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艷
近年來,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大力實施,農村學生課業負擔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新改觀,但一些小學校還存在著課堂效率偏低,學生課后作業量大,加重學生身心負擔;師生溝通不暢,分數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主要標準,加重學生心理負擔;課余自主活動時間少,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少,學生精神負擔過重等問題。下面粗淺談談解決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方法與策略。
一、搭建交流展示的平臺,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專業素質
當前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走專業化發展的道路。而農村學校教育資源缺乏,教育信息相對閉塞,如何讓教師專業能力得到健康快速發展呢?筆者認為,要搭建、鍛造、提升學習的平臺,促進教師專業素質提升。可以通過“請進來、走進來”的方法,教師通過國培計劃落實、各級骨干教師培訓、班主任學習交流、去省市實驗校體驗教研、到全國課改成功點校觀摩等方式走出去,還可以聘請各級各類教育專家來我們本地、本校開講座。當然我們縣也可以利用當地優秀師資、優秀教研經驗進行區域性的交流、自我培訓方式交流,如,東遼縣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每學期名師送教下鄉活動、大學區教研協作、東遼縣中小學五元課堂縣級賽課等活動,讓教師感受到教育專家、名師的風采以及學習骨干教師的先進做法,大家在學習之后結合教研實踐把學到的專業知識、課堂技能內化為教學行為、教學策略。學校還要求外出的領導、教師在每周的業務學習時間把學習心得用匯報講座、上現場觀摩課、做匯報課等方式來培訓本校教師。
二、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讓每一位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
學校環境對學生可持續發展、終身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充分利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每一面墻壁、每一處花草樹木營造出良好的學習和教育氛圍,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熏陶。在班牌設計、走廊文化布置、班級園地設計等方面體現師生才藝、個性風采,教室、辦公室、樓道里可懸掛向師生征集來的警示語、勵志名言、書畫手工作品等。學校、班級辦好墻報、畫廊、板報。學校重視校風、學風、教風建設,教師要微笑進課堂,將愛的雨露撒入學生心田。
其次,落實活動課程。學校積極籌措人力、物力、財力,組建學生社團和課外興趣小組,每周、每學期都定期開展文體藝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開闊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的智慧,培育學生的興趣愛好。
三、優化教學的各環節,促進教育教學效率的提高
我認為要大力抓好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1.抓好備課
當前我們要走入新課改集備熱潮,無論是在學校教研組還是在教研上的集備課都要做到“四定”:定集備時間、定教材分工、定每課或每單元備課設計的發言人、定交流形式。每位教師要設計好16個項目:精心鉆研課標、研讀教材、了解學情,用心設計好教學目的、重點、難點、課堂流程、教法、學法、板書、教具、學具;悉心設計例題、練習題、課堂小結、課后作業。
2.抓好課堂教學
教無定法,教師執教的課堂教學要做到:教學目的明確,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方法科學、高效、靈活,組織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教與學雙向互動;課堂教學設計理念新,以學生發展為根本,注重學法指導、提高學習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給每一個學生都創造主動參與學習的環境;恰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學效率高,學生在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中學習,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
3.抓好課后作業
課外作業設計要注意體現以下四點:(1)精簡,不搞“題海戰術”。作業內容設計不做機械重復練習,根據每課時教學的重難點,安排以鞏固知識為主,發展學生能力為輔的作業。(2)新穎,多角度入手設計多形式的題型,適應學生求新鮮感、圖快心理。如,語文課后作業,注重檢查課文理解、內容分析、寫作思路歸納、訓練表達。課后回答問題有一定難度,可以改為填充、選擇、判斷形式,化繁為簡。(3)靈活,遵循因材施教、分類要求的教學原則,作業分為必做題、選做題、深化題。階遞式的練習設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發揮潛能。(4)趣味。作業形式采用參觀體驗、實驗探究、繪圖想象、猜謎語、復述故事、編課本劇、智力競賽等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增長知識,發展能力。
4.改變考試辦法,革新評價標準
我縣結合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內容,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等方面集智集慧,師生一起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綜合評估標準,把學生成績評定分為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實踐與創新、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七方面,變以分數名次排列為教育目標達到程度的評價,變智育單項評價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綜合評價。考試內容上,知識與能力考核相結合、口試和筆試相結合、動腦和動手相結合、校內和校外結合。考試形式上,平時與期末考試結合;語文、數學、外語單項考查和其他學科隨機抽測結合,閉卷和開卷結合。
參考文獻:
[1]羅誠鋼.課業負擔的冷思考[D].蘇州大學,2010.
[2]劉萬倫,蔡明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調查研究[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