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岷
摘 要:自主探究能力是現今學生教育重點培養的能力之一,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是當前生物教師不斷探討和改進的話題。就此展開論述,淺談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物;自主探究
生物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很密切的關系。初中學生剛接觸生物學科,有極大的好奇心和興趣,但是如果不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案來進行引導,在知識越來越繁雜的后期,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下降。因此,教師需要將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運用到生物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和合作能力。
一、創造輕松愉悅的生物課堂
生物學科的性質決定了生物是一門有趣的學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該為學生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對學生給予信任和鼓勵,多給學生提供發表見解的機會,對回答錯誤的學生不能嚴厲地批評,這樣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變得沉悶,不利于完成教學目標。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保持師生之間平等、和諧的關系,在向學生提出問題的時候,應耐心傾聽學生的回答,適當地給予鼓勵和引導,讓學生都能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例如,在進行一項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以先與學生聊兩句比較輕松的話題,拉近與學生的關系,讓學生對老師有親切感,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就會放松心情。同時,還可以適時地給予學生表揚和贊美,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充滿信心地進行學習。
二、鼓勵學生參與自主探究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與學生建立民主的關系,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抓住提問的時機,并且提出的問題要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在講到重點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記憶關鍵點,教師需要針對關鍵處進行提問,加深學生的印象,但也不能過度地提問,以免讓學生在頻繁的問題中失去興趣。問題的形式要多樣化,可以將問題引入實驗或者故事中,讓問題變得有趣,這樣也能夠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同時問題要有價值,這樣才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自主探究;問題還要有懸疑,這樣能夠帶動學生的好奇心,初中學生對懸疑的事物會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有利于激起學生對問題的探索欲望。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下冊《生物的遺傳和變異》一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的問題:有沒有人說過你們長得像爸爸還是媽媽,人類的遺傳與什么物質有關等。通過這些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點撥,讓學生逐漸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
三、利用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實驗是生物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實驗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對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著很大的作用,所以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實驗來激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除了要給學生演示實驗外,還應給學生提供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自己感受實驗中的每一個步驟,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自主學習和合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是氧氣”的實驗時,教師可以不按照常規實驗來進行演示,而是先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明確實驗的目的,給每個小組準備一些實驗材料和裝置,讓學生自主地設計實驗方案。在給學生布置完實驗任務之后,讓小組自行討論并進行實驗。實驗結束之后,有些學生小組實驗失敗了,有些小組成功了,教師在這時再針對學生的實驗完成情況進行總結歸納,向學生講解實驗的正確步驟,指出學生的不足和錯誤。通過這種實驗教學的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自主探究中。
初中生物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然而在常規的教育模式下,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在課堂中講授的知識,而缺少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提供給學生自由發揮的時間非常少,這樣就抑制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重在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問題的探索過程中,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極大的發揮,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出適應時代需求的人才。因此,初中生物教師需要科學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自主思考和實踐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傅啟東.對初中生物教學中進行“自主探究”活動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1(86).
[2]管琴琴.PBL教學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