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江蘇南京 210023
FDI的知識溢出對江蘇經濟發展的貢獻分析
李 丹
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江蘇南京 210023
本文通過L-P貿易溢出模型,研究分析了江蘇省FDI的知識溢出對經濟發展的貢獻。通過對江蘇省2000-2010年有關數據的計量分析,得出結論:外商R&D資本存量的知識溢出效應對江蘇省的經濟發展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但總體小于省內R&D資本存量的知識溢出效應對經濟的推動作用。
FDI;知識溢出;經濟發展;江蘇
(一)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
關于FDI知識溢出效應是否可以促進國內生產率的提高,國外學者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FDI知識溢出效應可以提高國內的生產率。Caves(1974)分析出外資對澳大利亞相關產業的勞動生產率有著正面積極的影響作用。Borenstein(1998)利用發展中國家的數據資料進行研究,證實FDI對技術轉移具有正面促進效果,其效果高于國內投資。另一種觀點認為FDI知識溢出對提高國內生產率的作用并不十分明顯甚至存在負溢出效應。Mona Haddad和Ann Harrison(1993)對摩洛哥制造業部門分析得出外資的進入并沒有提高東道國企業的生產效率。Aitken和Harrison(1999)通過對委內瑞拉制造業的面板數據計量研究分析得出,外資對本土企業不僅沒有促進作用而有負效應。
(二)國內學者的研究成果
部分國內學者的研究表明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秦曉鐘、胡志寶(1998)以1995年工業類行業為例,考察并發現外商對華投資存在明顯的技術外溢。何潔、許羅丹(1999)通過數據回歸分析發現外資企業對內資工業部門的總體存在正向的外溢效應。另外有些研究得出知識溢出效應并不明顯甚至為負。蔣殿春和夏良科(2005)立足我國高技術行業運用板塊數據分析得出FDI的競爭效應不利于國內企業創新能力的成長的結論。張海洋(2005)通過研究分析得出在控制自主R&D的情況下,無論整個部門還是分組部門,外資活動對生產率提高都沒有顯著影響。
(一)知識溢出模型
Coe&Helpman(1995)首次建立了基于國際間商品貿易的知識溢出模型,但C-H模型存在設定偏誤。Lichtenberg&potterie(1996)解決了這一問題得出L-P模型:
(一)全要素生產率(TFP)的確定
TFP即全要素生產率,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本文亦采用此函數計算TFP值。
其中,Y是工業總產值,A是綜合技術水平(也就是TFP),K是投入的資本,L是投入的勞動力數,分別為資本和勞動的產出彈性。其中的Y、K、L的數據來源于各類統計年鑒。中國資本和勞動的產出彈性值在相關實證分析通常取0.6、0.4,本文將直接采用此數據。
通過對上述數據的整理,運用EViews軟件進行分析得到如下的結果:
(一)計量結果分析
1、FDI的知識溢出效應對江蘇省TFP具有促進作用。從計量結果中可以看出,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模型的整體以及各變量都是顯著的。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外國資本存量溢出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江蘇省TFP將增加0.202個百分點,促進作用很顯著。FDI的知識溢出效應明顯地促進了江蘇省TFP的提高,進而促進了江蘇經濟的發展,區域創新對區域發展起到了極大地促進作用。
2、FDI的知識溢出小于省內R&D資本存量的知識溢。省內R&D資本存量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對應的TFP將提高0.37個百分點,大于FDI的知識溢出效應。這一方面是由于新的創新要在原有的知識存量基礎上產生,因而創新所產生的新的技術更有利于省內企業的吸收,又由于省內和國外先進國家還存在一定的技術差距,省內企業對于國外溢出知識的吸收消化則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國外溢出R&D對我國TFP的彈性較小。另一方面則是由于省內R&D資本存量是吸收國外知識溢出的基礎,他直接影響了對國外先進技術的吸收能力,從而間接的促進我國TFP的提高。
(二)政策與建議
1、積極引進R&D資本存量豐裕國家的FDI。通過FDI所產生的外國R&D資本存量對江蘇省的知識溢出效應對省內TFP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積極引進R&D資本存量豐裕的國家的FDI不僅有利于江蘇省要素生產率的提高,而且還能引發新一輪的技術進步,有利于省內科學技術與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
2、加大省內研發資本投入。省內R&D資本存量的知識溢出效應大于國外R&D資本存量的知識溢出效應。加大省內研發資本投入可以直接促進江蘇TFP的提高,同時省內R&D資本存量的提高有利于企業的科技的創新,從而提高企業對國外知識溢出的吸收消化。所以在積極應盡外資的同時還要加強省內研發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