中,倫理困境表現在各方各面,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的表現,所以實際的應對工作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明確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時做到心理危機的預防和干預。明確自身的身份和定位,辯證地看待沖突矛盾,尋求適宜的方式來開導學生。
[1]陳建文,楊一平.高校輔導員如何勝任大學生心理輔導[J].高等教育究,2008(08):89-93.
[2]石祥.學生心理危機及心理輔導站建設研究[J].教育探索,2014(10):136-137.
10.16640/j.cnki.37-1222/t.2016.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