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雨軒
在我的記憶里,那對老夫妻的身影總是揮之不去。
從我記事起,他們便整日坐在汽車站旁的人行道邊賣藝乞討。這是一對年近七十的老夫妻,都佝僂著腰,臉上的皺紋刻畫出歲月的年輪,老奶奶還是個盲人。老爺爺終日拉著刺耳的胡琴,老奶奶唱著我聽不懂的不成調的曲子,她總是努力和著琴聲,唱得很賣力,頭微微向上仰起,寫滿滄桑的臉上是一雙空洞的眼睛,顯得有些猙獰。小時候的我因為害怕,每次都遠遠地繞開。
漸漸地我長大了,對他們不再懼怕,但也并未有什么好感,總覺得他們又丑又邋遢。
初冬的一天,突然降溫了。傍晚,我照例向車站走去。風颼颼地刮,梧桐的落葉像斷了魂的金蝴蝶,沒頭沒腦地四處亂撞。我把衣服裹了又裹,縮著脖子加快了腳步。快到車站的時候,卻沒有聽到熟悉的琴聲,我不禁感到奇怪,下意識地朝那個地方看了看。只見老爺爺手里拿著一個紅薯,小心翼翼地剝開,吹了又吹。一邊遞到老奶奶嘴邊,一邊說:“小心,燙!慢點兒吃。”老奶奶咬下一口,慢慢地嚼著,干癟的嘴唇蠕動著。繼而,樂呵呵地笑著說:“真香!老頭子,你也吃?!崩蠣敔斂戳丝词种袃H有的一個烤紅薯,說:“我吃過了,你吃吧。”邊說邊用手指擦去了沾在老伴兒嘴角的金黃,放在嘴里舔了舔。額頭上飽經風霜的皺紋似乎在這一瞬間舒展開來,一雙眼睛瞇成了彎彎的月牙。
夕陽的余暉給他們鍍上了一層暖暖的金色,他們的影子重疊在一起,被拉得很長很長。恍惚間,覺得眼前的一幕有點兒像黑白老電影里的場景,懷舊而倍感溫馨。
原來,每一個,哪怕是不起眼的生命,都會有觸動人心的美麗。
[點評]
作者從生活中選材,構思巧,善于選點展開,行文跌宕起伏,耐人尋味。故事雖平凡,感情卻真摯、充沛、感人。對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進行精心細膩的描繪,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結尾飽含深情,言已盡,意猶未了。
(指導教師:謝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