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石,劉志發,翟宏偉
(1方正縣松南鄉農業綜合服務站,哈爾濱 150800;2方正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植檢植保站,哈爾濱 150800)
15%氯啶菌酯·戊唑醇懸浮劑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間藥效試驗
劉寶石1,劉志發1,翟宏偉2
(1方正縣松南鄉農業綜合服務站,哈爾濱 150800;2方正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植檢植保站,哈爾濱 150800)
對15%氯啶菌酯·戊唑醇懸浮劑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進行田間試驗,結果表明,在黑龍江省試驗環境條件下,殺菌劑15%氯啶菌酯·戊唑醇懸浮劑對水稻稻瘟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15%氯啶菌酯·戊唑醇懸浮劑在50、65 g/667 m2用量下兩次用藥對水稻穗頸瘟的防效較好,為95.7%和97.3%,試驗劑量對水稻生長安全。
15%氯啶菌酯·戊唑醇懸浮劑;稻瘟病;防治效果
近幾年隨著水稻經濟效益的提高,黑龍江省水稻種植面積逐年上升,2014年達到了400萬hm2以上。影響水稻產量和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水稻稻瘟病,受近幾年水稻種植單一品種比例增加,品種抗病性下降及栽培密度、施肥水平的影響,稻瘟病在黑龍江省有逐年加重趨勢。15%氯啶菌酯·戊唑醇懸浮劑是新型殺菌劑,具有用藥量低、殺菌譜較廣、安全性好等優點,為試驗15%氯啶菌酯·戊唑醇懸浮劑對水稻稻瘟病的田間防治效果及對水稻的安全性,我們對15%氯啶菌酯·戊唑醇懸浮劑進行了防治水稻稻瘟病小區試驗。通過此試驗,明確15%氯啶菌酯·戊唑醇懸浮劑對水稻稻瘟病的最佳使用劑量和防治效果以及水稻的安全性,為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5%氯啶菌酯·戊唑醇懸浮劑,江蘇省寶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45%咪鮮胺水乳劑,江蘇輝豐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水稻稻瘟病 (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Barrnov.)。
試驗地點選擇在黑龍江省方正縣水稻研究院病害試驗區稻田地,土壤為白漿化草甸土肥力中等,種植的水稻品種空育131,土壤pH值為6.2,有機質含量 3.0%,試驗為機插 30 cm×15 cm,2~3株/穴。育苗時間4月15日,插秧日期為5月25日。
1.5.1 小區設計 共設4個處理, 處理1:15%氯啶菌酯·戊唑醇懸浮劑,50 g/667 m2;處理 2:15%氯啶菌酯·戊唑醇懸浮劑,65 g/667 m2; 處理 3:對照藥劑,咪鮮胺常規劑量;處理4:空白對照,噴清水。
每處理設3次重復,每小區面積200 m2,田間隨機排列。
1.5.2 施藥時間及方法 防治穗頸瘟于破口初期第1次施藥,齊穗期同劑量第2次施藥。施藥時間:8月 4日、8月 11日。噴藥器械為 WS-16/16P手動噴霧器葉面噴霧,噴液量30 kg/667 m2。
1.5.3 調查內容及統計方法 每小區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調查相鄰5叢,共調查25叢。于黃熟期調查記錄總叢數、總株數、病穗株數、病穗級數;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利用DPS統計分析軟件,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對試驗數據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同時,觀察藥劑對作物的安全性,目測施藥后對作物生長、葉色的影響情況。
穗頸瘟病情分級:
0級:無病;
1級:每穗損失5%以下(個別枝梗發病);
3級:每穗損失6%~20%(1/3左右枝梗發病);
5級:每穗損失21%~50%(穗頸或主軸發病、谷粒半癟);
7級:每穗損失51%~70%(穗頸發病、大部癟谷);
9級:每穗損失71%~100%(穗頸發病、造成白穗)。
藥效計算公式:
安全性調查在試驗期間觀察,15%氯啶菌酯·戊唑醇懸浮劑用量 50 g/667 m2,65 g/667 m2對水稻安全,葉片沒有出現變色、卷曲及其它藥害癥狀,植株生長正常。
防治效果調查在黃熟期調查 (表1),施用15%氯啶菌酯·戊唑醇懸浮劑 50 g/667 m2,65 g/667 m2對穗頸瘟防效分別為95.7%和97.3%。 對照藥劑對穗頸瘟的防效為94.8%,比15%氯啶菌酯·戊唑醇懸浮劑 50 g/667 m2低 0.9百分點,比15%氯啶菌酯·戊唑醇懸浮劑65 g/667 m2的防效低2.5百分點。方差分析顯示各處理之間差異較顯著。

表1 15%氯啶菌酯·戊唑醇懸浮劑試驗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試驗結果
試驗結果表明:15%氯啶菌酯·戊唑醇懸浮劑, 在 50 g/667 m2,65 g/667 m2用量兩次噴施下對水稻穗頸瘟的防效較好,為95.7%和97.3%,試驗劑量對水稻生長安全。15%氯啶菌酯·戊唑醇懸浮劑防治稻瘟病建議用量50~65 g/667 m2兩次噴施。防治穗頸瘟應以預防為主,在水稻破口初期及時施藥。由于7、8月份試驗地地區多以晴天為主,不利于水稻稻瘟病的發生與蔓延,稻瘟病發生程度整體較輕,對試驗結果可能有一定影響,今后我們將繼續對其進行試驗示范驗證。
[1]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水稻葉部病害[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0:78-81.
[2]鄒燕敏,湯露萍,花利明,等.15%氯啶菌酯·戊唑醇SC防治水稻紋枯病試驗簡報[J].上海農業科技,2010,2:117,119.
[3]宮香余,司兆勝,李鵬.多抗霉素3.5%水劑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間藥效試驗[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2,33(7):44-46.
(責任編輯:宋雙)
Field Efficacy Testing of Rice Blast by Using 15%Tebuconazole
LIU Bao-shi1,LIU Zhi-fa1,ZHAI Hong-wei2
(1 Songnan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Station,Haerbin 150080,China;2 Fangzheng County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Haerbin 150080,China)
The field efficacy testing of rice blast by using 15%tebuconazole was made and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15%tebuconazole had better effect on rice blast under the environment conditions in Heilongjiang.The better control effect was 50 g/667 m2and 65 g/667 m2by using pesticide twice,and the control effect could reach to 95.7%and 97.3%,The test dosage was safe for rice plant.
15%tebuconazole;Rice blast;Control efficacy
S48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6737(2016)02-0026-04
2015-11-30
劉寶石(1977-),男,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技推廣與植物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