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基
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我國教育史上的大變革。它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以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更加強調知識的針對性、適宜性,重視思維的開發及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
小語教學中如何反映課改精神,體現課程目標,落實好學科標準,開放與互動是關鍵。
一、解放觀念,提高理性思維
傳統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已經深存于教師心中,學生業已習慣于這種“你講我聽”的教學模式,定式思維無意中已成為推進新課程的絆腳石。解放觀念,不是嘴上說說、記幾篇筆記就能做到。而是要求教師拿出破舊立新的勇氣和求實創新的精神,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總結,提高自己的認知度、增強認同感。把對新課改的理解和教學反思轉化為內驅力,自覺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這樣教師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思想解放,才能放開學生,師生互動。
二、構建新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氛圍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新課改中,凸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角色定位于學生的學習伙伴。既是伙伴,就要有童心、童趣,就要走進兒童的生活,與他們交流,關心他們的快樂煩惱、成長變化。班里同學生病了,一句輕聲的問候:“好了嗎?”會使學生倍感親切,感覺到他的存在,感覺到別人對他的關心。同學心中惆悵郁悶,找他了解,幫他排解;學習中遇到困難了,組織同學去輔導;犯了錯誤,不再是簡單的批評、責罵,更多的是說服、寬容。這點滴細微之事,會春風化雨,滋潤學生心田,拉近師生間的情感距離。讓學生接受你,敞開心扉,說真話、心里話,展現自我。雙邊交往中,教師的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近與關愛,會使學生心靈深處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從小樹立起平等、自由、民主的學習、思想意識。教師公正、聰慧的智者風范,提高了其在學生中的威信。學生熱愛教師,更樂于學習。教師具有的一切素養將成為無形的教育資源。因此,確立民主和諧、良好友善的師生關系,才能激活學生,實現師生互動。
三、以培養興趣為主,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題。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選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興趣是動力,是引導學生走向成功與發展的必由之路。學生在不斷探究的過程中,從需要出發,會逐步與他人建立交流合作的關系;成功者的快樂體驗,又不斷促使自己主動發展。興趣的培養,是評價學生是否獲得自主學習的重要表現。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呢?
1.重視導語及情境的設計
導語是否精要,對課堂教學的效果至關重要。好的導語,會使學生思維集中,身心投入。教學中,可結合教材特點,采用以下幾種方法。(1)懸念式。如,在《夏夜多美》這篇課文中,導語可以這樣設計。“夜深了,公園里玩耍了一天的小動物和美麗的花姐姐都要入睡了。忽然,從不遠處傳來嗚咽的哭聲。咦,這么晚了,是誰在哭泣?精靈王國中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呢?”這段導語,入情入境,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情心。(2)故事鏈接。如,《烏鴉喝水》的導語設計:《狐貍和烏鴉》的故事中,烏鴉禁不住狐貍的甜言美語,受騙上當,不僅丟了肉,而且受到了別人的嘲笑。烏鴉非常后悔,告誡勉勵自己,一定要養成認真思考的好習慣。瞧,今天的烏鴉就很聰明,他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從瓶子里(實物演示)喝到了水。同學們猜一猜,聰明的烏鴉是用什么辦法喝到水的?這種形式,學生喜歡,思維活躍。既讓學生很快掌握了文意,又訓練了學生思考和說話的能力,還突破了重點字詞的教學。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2.大膽突破,創新教學方式
根據教材與生活聯系密切的特點,應注重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小學語文教材(人教版)第二冊第一單元的課文編排,是以“多彩的春天”為中心的。雖然學生對春天的認識已有一定的基礎,但整組課文學完后,學生對有關春天的詞語理解、句意感悟還很淺薄,需要繼續提高鞏固。此種情況下,若組織學生走進自然,去觀察、去感受,用眼看、用耳聽、用手摸,一定會在學生領略自然風光的同時,解決突破詞句。寓樂于教學中,增強人文主義色彩。在《美麗的小路》(小語實驗教材第二冊)中,學生熟悉內容后,可創設情境,編排課本劇,讓學生扮角色去演。在活動中,學生更容易把握朗讀的語調,體會情感的變化。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學中玩,玩中學,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在生字教學中,可用找朋友的方式,以說唱的形式鞏固記憶漢字。給漢字找音節,給音節配漢字。利用猜謎游戲,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對漢字的觀察、分析、記憶能力,而且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增進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小組活動時,可適當滲透游戲因素。比如,用猜拳來決定發言的優先權……以改善課堂氣氛,調控學生情緒,緩解身心壓力。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生活、貼近生活、熱愛生活、理解生活,為更好地學習書本知識積累寶貴的感性經驗。
培養了興趣,也就抓住了學生。只有吸引了學生,我們的教學才能做到師生互動。
參考文獻:
[1]陳敏聰.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5).
[2]王福英.淺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J].才智,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