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淵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但是,在實際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少有教師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上。針對這一現狀,提出相關的建議,以期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思維能力;培養
學生的思維能力大概可以分為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兩大類,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師要準確地認識到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并遵循這一規律有序地開展語文教學,以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初中階段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重、難點,語文作為初中階段一門基礎性的重要學科,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將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充分結合起來,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語文學科全面育人的功能,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
1.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傳統的語文教學不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是單純地背誦和記憶一些詩詞歌賦,而不去分析其內在的結構和邏輯,更不能自己編織優美的文章,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都是不利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將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滲透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而不是在教學中專門訓練學生的思維。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學習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并能夠采取恰當的方法有效地訓練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2.改變教學方式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需要教師改變教育教學方式,采取恰當的方式在教學中有效滲透。首先,可在學生學習字詞、閱讀以及寫作的過程中有機地滲透。如,在初中的散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地理解散文這一文體,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散文的文脈,這就是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的時候,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抓住散文的行文線索,即“四次流淚”,引導學生據果推因,推出作者流淚的原因,進而理解作者為什么流淚,達到提綱挈領地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目的,而不是讓學生毫無重點地閱讀。通過抓文脈的閱讀方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夠讓學生掌握閱讀散文的基本方法,真正提升學生的閱讀和思維能力。其次,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提問法,形成一個問題鏈,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思考,但是要注意在設置問題時要有層次性,循序漸進地進行。如,在教學《背影》這一課時,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提問:“文中幾次寫到背影?”對一些基礎中等的學生可以提問:“文中共寫到幾個人?”對一些語文素養較高的學生可以提問:“這篇文章除了要表達父子之間的愛,還要表達什么?”通過這樣的問題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思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這種方法還可以用于寫作教學和口語交際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后,要有效開展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各抒己見,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在表達的過程中不斷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
3.完善評價方法
初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很難有一個量化的標準,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除了關注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外,還要關注學生在平時課堂中的表現,設置較為完善的評價標準來分析綜合學生在思維的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優勢,并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告訴學生,讓學生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中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首先,教師可就每一課后的習題進行評價,看學生在答題的過程中是否在積極思考,是否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要鼓勵那些有自己獨特看法的學生,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勇敢地發表自己對于某一個問題的見解。其次,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評價方法,采取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的方式,讓學生在評價其他同學的作文過程中加深對如何組織語言、如何選材的認識,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并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最后,教師在課堂上要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及時、有效的評價,真正與學生開展對話,運用追問的方法,讓學生在不斷思考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就像是蘇格拉底的“產婆術”,通過層層的追問,直至學生說出明確的答案。總之,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選用評價方法。
三、結語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完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僅能受到美的思想的熏陶和感染,而且能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真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胡瑋瑋,李繼峰.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4):56-58.
[2]劉競梅.初中語文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研究[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4(7):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