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
多年的金融知識和投資經驗積累讓劉志超對自我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價值投資者。他說,以什么思維模式看待股票,它就怎么回報你。你是個Daytrader (日內交易員),一天賺幾千美元就很開心;你是個趨勢投資者,股價上漲50%后再回撤15%就難過得要死;你是個把股票當公司買的生意人,才會收獲公司成長帶來的股權增值。
2007年的時候,劉志超已經是證券公司最優秀的美股操盤手。但他的個人資產真正出現大的飛躍,始于2014年。
2006年,從中國地質大學管理專業畢業后,酷愛電影的劉志超想考北大電影學專業的研究生,在老家西安復習備考的時候,媽媽跟他說:“我要上班,你幫我看看股票吧。”然后交給他一個4萬塊錢的股票賬戶,他成了“新韭菜”。
2007年,劉志超第三次考研失敗,開始尋找股票操盤手的工作。那時證券公司招的操盤手只是簡單的執行者,劉志超覺得沒意思。正好西安有個美股交易公司在招聘,英語水平不錯的劉志超順利通過考試成為操盤手學員。
劉志超屬于喜歡嘗試和摸索的人,在操盤學員階段,他一個月會虧300到400美元,幾乎達到學員操盤虧損的最上限。經理找他談話,他預感到自己已經到了被淘汰的邊緣,于是在大老板從加拿大回來的時候,他主動找大老板談了一次。“我表達了自己對交易的熱情、渴望,也說明了自己嘗試了很多東西,有一定心得。最后我說,我已經虧了400美元,風險控制意識會比以前好很多,讓我再實踐一個月,我會進步更快。”他說服了老板,不僅成為畢業最快的學員,而且成為老交易員喜歡觀摩學習的對象。“以前的操盤手風格偏保守、穩健,每股賺個幾分錢就走,我做了個趨勢,波段性的嘗試,還很成功。”
做美股操盤這段時間,劉志超看了很多書,《股票大做手回憶錄》看了三遍,每一遍都有不一樣的體會。“第一遍主要是學習怎么操作,掌握一種好的盈利模式;第二次看的時候,已經建立起一套和自己性格相匹配的交易模式以及符合這種交易模式的心理范式;看到第三次,通篇只有四個字,‘投機吃人。”劉志超說,“后來再看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滾雪球》《巴菲特致股東的信》,特別激動,為我點燃了投資的燈。”
劉志超是這么定義投機和投資的:“投機是把標的當作交易工具,以期從其他交易者手里賺差價的買賣行為,最難把控的是人的心理狀態。投資則是根據一個東西(比如公司)本身的價值、未來發展與現有價格的偏差追求確定性。投資是知行合一的。”
2009年,美股操盤手做得順風順水的劉志超從公司辭職,轉型做投資。大老板從加拿大打電話挽留,他還勸老板,“很多股票長期持有的回報率會更高”。讓他堅定去意的,是兩個思考和一個刺激。“一方面,日內交易是按天勞作,按天計收成,無法享受到復利的威力。投資出身的富翁千千萬,靠日內交易成為富豪的一個沒聽過;另一方面,交易者需要每時每刻與人性的弱點抗爭,每次都要贏,我懷疑這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否則怎么會出現那么多魔鬼交易員?話說回來,即便戰勝了人性弱點,為了賺點錢變得無欲無求,值得嗎?”
一個刺激出現得恰如其時。2008年金融危機最恐慌的時候,某日巴菲特宣布入股高盛,當日美股大漲,可過了幾天又繼續大幅下跌,同事們開玩笑說股神也被套了,損失數億美元。及至2009年中,市場全面回暖,巴菲特的投資再一次被證明是成功的。劉志超說,同事們大概已經忘了這個曾經的笑話,沉醉在市場大幅上漲的趨勢中。而我看著那些2008年巴菲特買入的股票報價(當然巴菲特當時很多投資都是可轉成普通股的優先股),卻絲毫高興不起來,它們幾乎都上漲了一倍。日內交易員的思維模式,讓我錯失了人生中最好的投資機會之一。
“反思良久,我明白以什么思維模式看待股票,它就怎么回報你。”劉志超說,“我從這時起,開始告別禮佛摩爾,皈依巴菲特。”
2010到2012年是劉志超為轉做投資進行知識積累的兩年。他為北京一家處于創業階段的投資理財網站做美股分析員,翻譯公司年報、季報,統計數據,采訪,然后分析。

美股投資者劉志超
劉志超用一句話總結2011年的投資,“翻過了三座大山”。“第一座大山,就是業績的山。翻山,上去了還得再下來。從年初吭哧吭哧爬山,市值創新高,到年末,滑下來回到原點。A股、B股、美股,三個不同的市場,我于不同的時間坐了過山車。”劉志超說,進入美股市場的這段時間,他明確感覺到,在這個正常的市場中,只有一種玩法,股價長期內的上漲一定是由基本面驅動的。換句話說,公司如果能持續增長,股價一定會上漲。而A股市場則處于恒時高估的狀態。“恒時高估的狀態是在不斷變化的,隨著股價下跌與市場擴容,當前的市場是價格與價值幾近相符的臨界狀態。對于A股投資者來說,想撿便宜是難的,這種均衡狀態就是歷史上的低點了;在這里投資自然不能去套普適的投資策略,這里的玩法是跟著‘看得見的手去尋找標的。”
那個時期,北京的金融圈和互聯網圈流行打德州撲克,劉志超每天下了班都會去東四環大郊亭橋的俱樂部打比賽。“德撲好玩之處在于對抗性明顯,那張桌子上的其他人都是你的對手,你要觀察每個人的表現,手牌的可能性,是智力和膽量的對抗。打的是人的性格,有的人軟弱,即使你沒牌也會被嚇走,有的人外放張狂,那就耐心等好的時機,一把咬下。這和澳門的百家樂不同,那個純粹看運氣,打德撲技術七成、運氣三成,概率和賠率算下來都在自己這邊再去做,勝算就很大。所以說,哪怕這次輸了,也要做從長期看是正確的事,才能一直做下去。”
在劉志超看來,有志于親自操刀實盤的投資新人都應該學習打德州撲克,因為它能迅速提升對風險收益比與止損紀律的理解。“人性貪婪與恐懼的弱點,在牌局中無可遁形。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打牌風格,而一場牌局,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次投資演習。”劉志超說,人一定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不同,打牌的狀態也不一樣。打牌如此,投資也如此。“都想贏,努力學習是希望得到一個與努力程度相符的正面結果。但是情緒一旦失控,所有學到的東西會打一個大折扣。投資中最大的問題,是面對波動時的心理狀態。對此,巴菲特早有解釋,‘波動短期是投票機(所有人都在追,用錢買票,實際是市場情緒),長期是稱重機(值多少,是多少)。但是,大多數人沒有足夠的耐心等待。”
劉志超與投資界幾位大佬同桌交戰過。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牌風非常嚴謹,每次行動前都會問Dealer(發牌人)底池籌碼量,可看出他在不斷地計算風險收益比。天使投資人劉青牌風收放自如,在只有High card(高牌)在手的情況下才用巨量的籌碼量做Bluff(詐牌),依然談笑風生,把牌力比他強的對手逼退。“許多投資大師或許不會德撲,但只要他們上手,一定是好的玩家。我不相信一條德撲水魚會在投資行業取得成功。”
2012年,為了照顧妻子,也為了專心做投資,劉志超回到了西安。他開了一家德撲俱樂部,經營了八九個月后,他揣著8000元出去跟人打比賽,連著四五個月的時間賺了48萬元,這成了他此后投資美股的半桶金。
2014年沉香市場升溫,雖然做生意并不是劉志超的優勢,但是一方面他在打德撲的時候結識了海南沉香協會會長,有資源,另一方面他也想體會一下做生意的狀態,從經營者的角度理解做生意的難易,他認為這有助于二級市場的投資。“之前在北京做公司分析,基本都是通過間接的材料,自己從沒做過實業,總有些隔靴搔癢的感覺。”
牛市之前,一條沉香手串可以賣到1萬多元,股市一跌,生意就不那么好做了。“去年股市大跌,損失比較大的并不是中小投資者,而是資產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中產階層。因為市場好,券商會對大客戶推薦杠桿類業務,杠桿是興奮劑,風險和收益同樣巨大。我認識好幾個幾百萬上千萬進股市的,一去杠桿,一分錢都沒了。而這部分人,正是沉香主要的消費群體。”
2015年初,劉志超把做生意賺來的錢分別投入A股和美股,把公司的業務方向轉為更民生的茶葉,從此開始一心一意鉆研美股市場。
在劉志超看來,美股比A股正常。“美股市場參與者以機構為主,散戶很少,機構投資者相對理性、穩定、冷靜。雖然美股也可以做多、做空,但是投資者可參與投機的方式或者說工具多了,所以很多股票不像A股,炒作投機的成分大。整體來看,決定股票未來走勢的,還是公司的成長和業績。”劉志超說,他之所以把大量資金投資在炒美股上,還有一個原因在于,美股有很多一流的公司,比如蘋果、谷歌、Facebook等代表產業創新的龍頭企業。
“大家都關注的明星公司是好公司,市場表現明顯,股價長期處于不被低估的狀態。但是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可能存在兩個問題,一是信息把握上,知道好,但是不知道具體好在哪里。比如特斯拉的電動汽車是好產品,如果說哪塊有技術出問題,長期跟蹤電動車行業的人知道,這會對它以后產生什么問題,就能把握住企業的轉折點。二是總想抄底。低位買,從長期看沒問題,但很多人不會長期持有。實際上,對于優質公司,只要長期持有就沒問題。要知道,時間是好公司的朋友,壞公司的敵人。”
最開始,劉志超選了醫藥、航運業研究,后來他發現,作為一個基于報道等公開信息進行公司研究的業外人士,還不如中遠一個船長看得更微觀具體,于是他開始轉向研究互聯網社交和游戲。“因為這是我能力范圍之內的。我從小玩游戲,后來知道這是一個龐大的、不可或缺的產業。比如暴雪出的新游戲《守望先鋒》,我試玩之后斷言,必火。因為好玩,容易上手。暴雪出的產品往往都是精品,而網易是暴雪代理商,手游也是出名的,那么我可能會長期關注網易。”

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唐巖
從實際操作層面,劉志超談論得最多,也最引以為豪的是關于陌陌的投資。
陌陌上市的時候,劉志超買過,但買得不多,因為大量的人民幣還沒有兌換成美元轉到美國股票賬戶上。“2015年,我把父母、妻子的換匯額度都用掉,轉了20多萬美元到美股賬戶,5月,陌陌、歡聚時代、聚美、當當、360宣布私有化回國后,我買了很多陌陌的股票,現在光這一只股票已經盈利70多萬美元。”劉志超說,去年,很多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提交了私有化提案。所謂私有化,是指公開上市的公司把市場流通股買回來,私有化下市,再在A股上市。因為美股和A股估值差距大,這既是一種估值套利,對于密集資本行業而言也是一種好的防御手段。
“我其實不愿意看到陌陌私有化。目前的陌陌,新業務在短時間內爆炸式增長,營收比原有業務總和還多,且新業務市場廣闊,目前看不到天花板,原有業務增速也很快。交互式視頻流(指可交互的直播與短視頻錄播服務)是當前的大風口,很有可能成為互聯網用戶的主要使用形式之一,有一部分接觸直播較早的用戶已經建立起每天看直播的使用習慣。”
劉志超分析說,陌陌此前最大的問題,是產品被標簽化帶來的用戶規模天花板。當用戶認為用陌陌能做的事就是搭訕聊天,當不少人對陌陌這款產品、對使用陌陌的用戶持有偏見,就造成陌陌被打上標簽,較長時間里成為一款半地下使用狀態的交友軟件,用戶活躍度與微信、微博相比有很大差距。“陌陌管理層顯然清楚產品調性對用戶規模天花板的影響。上市后,陌陌推出了幾次較大規模的品牌廣告,同時在產品內部從嚴處理營銷號、約炮號,希望能洗掉帶有偏見的‘神器標簽。交互式視頻流的風口,像是為陌陌量身定做一般,可以預見直播功能的上線可讓陌陌既賺到真金白銀又賺到用戶活躍度。更重要的是,交互式視頻流為陌陌提供了改變產品調性,消除偏見,改變標簽的機會。當用戶用陌陌可以做的事不僅是通過搭訕聊天結識新關系,而是將使用習慣逐漸向觀看直播、觀看時刻過渡,且可以從直播與時刻兩個新的維度結識關系,那么用戶對產品的認識會逐漸轉變為帶有娛樂屬性的社交平臺,則陌陌解開用戶規模天花板的可能性便切實存在。”
在劉志超看來,交互式視頻流的風口,不僅是一種新的信息展現形式,也不只是一條新的貨幣化路徑,而是一種互聯網交互方式的升級,有可能重塑社交習慣和社交方式。“我對陌陌的期待,不僅是通過直播業務多賺些錢,而是期望通過交互式視頻流改變產品的調性,突破用戶規模天花板,使陌陌成為一款大眾化社交產品。那么,你認為這樣一個用戶量突破既有規模、貨幣化一帆風順的社交平臺值多少錢呢?”
事實上,到目前只有360私有化了。隨著A股大跌,估值差距不明顯,再加上換匯更嚴格,很多公司后來又取消了私有化,這其中就包括陌陌。
劉志超愿意長時間增持陌陌還有一個原因是認為公司創始人唐巖比較厚道。“陌陌股票最高的時候是19美元,唐巖提交私有化價格是18.9美元,而且宣布取消私有化那天,唐巖先發布了一個非常良好的季報,這就打破了股價的天花板。”劉志超說,之前,他買美股比較分散,經歷私有化后,他大量增持陌陌。“不影響流動性的前提下,我認為投資者需要做的事,是全力去尋找一只或幾只敢于重倉持有的股票,且預期收益至少在一倍以上。否則,成日做的研究與操作就近乎無意義。”
劉志超說,通過買陌陌,他對投資有更深刻的理解。“現在學會了從生意的角度看公司,從行業、公司產品以及用戶的角度看公司。”劉志超每天統計直播行業數據,挖掘個股信息做研究,以增加投資的確定性。他甚至在某著名投資網站上建了直播眾包調研群,從微觀數據上把握其發展。“流水、人數都可以做假,但主播人數是沒法做假的。我讓認同我觀點的用戶來數附近陌陌、映客、花椒開主播的數量,從目前觀察到的數據看,陌陌的人數是上漲的,最近一兩個月甚至翻倍。而如果是我自己觀測,我只能知道西安的人數,這個群則是貢獻全國性的碎片化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