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功娟
摘 要: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良好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但是,現在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上,學生缺少了應有的幸福感。那么教師在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中,應如何采取措施來提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幸福感呢?
關鍵詞:思想品德;初中思品課;幸福感
一、思想品德課喪失幸福感的原因
1.學生方面的原因
首先,初中階段的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在發生著劇烈的變化,這一階段的學生對自身的發展非常關注,渴望別人像對待成年人一樣對待自己強烈的自尊心??墒?,在思想品德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渴望無法實現,使學生在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中無法獲得幸福感。其次,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學生的學習壓力非常大,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內容比較抽象、繁瑣,在學習時學生很容易陷入困境,使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從而降低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興趣。
2.教師方面的原因
首先,教師仍然采取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課堂枯燥乏味。其次,教師本人的專業技能和素養提升緩慢,無法達到社會提出的新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僅僅是把課本中的內容復述出來而已。很多教師并不備課,利用網絡直接下載現成的課件資源,利用這些課件進行授課活動。最后,很多教師仍然保持著傳統的以師為尊的理念,認為教師是高于學生的,和學生的關系不太融洽。
3.學校方面的原因
尤其像我們農村學校中的師資力量較差,不注重對教師的在校培養,思想品德課程雖然是中考必考的科目,但是占據的分值較少,學校對于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工作不太重視。
二、構建初中幸福思想品德課的策略
1.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幸福感,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拉近自己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首先,教師要認識到自身教學角色的變化。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教師認識到教學角色的變化后,樹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在教學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意見,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對學生錯誤的地方及時進行糾正。其次,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鮮明的心理特點,為了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認真閱讀和研究與初中生相關的心理書籍,對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共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每名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合適的對待方法,規避學生心中的敏感問題。最后,教師定期在課堂上開展民主評教,聽一聽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意見和建議,使學生獲得參與課堂管理的滿足感,提高學生的幸福感。
2.學校和教師共同努力建設專業型的教師團隊
教師是課程教學的重要保障,學校和教師要共同努力建設專業化的師資團隊。首先,學校要認真研究現有的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情況,通過出臺學校規章嚴禁其他科目的教師代教思想品德課程。校領導班子可以開展推門聽課的活動,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教師的板書情況、課堂教學氛圍等評價現有思想品德教師的教學水平,分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隨后,學校思品教研組可以召開思品教師會議,在會議上展示推門聽課過程中拍攝的上課不良狀況的照片,和教師共同探討照片中的問題和解決辦法。此外,學校還可以積極向教育主管部門申請引進年輕的專職思品教師。在教師隊伍之間開展聽課、評課、備課評比等活動,逐步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教師為了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需要認真閱讀和挖掘教材,了解教材中的主要教學內容及學生理解上的難點內容。其次,教師要養成關注時事新聞的習慣,課下收看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在騰訊新聞、網易新聞等新聞客戶端中了解新聞,不斷地挖掘新聞內容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三、運用多種方法的思想品德教學新課堂
1.思維導圖在思想品德課程中的應用
思想品德課程中的知識點較為繁瑣,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展開教學。以第三課“認識基本國情”的學習為例,在教學前,教師通過布置課下作業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內容,對教材內容獲得初步的理解和認識。在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本部分的內容主要是向學生介紹我國的基本國情,教師在黑板的中間,學生在白紙的中間寫下認識基本國情作為思維導圖的主干,隨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尋找教材中主要介紹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學生可以很容易地總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世界舞臺上的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四個方面的內容,將這四個方面作為枝干畫在認識基本國情的四周。其次,分別尋找每一個枝干中的重點內容。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部分內容為例,確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中心內容后,教師帶領學生尋找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關的內容,很容易確定為黨的基本路線,把黨的基本路線作為延伸畫出新的枝干,然后尋找黨的基本路線中的基本內容,將枝干展開,直到把所有的知識點全部找到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教師上課帶領學生繪制思維導圖,降低學生的記憶難度。
教師帶領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后,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學習到的思維導圖的知識自主完成第四課“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的學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繪制思維導圖,并在班級上進行輪流展示,教師及時對學生繪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提高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的能力,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思品課的幸福感。
2.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課程
在教學思想品德課程時,教師要注重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獲得學習的幸福感。以“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學習為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資源,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采訪老人、利用互聯網搜集信息等方式尋找身邊的傳統文化習俗和傳統美德,學生根據獲得的資料和信息制作關于本地區傳統文化的展報。教師舉辦展覽活動,邀請家長和學生共同觀看學生制作的優秀展報。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校本課程舉辦講座(比如,我們學校的校本課程是湯山碑、泉、洞文化為背景,可以帶學生參觀湯山本地的猿人洞、陽山碑材以及湯山猿人博物館),邀請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事后學生可以動手制作優秀展報來展示活動成果。這樣,學生學習思品課的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
3.利用案例法的思想品德教學課堂
在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展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讓學生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獲得學習的幸福感。以“承擔責任服務社會”的學習為例,本單元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公平合作的意識。在學習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最美校長李靈的案例:她是校長兼思想品德老師,在她的操持下,學校有了7個班,300多名學生。為了使自己學校的學生能像其他學校的學生一樣坐在寬敞的閱覽室里看書閱讀,李靈趁著放暑假,向爸爸要了200元錢只身來到鄭州,買了一輛破舊三輪車,收購舊教輔和兒童讀物。通過展示李靈的案例,讓學生自己分析案例,了解為什么李靈被稱為最美校長?李靈在辦學的過程中扮演了哪些角色,盡到了哪些責任?引起共鳴,問學生,作為初中生你們應扮演哪些角色?應承擔哪些責任?這樣在課堂上利用生動案例法,讓學生通過分析案例將知識化繁為簡,由枯燥乏味到生動有趣。這樣,學生學習思品課的興趣就會被激發起來,幸福感就會自然而然提升。
總之,為了實現初中思想品德的幸福教學,學校和教師要從思品課喪失幸福感的原因出發,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創建專業性的教師團隊并在課堂教學時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思品課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的幸福感。
參考文獻:
[1]傅晶晶.提升幸福感,提高初中思品課教學效率[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5).
[2]朱曉萍.做一個幸福的引路人[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