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
茶座
企業家要去創造變革、擁抱變革
做企業,要想成功,要靠智商、情商,現在又多了一個——愛商。如果你想成功,往往成功的企業是因為情商很高,但是如果企業想不敗,一定有很強的智商。知識結構未必幫你成功,但是會防止你失敗。你成功了,未必受人尊重,如果想贏得尊重,要有愛商。
浙商是最早全國化的,也不能講全球化。每年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學習,每年感覺到浙商的成長,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都愿意花時間學習,每年的年會我們都花那么長時間,大家坐在一個房間里面學習、思考、辯論,我覺得這是浙商與眾不同的地方。
企業家要擁抱變革,
一成不變還要企業家做什么?
世界的變化還會越來越多,未來的20年、30年很多的變化會超越大家的期望和想象,我認為現在是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其實我們永遠希望生活在一個了不起的時代,而一個了不起的時代往往是一個變革的時代。卓越企業和優秀企業存在差異,優秀企業是在順境里面發現機會,而卓越企業一定是經過了變革的時代,或者經歷了災難。所以未來的30年,不知道在座的還有多少人能夠繼續坐在這里討論問題,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不學習、不思考,則我們一定不會坐在這里,而且麻煩也會越來越多。
至于麻煩,關鍵是你怎么看,你把它看成是麻煩,那麻煩越來越大,你把它看成是機會,機會也會越來越大。其實對企業家來講,我們最怕的是一成不變,一成不變、論資排輩一定輪不到在座的每個人,如果中國什么問題都解決了,那需要企業家干什么?其實我覺得企業家就是去創造變革,擁抱變革。
大家比較恐慌技術革命,我想提醒大家,我自己花了很長時間在思考這些問題,幾乎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是50年時間,前20年都是技術公司的爭論,后30年技術完全進入社會的應用。應用變成了最關鍵,往往技術先發展,未必你一定能獲得成功。汽車不是在美國發明的,電也不是在美國發明的,但美國把汽車和電應用到了極致。
過去互聯網剛剛經歷了20多年,誕生了很多了不起的企業,Facebook、谷歌、蘋果,中國的騰訊、百度等等一大批的企業。但這些企業的誕生有一個階段性,如果未來的30年,這些企業不把自己的技術、資源和懂得的一切的方法變成普惠讓社會分享,我相信這些企業也走不了多久。
“互聯網+”是駛向未來的諾亞方舟
未來的30年,世界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我個人覺得“互聯網+”是敦促各行各業去登上駛向未來的諾亞方舟。每一次的技術革命都讓無數的職業消失,每一次的技術革命都讓無數的企業失蹤,每一次的技術革命都讓很多的行業甚至政府都出現了變化。我上次就講第一次技術革命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技術革命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次技術革命會不會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什么時候爆發,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戰一定是用棍子和石頭打架,因為人類會被毀滅。
所以這次的技術革命跟前兩次有差異,第一次技術革命釋放了體能,人們懂得我們是不可能跟機器來比誰的力氣大;第二次技術革命,我們釋放了人的距離和速度,使得我們明白人是不可能跟機器比誰跑得遠,誰跑得持久,誰跑得快。而這次技術革命使大腦得以釋放,因為大腦得以釋放,很多事情會發生更多天翻地覆的變化。
情商讓企業成功,
智商讓企業不敗,
愛商讓企業受尊重
我們國家的很多商人,在非洲、歐美并不太受歡迎。這跟我們覺得我們只會掙錢、賺錢很重要有關。但是只是為了賺錢,我相信你不會贏得尊重。我自己覺得,做企業,要想成功,要靠智商、情商,現在又多了一個——愛商。如果你想成功,往往成功的企業是因為情商很高,但是如果企業想不敗,一定有很強的智商。知識結構未必幫你成功,但是會防止你失敗。你成功了,未必受人尊重,如果想贏得尊重,要有愛商。
只有擔當,替別人著想,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所以在座每個企業,我們不成功不會坐在這兒,但是要想不敗,要不斷學習知識結構,如果想受人尊重,那我們需要真正以全球的眼光思考這個問題。如果你說我先國際化,再考慮全球化,我認為可能是本末倒置,你必須有全球化的眼光和思考,再進行國際化,對你來講可能問題會小很多。
企業家不應該為賺錢活著,
要有創造力
浙商群體必須具有想象力,必須具有創造力,我們不應該為賺錢而活著,因為我們都跨越過。剛才講30歲,三十而立,我自己跟公司的年輕人這么講,跟他們分享我的看法,盡管我們公司只有17年,但是這17年我相信我們經歷的磨難和痛苦并不亞于別人70年,別人覺得我們像暴發戶一樣。其實不然,我們每一天所經歷的磨難,我們每天所經歷的痛苦,我們每天所犯的錯誤,遠遠超過過去二三十年很多企業的積累,只是我們學習,只是我們不放棄,只是我們愿意改變自己,只是我們知道什么是我們要的,什么是我們不要的。
我想跟大家講,20歲的時候學會跟一個好老板,找到一份好工作,跟別人干,非常重要。一個好公司和一個好老板來比,一個好老板比一家好公司來得更加重要。30歲的時候要做自己的事情,30~40歲之間是要學會做自己的事情,如果你想自己做,40~50歲的時候要學會做自己最強的事情,別這時候去做不強的事情,可能麻煩很大。50歲的時候把自己的精力花在年輕人的培養上面,60歲的時候把時間花在孫子身上,因為你機會實在不太多,不一定都這樣,但這是個概率,絕大部分人符合這樣的概率就行。人類一樣,我們都有概率,上了55歲以后記憶力會差;上了60歲的時候,腦子會差;65歲以后心臟會差;70歲的時候腦子和心臟一般都差;70歲以上連接腦子和心臟的管道都差了,這不是每個人都這樣,但是這是人的基本規律。
掌握這些基本規律,再掌握自己做企業的規律,企業如人,每一個企業真正的就像人一樣,其實我過去的17年花了很多時間去思考。一年到三年之間的企業會怎樣,5年到10年左右的企業會怎么樣,20年左右的企業會怎么樣,他們出了什么問題,員工500人以下怎么樣,1000人怎么樣,1萬人會怎么樣,每個狀態都不一樣,但是這些我們是可以學習到的。如果沒有經過全球化,沒有向西方學習你是不可能領悟的。
最后我要提醒所有的企業注意,每一次的技術變革都會導致商業模式、商業組織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第一次技術革命誕生了工廠,第二次技術革命誕生了公司,這次技術革命將會以什么樣的商業形式展現出來需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