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微,錢永德,仲維君,王 龍,宋 澤,鄭黃巖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農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9)
穴苗數對龍粳31穗部性狀及稻谷產量的影響
張麗微,錢永德,仲維君,王 龍,宋 澤,鄭黃巖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農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9)
試驗以龍粳31為材料,每穴苗數為處理,完全隨機設計,探討穴苗數對龍粳31穗部性狀及稻谷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隨穴苗數的增加,稻谷的穗部一次枝梗數呈減少的趨勢,穗部二次枝梗數以處理2(3苗/穴)最多,優中劣勢粒結實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單穗重、每穗粒數均以處理1(1苗/穴)最多,但穴苗數的多少對穗長影響不大;而單位面積穗數以處理5(9苗/穴)最高,結實率隨穴苗數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千粒重隨穴苗數增加呈下降趨勢。穴苗數為7株處理稻谷產量達到最高,為 10 765.0 kg/hm2。
水稻;穴苗數;穗部性狀;產量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也是歷史悠久的農作物。中國北方多以水稻為主食,也是中國主要的水稻種植區,其中黑龍江省的水稻種植面積占北方水稻種植面積的41.5%,占東北總面積的 58.1%,是全國最大的稻米產地[1]。
黑龍江水稻面積由20世紀90年代初67多萬公頃發展至今300多萬公頃,對國家糧食安全做出重大貢獻。自1984年以來,黑龍江水稻生產迅速發展,雖然期間也出現種植面積減少時期,但發展之快,影響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2]。黑龍江墾區水稻主要分布在本省的第二、三積溫帶,屬寒地水稻作物。1984年之前一直采用直栽的種植方式,單產不高、總產不穩,種植面積幾經起落。針對這一狀況,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所于1984年引入水稻盤育機插技術[3]。而寒地水稻的種植密度對寒地水稻的產量有很大影響,不同密度對水稻的葉面積、通風情況、光利用率等有影響。栽培密度因素中主要包括行距、穴距以及每穴苗數三因素,黑龍江水稻種植以機械插秧為主,對行距、穴距的研究較多,其范圍基本明確,而插秧時每穴苗數則差別較大,成為影響水稻個體發育和群建成的一個重要因素,可見,研究種植密度對寒地水稻產量的影響對黑龍江省的水稻種植有重大意義,對北方糧食產值的增加也有一定作用[4-7]。
本文以黑龍江省第三積溫帶大面積種植的水稻品種龍粳31為試驗材料,圍繞插秧穴苗數變化對其產量形成的影響展開研究,以期為寒地水稻高產栽培提供理論支撐。
試驗于2014年在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試驗田(江濱農場園區)進行。供試品種是龍粳31,生育期130 d,需10℃以上積溫為2 350℃左右,適于黑龍江省第三積溫帶下限種植。
本試驗采取單因素完全隨機設計,種植密度為處理,設6個不同梯度的密度處理,分別為1苗/穴、3 苗/穴、5 苗/穴、7 苗/穴、9 苗/穴、11 苗/穴的種植密度。5月14日秧苗達到3葉1心移栽至本田,每個小區5行、行長10 m,每處理3次重復,行距30 cm、穴距12 cm,小區面積15 m2。其它田間管理同常規。
(1)測產。在水稻收獲前,每個小區按3點取樣法,每點10穴,調查其穗數,計算平均值,按平顯多于處理 1(1 苗 /穴)和處理 4(7 苗 /穴)。
2.1.2 穴苗數對一次枝梗數百分比和二次枝梗數百分比的影響 一次枝梗數百分比隨穴苗數增加呈先減少后增加的趨勢(表1),其中處理5(9苗/穴)的一次枝梗數百分比最多。處理5(9苗/穴)一均值取3穴,置于陰涼處至谷粒水分達到14%左右,調查每穗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進行理論測產。
(2)穗部性狀調查。調查測產植株穗部一次枝梗數、二次枝梗數、穗長、穗重以及穗部優、中、劣勢粒數量和各自粒重及結實率。
利用DPS和Excel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
2.1.1 穴苗數對一次枝梗數和二次枝梗數的影響一次枝梗數隨穴苗數增加呈減少的趨勢 (圖1),其中處理 1(1苗/穴)的一次枝梗數最多。處理1(1 苗 /穴)、處理 2(3 苗 /穴)、處理 3(5 苗 /穴)的一次枝梗數之間無顯著差異,同樣,處理4(7苗/穴)、處理 5(9 苗 /穴)和處理 6(11 苗 /穴)的一次枝梗數之間也無顯著差異,但處理1(1苗/穴)一次枝梗數明顯多于處理4(7苗/穴)、處理5(9苗/穴)、處理6(11苗/穴),一次枝梗數分別增加20.22%、24.42%、18.89%。
供試條件下,處理2(3苗/穴)穗部二次枝梗數最多(圖 2),極顯著多于處理 5(9 苗/穴),且明次枝梗數百分比明顯多于處理2(3苗/穴)、處理3(5苗/穴),一次枝梗數百分比分別增加7.69%、8.44%。
供試條件下,穗部二次枝梗數百分比基本隨穴苗數增加而先增加后減少,其中處理3(5苗/穴)穗部二次枝梗數百分比最多(表1),明顯多于處理 1(1 苗/穴)和處理 5(9 苗/穴),二次枝梗數百分比分別增加8.17%、8.44%。

表1 不同處理對一次枝梗數百分比和二次枝梗數百分比的影響
2.1.3 穴苗數對優、中、劣勢粒結實率的影響 優勢粒結實率隨穴苗數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其中處理1(1苗/穴)的優勢粒結實率最高(圖 3),但與處理 2(3 苗/穴)無顯著差異;處理3~6(5~11 苗/穴)間優勢粒結實率無顯著差異,處理1(1苗/穴)的優勢粒結實率顯著好于處理3(5 苗/穴)。
供試條件下,中勢粒的結實率隨穴苗數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處理1(1苗/穴)和處理2(3苗/穴)間中勢粒結實率無顯著差異,處理3~6(5~11 苗/穴)之間的中勢粒結實率差異也不明顯,處理1(1苗/穴)穗部中勢粒結實率最高(圖4),與處理3(5苗/穴)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
各處理穗部劣勢粒的結實率也隨穴苗數的增加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圖5),處理1(1苗/穴)的劣勢粒結實率最高,但各處理間差異未達顯著水平。
2.1.4 穴苗數對單穗重和穗長的影響 單穗重以處理 1(1 苗/穴)最高(圖 6),其次是處理 2(3 苗/穴)。處理1(1苗/穴)比其它處理分別增加31.64%、66.43%、34.68%、70.07%、39.52%,與處理2(3 苗/穴)和處理 4(7 苗/穴)之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與處理 3(5 苗/穴)、處理 5(9 苗/穴)和處理6(11苗/穴)之間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但穴苗數處理對穗長影響不大(表2)。
2.2.1 穴苗數對每穗粒數和單位面積穗數的影響每穗粒數以處理 1(1苗/穴)最多(圖 7),比其它處理分別增加 21.57%、39.82%、21.57%、62.17%、14.70%,與處理 3(5 苗/穴)和處理 5(9 苗/穴)的每穗粒數差異分別達到顯著和極顯著水平。

表2 不同處理對穗長影響的顯著性分析(LSD法)
單位面積穗數以處理5(9苗/穴)最高 (圖8),處理 3(5 苗/穴)次之, 且處理 3(5 苗/穴)和處理 5(9 苗/穴)均與處理 1(1 苗/穴)達到極顯著水平。
2.2.2 穴苗數對結實率和千粒重的影響 結實率隨穴苗數的變化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 (圖9),處理 1~3(1~5 苗/穴)結實率下降,而處理 4~6(7~11苗/穴)結實率上升。從圖中看出1苗/穴處理結實率最高,處理3(5苗/穴)結實率最低,二者達到顯著水平,但其它處理間差異不明顯。
千粒重隨穴苗數的增加呈下降的趨勢,處理1(1 苗/穴)千粒重最高(圖 10),處理 2~5(3~9苗/穴)間的千粒重沒有顯著差異,處理1(1苗/穴)極顯著高于處理 6(11 苗/穴),增幅為9.1%。
2.2.3 穴苗數對產量的影響 由表3可見,各處理的差異不顯著,其中處理4(7苗/穴)的產量最高,達到 10 765.0 kg/hm2。

表3 不同處理對產量影響的顯著性分析(LSD法)
隨穴苗數的增加,稻谷的穗部一次枝梗數呈減少的趨勢,穗部二次枝梗數以處理2(3苗/穴)最多,平均達18.6個,優中劣勢粒結實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單穗重、每穗粒數均以處理1(1苗/穴)最多,但穴苗數的多少對穗長影響不大;而單位面積穗數以處理5(9苗/穴)最高,結實率隨穴苗數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千粒重隨穴苗數增加呈下降趨勢。穴苗數為7株處理稻谷產量達到最高,為10 765.0 kg/hm2。
試驗結果表明,穴苗數對龍粳31稻穗優、中、劣勢粒分布,結實率及千粒重影響較大,對產量影響不明顯。
供試品種龍粳31屬于少蘗大穗型品種,具有一定分蘗局限性,其試驗結果不一定適應多蘗小穗型品種;試驗中3苗/穴處理(處理2)穗部二次枝梗數明顯多于其它處理,其具體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郭恒東,張貴龍,劉學文,等.水稻優質高產高效施肥技術探討[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5(B12):296-297.
[2]Lee C K,Yoon Y H,Shin J.Growth and yield of rice as affected by saline water treatment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J].Korean J Crop Sc, 2002, 47(6):402-408.
[3]Kban M A, Abdullah Z.Salinity Sodlcity induced changes in reproductive physiology of rice under dense soil conditions [J].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2003,49(2):145-147.
[4]于立河,李佐同,鄭桂萍,等.作物栽培學 [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161.
[5]徐一戎,邱麗瑩.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術[M].黑龍江: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25-30.
[6]張龍步,董克,徐正進,等.水稻田間試驗方法與測定技術[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61-69.
[7]全松華,汪永國,羅紹球,等.苗床土壤pH值對水稻秧苗素質的影響[J].雜交水稻,2004,19(4):45-46.
(責任編輯:王丹)
Effect of Tillers per Hole on Panicle Traits and Paddy Production of Longjing-31
ZHANG Li-wei,QIAN Yong-de,ZHONG Wei-jun,WANG Long,SONG Ze,ZHENG Huang-yan
(College of Agronomy,Heilongjiang 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Daqing Heilongjiang 163319,China)
The test using Longjing-31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 and the seedling number each hole as treatment with a complete randomized design,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tillers per hole on panicle traits and paddy production of Longjing-31.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primary rachis branch number showed a descent tendency along with increasing of the seedling number each hole,the most secondary branch grain number was treatment 2 (3 seedlings/hole),the fruiting rate of superior grain,medium grain and inferior grain was firstly decreased but increased at last,single spike weight and grain number per spike were most on treatment 1(1 seedling/hole),but the seedling number each hole had little effect on panicle length;spike number per unit area was most on treatment 5 (9 seedlings/hole),fruiting rate was firstly decreased but increased at last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seedling number,thousand seed weight showed a descent tendency along with increasing of the seedling number each hole.The treatment which the seedling number each hole was 7 can achieve the highest yield with 10 765.0 kg/hm2.
Rice;Seedling number eachbole;Panicle traits;Yield
S511.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6737(2016)02-0016-05
2015-09-25
張麗微(1992-),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