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現代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走向。在建構主義等理論指導下,信息技術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確立,使自主學習、探索學習、協作學習得以真正實現,使終身教育和學習社會化成為可能。利用信息技術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語文教學內容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獲得了新的發展動力,使教學內容得以更高效、更深刻地內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
1.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信息時代,多媒體技術是信息化的支柱。教師巧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達到超越時空、再現意境的效果。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意境非常美,再配以相應的電教手段,適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我利用教材中的資源,讓學生想象課文描繪的畫面,想方設法激活學生心中的想象靈感,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習作的藍天中自由翱翔。如古詩《小池》、《鹿砦》等都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好資源。教學時,先讓學生對照注釋了解詩句的意思。接著讓學生寫一寫古詩描繪的景象,也就是把古詩轉換成現代語言文字,描繪出美麗的畫面。學生寫道:“樹林里非常安靜,樹木好像都睡著了。一縷陽光透過密密的樹葉照在青苔上,給樹林增添了一份溫暖。遠處是一座座高聳的山,山上滿是綠綠的小草和樹木。整座山成為綠色的海洋。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呀!”然后,我又用課件出示了《鹿砦》描繪的畫面,讓學生看著畫面修改習作,使學生的想象得以充分培養。
2.利用信息技術再現經典,感受英雄形象
教材配套光盤是教師的好幫手,很多內容更是課本知識的有效補充。如《七律·長征》這首詩高度精練,但離學生的生活很遠,學生理解起來很不容易。而光盤中增添了《巧奪金沙江》和《飛奪瀘定橋》這兩個電影片段,是紅軍長征中的典型事件。通過紅色經典的生動再現,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深切感受到紅軍戰士英勇無畏的英雄形象。
3.在識字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
3.1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展示實物或圖畫,在字形變化上加以指導。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具有方塊圖形的特點。可以說,每個漢字都可以編一個小故事,這樣能促進想象,容易引起兒童的識字興趣。教學生字時,通過多媒體技術,在所要學習的字旁配上有關實物或動畫,通過直觀形象的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象形文字,還通過動畫介紹它的演變過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如教學生認識“休”字時,在PPT課件中插入一個人靠著一棵樹休息的畫面,學生一看便明白了;教學生認識“看”字時,上面是手,下面是目,“用手遮目”而“看”,學生一看就明白,一想就清楚,抽象的漢字和形象的事物相聯系,記憶起來輕松多了。
3.2利用多媒體課件對熟字增減部首記憶字形。不少漢字加上部首、去掉部首或者換部首又變成另一個新字,識字教學中讓學生思考某一個字是怎樣由另一個字加、減或換部首得到的,讓學生運用已有的信息,將生字與熟字聯系起來,進行比較記憶,對熟字加加減減。例如:“丁”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組成:打、盯、訂、釘等;“青”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組成:請、情、清、晴、睛等。
4.利用信息技術,重視語文課上的師生交流
語文課堂上,由于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很容易使語文教學走入一個誤區——傳統師生互動轉變成人機交流。然而語文教師的職能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和培養技能,更需要的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促進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可能教師的一聲鼓勵、一個微笑都能達到很強的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正是師生交流的魅力所在。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是作為教學輔助手段加以運用的,教師在課堂上占有主導地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無論怎樣運用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都不能忽略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決不能讓學生面對冰冷的機器而失去學習興趣。教師應該積極調動學生的情緒,營造積極思考的課堂氣氛,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成為激發學生思維火花的有效方式。
5.作文教學中要加大運用多媒體
讓寫作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易于理解題目含義,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教師可以引入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寫作教學中,可以將多媒體教學手段與作文教學手段有機整合起來,以圖畫展示、場景演示、音效模擬等方式創設情境,真正縮短寫作對象與小學生認知之問的距離,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喚醒沉睡在學生心中的表達欲望,從而破解小學生寫作文無話可說、立意不高的問題。例如,作文題“小蒲公英離開媽媽以后……”學生可能沒有見過蒲公英,也不知道這個作文題想要表達什么含義,所以寫作時一片茫然。教師可以播放圖片或者動畫視頻:蒲公英與媽媽相親相愛,有一天,春風拂過,蒲公英飄飄揚揚,遠離家鄉,隨風而去,與媽媽揮手告別……同時,教師要對圖片或者視頻加以文本語言講解,雙管齊下。學生細致地觀察生動的畫面,展開聯想和合理想象,作文立意就能衍生出至少三種思路,比如人生貴在漂泊,母與子,兒行千里母擔憂等。
6.教師要注意檢測軟件設備,保障正常運行
教師需檢測教學所需軟件工具能否正常運行,計算機上是否有支持自己課件的軟件。例如,如果教師使用Authorware軟件制作課件,那么須保障電腦中裝有Xtras插件等。最后,還要注意教師制作課件的軟件工具可能會與播放課件的軟件之間不兼容,所以教師要提前調試,這是課前必需的重要環節。很多教師往往忽略這個環節,難免在課堂上手忙腳亂,影響教學順利開展。課前對所需硬件和軟件進行檢測,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有效應用的關鍵環節,這是廣大教師備課時謹慎考慮、平時上課卻容易忽略的地方。因為很多老師認為課前準備花費時間,沒有必要。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課前幾分鐘的檢測往往可以為課堂教學有效開展提供保障,為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添翼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