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霞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成為現代教學的重要方式,也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喜愛。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可以發揮多媒體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的特點,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審美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媒體;興趣
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教學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多媒體能將抽象的描述形象地展現出來,將復雜的過程形象地模擬出來,徹底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固定單一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恰當運用信息技術,能夠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情感因素,為學生自主探究打下基礎,多媒體也在語文教學中越來越體現出它的優越性。
一、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教學情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進入到一種特定的情境中,利用多媒體文字、聲音、動畫等給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外部刺激,有利于創設良好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教學“三峽”這一課時,筆者在講課前先給學生播放了一段三峽的視頻,優美的畫面、動人的講解、三峽雄偉壯麗的奇景就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學生被三峽的美景所吸引,進而更有興趣去了解這篇文章所描繪的三峽,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了文章對三峽的描述,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2.凸顯重點和難點
在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說明性的文字,由于學生沒有見過,很難想象出具體的樣子,教學中只依靠教師的語言講解既枯燥又難懂,使學生理解成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是現在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以其浩大的信息量、豐富的內容,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展示事物特點,從結構到功能、用途等,展示得更直觀、更逼真,使復雜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可感,那么,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就更容易了。因此,在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能夠將枯燥的問題趣味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學生得到形象直觀的答案,更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學習。
3.可以彌補教師自身的不足,完善課堂教學結構
在教學小說、戲劇一類的課文時,由于角色較多,多人物的刻畫技巧也有很多種,如果只靠教師在臺上講解,是完全辦不到的,而且也很難將所有的感情表達出來,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如果借助多媒體就可以使教學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1.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學習古詩詞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只通過只言片語很難將詩詞所描繪的景色表達出來,即使描繪出來學生也只是一知半解,這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幫助學生進行古詩詞的學習。如在學習“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句古詩時,學生很難想象這句詩所描繪的景象,更體會不到詩人所表達的感情,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圖片或者視頻將詩詞所描繪的景象形象地展現出來,幫助學生理解,使學生能準確地把握這句詩里所蘊含的詩人的情感。
又如在學習“木蘭辭”時,筆者在講課前先播放了電影《花木蘭》的主題曲和電影片段,引起了學生學習這首詞的興趣,然后再推薦學生課后觀看這部電影,加深對花木蘭情節的理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詩詞的內容和知識。
2.多媒體有助于學生對重要情節的掌握
在講解記人或者敘事的課文時,課文的主要情節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所以需要學生熟記課文的每一個情節。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來記憶情節,但是對于有些篇幅較長、情節比較復雜的記敘文,學生理解起來都很困難,更別說記憶故事情節了。這時使用多媒體輔助手段來輔助教學,就可以使課文的內容化繁為簡,更易于學生掌握。
3.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深挖任務形象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秀的人物形象,需要學生通過他們的一言一行,剖析他們的內心世界,挖掘他們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質與可貴精神。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現中國人民錚錚骨氣的文天祥;集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于一身的我們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毫無民族偏見和有嚴謹求實精神的藤野先生……事先,我都制作成課件,上課時把圖文并茂的課件放映出來,喚起學生對相關背景知識的回憶,使文中人物的品德感動人、信念鼓舞人、心靈震撼人,促進了學生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借助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湯立宏.論計算機應用給中小學帶來的五項革命[J].天津教育,2001(10).
[2]翟德玉,魏海燕.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革新,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