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洋
每一節課,對于教師來說都是一次提升。每一節公開課,更是一場考驗和磨煉。從備課到正式上課,中間包含著試上、修改、再試上、再修改……在磨課過程中,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解讀教材,試上時根據課堂教學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教學設計,思考如何在已有的國家課程資源中開發校本課程,最后把最好的帶給學生。實現學生有效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為學校課程建設添磚加瓦。
本次《鄭和遠航》的磨課經歷,印象深刻、獲益良多。當知道賽課主題和要求之后,首先要思考的是我的教學目的是什么,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開展學習。我覺得不管教學哪一課,教師都要把最好的帶給學生,包括最好的學習內容、最好的學習方法、最好的學習效果。
本次《鄭和遠航》的磨課過程正體現了我的想法:把最好的帶給學生。
一、最初設計,指導復述方法
《鄭和遠航》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課后第三題也以題目形式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根據‘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標題,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根據本課的學習要求,基于“用課文教語文”的理念,把本篇課文作為例子,重點學習復述策略,指導學生簡要復述和創造性復述。因此,將《鄭和遠航》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指導學生理清課文層次,簡要復述“揚帆起航”部分,為第二課時做好準備。第二課時在復述“友好交往”“戰勝兇險”的基礎上,想象當時的畫面,并且用自己的語言形容友好和兇險的場面,完成創造性復述。
第一次試上,經過兩節課的學習鞏固,總結出復述策略:(1)理清文章層次;(2)抓住關鍵詞感受文章;(3)想象畫面,創設情境;(4)利用關鍵詞,用自己的語言復述。
二、交流研討,調整復述策略
第一次試上結束后,老師一起針對這節課交流意見,大家把目光聚焦在第一次遠航的“經過”兩個字。這兩個字告訴我們《鄭和遠航》不宜要求創造性復述,只需要學生能夠完整說出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作原文復述。
因此,調整復述策略迫在眉睫。第二課時繼續引導學生抓住“贈送禮品”“扶老攜幼”“驚嘆不已”等詞語體會“友好交往”,以此為例,抓住“險惡的風浪”“鎮定自若”“化險為夷”等詞語感受鄭和是如何戰勝兇險的。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復述“友好交往”“戰勝兇險”兩個部分。
三、更進一步,教學指向寫作
《鄭和遠航》兩課時都在教原文復述,為何不把兩次復述放到同一節課,完整地學習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呢?這樣的想法得到了老師的認同。那么,第二課時教什么呢?
在“用課文教語文”理念的驅動下,嘗試管××老師提出的:“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將第二課時目標定為:“理解關鍵詞,感悟課文,懂得圍繞中心選擇合適材料。”
在教學過程中依托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部分內容,理解這三部分內容與課文中心的關系。首先,學生思考從哪兩個方面寫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再將這三部分內容與課文中心聯系起來,激活學生的思維,板書正是為理清三部分內容服務的。這樣,經過三次的學習與提升,能夠不斷滲透圍繞中心選擇合適材料的觀念。既不脫離文本,又不停留在對課文字詞句的單純分析上,力求學生在感悟課文的同時,提升他們對文章寫法的領悟能力和學習能力。
學生在懂得圍繞中心選擇合適材料之后,要趁熱打鐵進行訓練,讀寫結合。給學生提供一系列材料,讓他們圍繞不同的中心選擇不同的材料,并且要求學生寫出簡單的提綱。這樣,學生經歷了從讀課文到悟寫法再到運用的完整過程,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力,實現用課文教語文。
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下,試上之后,完善細節,參加賽課。當然,教學中存在許多不足。理解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部分的時候,牽引的痕跡比較重,應該先放后收。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各抒己見,再總結內容,點出要點,這樣學生會領悟得更深。
經過磨課最終確定的教學設計如下:
教學目標:
學習課文,介紹第一次遠航的寫法,懂得圍繞文章中心選擇合適材料進行表達。
教學重難點:
懂得圍繞文章中心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表達。
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學習,我們知道作者重點寫了第一次遠航的經過,圍繞第一次遠航,選擇了“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方面進行詳寫。
2.學習寫法
(1)首先看揚帆起航,①請同學們默讀1-3節,思考這部分內容是從哪兩個方面來寫揚帆起航場景的?(人、船)
引導:同學們看看第1小節主要寫了什么?第2小節主要寫的是什么?
觀看、送行人多,隨行人多,船多、大而雄偉。
從哪兩個方面寫揚帆起航的?(人、船)
②人怎么樣?
生:多、配備齊全、考慮全面。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請讀給大家聽。
③船怎么樣?
生:多、大、雄偉壯觀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請讀出來。
你能從其他句子中體會到船只數量多或者規模大嗎?船還有什么特點?
④作者正是通過對人多而齊全,船多而壯觀的描寫,使我們感受到鄭和遠航規模之大。
出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飄紅)齊讀這句話。
⑤頂峰的意思是山的最高峰,文中指鄭和遠航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最高水平。
為了表現鄭和遠航規模之大,達到頂峰這個中心,作者選取了人、船兩方面的材料,做到了圍繞中心選擇合適材料。
(2)按照這樣的方法,我們來解讀“友好交往”部分。
①課文從哪兩個方面寫“友好交往”?
引導:這一節中寫了鄭和船隊與哪些人友好交往?(君臣、
百姓)
②從什么地方體現本次交往的“友好”?
學生發言:遞交國書、贈送禮品。
你能讀出友好嗎?
友好交往是相互的,我們感受到了鄭和的友好,那各國君臣和百姓呢?哪里能體現他們的友好?
生:熱烈歡迎、扶老攜幼、驚嘆不已、換取特產、做生意、贈送禮物。
請同學們帶著感情輕聲讀一讀這部分的內容,體會友好。
③鄭和與各國君臣、百姓友好交往有什么重大意義嗎?
請讀一讀最后一節。(出示)
④圍繞友好交往,作者從與君臣交往、與百姓交往兩個方面選擇了一系列材料,表現鄭和遠航的意義。可見我們要圍繞中心選擇材料。
(3)圍繞兇險,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來寫的。
①戰勝風浪、戰勝海盜。
②鄭和如何戰勝兇險的呢?
請同學們讀一讀第5節,分別找到鄭和戰勝風浪、戰勝海盜的句子。
如何戰勝風浪的?(出示)
什么叫鎮定自若?面對危險表現得怎么樣?(面對危險,不慌不忙,表現沉著冷靜,好像沒什么事似的。)
這是什么樣的風浪,請一人來讀。再請一人讀鄭和鎮定自若這一句。男生讀風浪的句子,女生讀鄭和的句子。
面對如此險惡的風浪,鄭和居然能指揮船隊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向前,可見他的勇敢與鎮定自若。
鄭和是如何戰勝海盜的呢?誰來告訴大家。
從中你發現鄭和什么樣的品質?(鎮定、智慧)
從鄭和身上我們能看出中國古代人民的什么精神?(出示最后一段,飄紅,齊讀這一句。)
同學們看,為了表現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作者選擇了鄭和戰勝風浪和海盜的兩個片段。可見我們要圍繞中心選擇合適材料。
3.總結寫法
同學們,第一次遠航從1405年到1407年,這兩年間一定發生了很多事,為什么文中只寫了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呢?
請看,選材是為中心服務的。
為了表現規模宏大,作者寫揚帆起航;
為了表現鄭和遠航的重大意義,作者寫友好交往;
為了表現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作者寫戰勝兇險。
這就叫做圍繞中心選擇合適的材料。
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都是為中心服務的,所以寫作時要注意內容為中心服務、中心統率內容。
四、讀寫結合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圍繞中心選擇合適材料,現在來實踐一下。
1.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的秋游嗎?我可以羅列出很多關于那次秋游的材料,請看:
(1)乘車前往的途中,許多學生主動把前排的座位讓給會暈車的人。
(2)一路上歡聲笑語。
(3)到達目的地,人多、場面熱鬧,學生都享受這輕松快樂的氛圍。
(4)許多有趣刺激的游樂項目,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這個項目是這樣玩的。
(5)很多人玩這個項目,大家樂在其中的語言、動作、表情還歷歷在目。
(6)看見了踐踏草坪、隨手丟垃圾等現象。
(7)同學們相互分享食物、飲用水。
(8)存在浪費食物、吃不健康食物的現象。
2.顯然這些材料不能全部寫進作文里,那就要看你想表達什么樣的中心。出示中心:
(1)秋游有趣,玩得開心。
(2)同學之間相處融洽。
(3)由不文明現象想到環保問題。
3.圍繞第一個中心,你覺得可以選擇哪些材料?
4.如果是你寫,你想表達哪個中心?圍繞中心選擇哪些內容?想一想,然后寫出你的中心,再簡單列舉出為中心服務的
內容。
5.巡視、評價。
五、總結課堂
這節課我們以第一次遠航為例,懂得了圍繞中心選擇合適材料的方法,希望同學們能夠加以運用。
我校開發課堂教學讀寫結合的校本課程,并配合每一冊語文書中的課文,開發與之適應的讀寫結合訓練點。《鄭和遠航》教學設計中的讀寫結合環節,旨在鞏固和運用“圍繞中心選擇合適材料”,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遷移學生課堂上的學習經驗。教會學生閱讀、理解、感悟并寫作。閱讀是目的,也是手段,指向寫作;寫作是目的,也是手段,最終指向提升學生的學習力。本次磨課之后,為我校五年級下冊語文讀寫結合校本教材添加了新的訓練點,為學校課程建設增添了新的血液,這也是這次磨課的一大收獲。
《鄭和遠航》的磨課經歷是一次階段性的總結和檢測,也是一個新的開始。磨課過程中有汗水,更有收獲,教師只要堅持目標,把最好的帶給學生,讓每一節課的學習真正發生,學生的學習力也就提高了。
參考文獻:
[1]潘珍琴.以“鄭和遠航”教學為例淺談如何實現語文課堂的有效[J].華夏教師,2015(S2).
[2]黃雪峰.感悟:點燃學生語文思維的火花[J].教育科研論壇,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