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朋
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培養人才,國家新課程改革以全面發展學生為核心,要求培養學生的嘗試能力、創新能力、探究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發揮主體地位。根據新課程改革理念,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新課程的要求,也不適應現階段社會發展的需要。學校開始尋求更多的教學模式,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自身的理論體系,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以發展學生為中心,但又有所不同。嘗試教學法就是一種比較成熟且完善的教學模式,嘗試教學法力求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來解決問題,學生在這種學習模式中占據主體地位,教師則根據學生的嘗試進行引導,發揮主導地位。應該說,嘗試教學法對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有很大的幫助,也是貫徹新課程理念重要的教學模式。
嘗試教學法并不是在新課程標準出臺之后才出現的,追根溯源,中國古已有之。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意思是不到學生積極思考但就是弄不明白時,不要對他進行指導;不到學生很想表達卻有困難時,不要給他啟發。這就是孔子的“啟發誘導”思想,實際上與我們今天所說的嘗試教學法的理念是一致的。當然,除孔子外,孟子、朱熹等人在教學上也都注重學生的嘗試,認為學生的自主努力和嘗試是獲得知識最重要的手段。到近代,蔡元培、陶行知等一些知名教育家也都表達過類似嘗試教學的思想,陶行知、黃質夫等一批鄉村教育家,甚至開辦鄉村師范學校,讓學生從做中學,從做中獲得知識。在教育中,嘗試思想一直存在。到20世紀60年代,邱學華先生將其融入教學中,嘗試教學理論并加以實踐,以推動中國教育的進步。經過50多年的努力,嘗試教學已經形成比較完備的理論體系,并且逐步運用到中小學教學過程中。
就初中階段而言,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具備了課堂中使用嘗試教學法的條件。同時,初中生也是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候,運用嘗試教學法,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培養創新精神和嘗試能力。就歷史學科而言,它是一門人文素養的學科,培養的是具有分析能力、思辨能力的人,也是合格公民養成的重要基礎。運用嘗試教學法進行歷史學科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社會合格的公民。筆者以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19課《明清抗擊外國侵略的英勇斗爭》為例,具體來分析嘗試教學法在這堂課中的運用及發揮的作用。
教師上課,必定要對整堂課進行分析,這節課由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雅克薩之戰構成,絕大多數知識點學生可以自主學習,重點、難點知識,教師要想好提供哪些素材來幫助學生完成本課的嘗試學習。學生在這堂課中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發揮引導作用。經過認真備課,筆者首先考慮讓學生自主提出第一目中的問題,并嘗試解決或者讓其他同學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同學之間可以相互補充問題,相互提出問題,并且相互解決問題。經過自主學習,在戚繼光抗倭這一目中,學生提出了“戚繼光的生平”“戚繼光抗倭成功原因”“戚繼光抗倭過程”“戚繼光抗倭的影響”這四個主要問題,同學們根據課本知識進行了解答,效果很好。同樣,在第二目鄭成功收復臺灣和第三目雅克薩之戰中,同學們也能通過自主學習,找出基本問題并進行解決。在這樣嘗試學習的過程中,首先,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完全激發出來了,學生自己要學、想學。其次,通過嘗試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提高,為以后的嘗試教學打下更好的基礎。再次,嘗試教學的過程,也是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的探究能力、質疑能力在無形中會慢慢形成。
每節課都有重點、難點問題,重、難點問題僅僅依靠學生的自主學習,不能很好地達成課程標準。這個時候,教師的導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引導得好,提供的素材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整堂課就更豐富。在歷史教學中,重要的是史論結合,論叢史出,史料在歷史嘗試教學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以本節課為例,學生在講到戚繼光抗倭成功的原因上,都能講出一點,但存在不全面或者不準確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筆者提供了三則史料,學生通過分析史料,全面地概括出戚繼光抗倭成功的原因。史料在這堂課的嘗試教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讓學生有論從史出的意識,了解歷史結論的得出都是根據原始史料來的,增強學習的嚴謹性和歷史的嚴肅性。再以雅克薩之戰為例,在本課中,雅克薩之戰是難點,原因在于學生對地名不熟悉,對事件沒概念,不像鄭成功這樣的人物,大家耳熟能詳。要突破難點,還是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因為教師灌給學生的,學生會很快忘記。筆者提供了雅克薩之戰的詳細作戰地圖,讓學生根據地圖,結合課本知識來學習雅克薩之戰。在這里,依然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部分學生對戰爭很感興趣,而部分學生則對戰爭極不感興趣,為了帶動全班學習,我讓學生互當小老師,生生互動,最后再讓學生到黑板上指著地圖講,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解決了本課的難點。在本課的小結上,筆者再次讓學生自主嘗試,自主梳理本課知識,學生的潛力果然是驚人的,絕大部分學生的小結都梳理得既條理又全面。
嘗試教學法是實施新課程理念的一個重要措施,通過筆者的不斷努力,在歷史教學中,嘗試教學法越來越發揮出巨大的作用。當然,最大的受益者是學生,學生通過不斷嘗試學習,對歷史有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并且能力也在無形中有了提升。除學生之外,筆者的收益也很大,越來越相信學生,讓學生自主嘗試,師生關系更加和諧,教師的幸福感也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邱學華.嘗試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J].人民教育,1994(4).
[2]蘇春景.嘗試數學法的實驗,啟示及思考[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