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軍 胡旭微
浙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基于AHP法的繼續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構建
黃俊軍 胡旭微
浙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本文在借鑒了國內外繼續教育評估模型的基礎上,結合繼續教育的特點,重點關注繼續教育的社會效益評價,從影響繼續教育質量的內因、外因出發,利用層次分析法,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分析影響繼續教育質量的各個影響因素,以期構建相對完善的繼續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AHP 繼續教育 評價體系 社會效益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發展繼續教育成為國家戰略、社會共識。在職場技能日趨重要的今天,繼續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同時,教育質量即“對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效果優劣的評價”,就顯得非常有意義。
目前國內外對繼續教育的質量評價中多傾向于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對社會效益影響的研究較少。羅能[1]從理論上對繼續教育外部績效的評估方法進行了闡述,吳廣良[2]應用層次分析法構建了繼續教育經濟效益評估模型,研究皆為理論分析,并無定量研究。陳晉南[3]等結合國情和繼續教育的現狀,將EFQM自評估模型簡化,建立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質量自評估指標體系,在效果的評價中采用了3項二級指標:客戶和學生滿意度、員工滿意度和培訓質量。同時,國外大部分研究者的成果也趨向于理論層面,學術性價值極高,但可操作性不強,難于進行量化分析。
有鑒于此,本研究在借鑒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基于受教育者參加繼續教育的求學動機和目的明確,即以獲取職業相關知識和加強職業技能的實際運用為首要。結合繼續教育的現實狀況,利用層次分析方法來構建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尤其是社會效益進行評價分析,綜合考慮繼續教育影響因素,力求構建全面有效的繼續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一)繼續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界定
繼續教育質量評價主要從基本素質和職責履行兩方面來進行,包括對學習支持服務體系、教學資源、教學管理、學習者以及教師的評估等方面。在指標設置上,主要從辦學條件、后勤保障、管理工作、辦學質量、辦學特色等方面設置相應細化指標。
如果說繼續教育自身質量的評估是基于辦學機構這個微觀層次,那么外部社會效益評價則主要是評價其外溢效應。而外溢效應是指繼續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及其教學行為對社會環境中各個功能對象所產生的效果和利益,主要包括技術外溢所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辦學理念等社會行為帶來的社會公共效益,以及文化傳播、教育模式等產生的社會教育效應。
(二)評價方法的確定
層次分析法(簡稱AHP)是將與決策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雖然繼續教育只是教育系統的一個子系統,但從系統論的視角來看,繼續教育本身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在其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必須將評價指標劃分成多層次的指標,才能全面有效的完成評價。
(三)評價體系構建
1.構建指標體系
根據上述內容,基于整合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原則,繼續教育評價指標體系由三個子系統構成,即基本素質指標子系統、職責履行指標子系統和社會效應指標子系統,將基本素質、職責履行、社會效應三個方面作為評價繼續教育質量的一級指標。然后,圍繞繼續教育評價基本框架,從服務體系、教學資源、外溢效應等方面建立能二級指標,并對二級指標進行細化,形成三級指標,以便進行數據的量化處理。在指標的細化過程中,本文參考借鑒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10年建立的質量自評估指標體系,劉亞楠[4]等對于繼續教育外部績效評價的相關指標,建立了包括3項一級指標、9項二級指標,29個三級觀測指標的繼續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表1:繼續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前兩項一級指標對應的每個三級指標的評價實行自評打分制,最低是1分,最高是5分。每個三級指標都有相應的評估標準,在實際評估過程中,只需根據實際情況,給出分數即可。社會效應的評價則通過具體指標數值及外部評價獲取相關數據,同樣實行五級制標準。
2.指標體系權重確定
(1)判斷矩陣
上述指標體系的層次結構反映了三大類因素之間的關系,但各個具體指標在體系中所占的比重并不一定相同。 在確定影響某因素的諸因子在該因素中所占的比重時,遇到的主要困難是這些比重常常不易定量化。為解決這一問題,本文采用了Satty 提出的9級標度法,對上述指標的重要程度進行劃分,其重要性等級及等級含義見表2。

表2:判斷因子重要性標度及其含義
(2)構建兩兩比較矩陣
為了使評價結果更客觀,先請專家、學生、社會人士等給評價指標的相對重要性進行打分,獲得初始平均分值。再根據打分結果的平均值結合9級標度法對各指標建立判斷矩陣。例如一級指標A的成對比較矩陣

(3)一致性檢驗與指標權重確定
為保證層次分析結果的合理性,權重確定后通常要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這里采用的是一致性比率CR 作為判斷矩陣是否具有一致性,計算過程如下:

其中:CI為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指標,是矩陣最大特征根(λmax)以外的其余特征根負平均值;CR為判斷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比率。當CI=0時,矩陣具有完全一致性;當CI>0時,引入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當CR<0.1時,矩陣不一致性可以接受,權重分配合理。否則,就需要對判斷矩陣進行調整,直到取得滿意的一致性為止。
本文采用和積法計算,以1級指標A為例,計算得CR=0.001,通過一致性檢驗。在AHP模型中,若一致性檢驗通過時,其特征向量W=(W1,W2,.......,Wn)T 即為該層元素的排序權重向量,故一級指標的權重系數為(0.198,0.279,0.524)。同理可求出二、三級指標的權重并進行一致性檢驗,權重系數如下表3所示。

表3:繼續教育質量評價指標權重

B4 0.15 0.03 0.032 0.027 0.061 0.036 0.021 0.032 0.031 B6 0.052 C19 A2 0.321 C11 C12 C13 C14 B5 0.119 C15 C16 C17 C18 C20 0.026 0.026 B7 0.097 C21 C22 C23 B8 0.125 C24 C25 C26 A3 0.413 0.022 0.039 0.036 0.025 0.053 0.114 0.051 0.042 0.032 B9 0.191 C27 C28 C29
通過對各指標的權重賦值,我們可以對繼續教育質量進行系統科學地評估,依據評價研究結果提出繼續教育質量提升措施,實現繼續教育的持續改進和提升。
繼續教育質量評價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為了全面、客觀地評價依托于高校辦學的繼續教育的整體質量,我們從價值哲學的視角,從影響繼續教育質量的內因、外因出發,采用了系統理論的思想,構建了既包含內部自評,有考核外部效應的較為全面的指標體系,并對其中的數據進行逐一采集,采用了AHP 法確定指標體系的權重值,最終得到綜合評價的量化結果。
[1]羅能.毋丹丹. 繼續教育外部績效的評估與繼續教育績效的綜合評價[J].繼續教育研究,2010 (3)
[2]吳廣良.繼續教育經濟效益評估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 (12)
[3]陳晉南等. 繼續教育質量評估體系的建立與實證研究[J].繼續教育,2012 (7)
[4]劉亞楠等.繼續教育外部績效評價與實證分析-基于AHP和模糊綜合評價法[J].當代繼續教育,2016 (6)
[5]何履勝.繼續教育的功能和績效以及績效指標[J].繼續教育研究,2010 (1)
[6]吳樂珍.我國繼續教育質量評價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繼續教育,2015 (6)
黃俊軍,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統計;胡旭微,女,碩士,教授。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教改項目:浙江理工大學繼續教育研究重點課題“經管類繼續教育質量評價及提升策略研究”,項目編號為JJZD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