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征軍
柳湖村幫扶記
文_張征軍
駐村以來,工作組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爭取資源、傾力幫扶,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村35戶貧困戶均預脫貧,整村即將退出貧困村行列。

柳湖村是監利縣福田寺鎮最偏遠的一個湖區行政村,也是省級重點貧困村。全村6個村民小組,242戶1260人,國土面積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13畝,主導產業是水稻和小龍蝦。2015年9月,荊州市總工會、荊州市就業局組成聯合工作組,進駐該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駐村以來,工作組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爭取資源、傾力幫扶,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村35戶貧困戶均預脫貧,整村即將退出貧困村行列。
要致富,先強基礎。工作組進村后,進行了廣泛走訪和調查,結合本村現狀,制定了整村推進規劃,在此基礎上積極爭取,整合資源,著力改善村級面貌和村民生產生活條件。
——新建村部強基層。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是全村脫貧攻堅工作的關鍵因素。工作組從強化基層組織入手,爭取組織部、發改委等部門支持,投入資金37萬多元,新建村級黨員群眾服務中心,于2016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在此基礎上,工作組幫助建立健全了村“兩委”工作制度,黨員活動趨于正常,服務百姓日益便捷。
——飲水工程保健康。飲水安全,是村民健康的基本保證。工作組與鎮、村兩級領導商量,并征求村民意見后,采取鎮政府投入負責基礎工程、每戶村民出1000元入戶費的方式,籌資200多萬元,并積極與洪湖瞿家灣鎮協商,達成由該鎮水廠供水的協議,于2015年10月啟動了自來水入戶工程。在工作組的協調督促下,全村在去年12月底用上了清潔放心的自來水。
——修路修橋利生產。柳湖村地勢低,一遇雨天田間生產路泥濘不堪,給農業生產帶來極大不便,也給農民帶來了較高的生產成本。工作組投入2萬元,硬化斷頭路70米;投入14萬元(其中鎮政府支持4萬元),整修田間機耕路近8公里;投入3萬元整固橋梁3座。通過這些基礎工程,全村陸上生產交通進一步順暢。
——改善水利惠民生。柳湖村為湖區村,溝渠縱橫,家家都有小船。船是村民往返農田的重要交通工具。然而近年來溝渠被水葫蘆“全覆蓋”,水流不動,船也撐不動。工作組出資12萬元,疏通溝渠7.5公里。為保證溝渠疏通后水路暢通,村級投入1.3萬元,由貧困戶入股實行四大家魚養殖,以防雜草重生。同時爭取水利部門支持,投入5.8萬元,對該村泵站進行升級改造,使其排灌能力進一步增強。
工作組從實際出發,按照“因地制宜做大現有產業、積極爭取實施扶貧產業、盤活資源發展新興產業”的工作思路,積極發展產業經濟,為脫貧奠定堅實基礎。
——做大稻蝦養殖產業。柳湖村地勢低、水質好,極利稻蝦養殖。為鼓勵村民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工作組在強化基礎設施、優化生產條件的同時,一方面,邀請縣農業局相關專家到村,舉辦了2場稻蝦養殖技術培訓會;另一方面,探索公司+農戶的產購銷模式,聯系水產收購、糧食收購和農資供應企業,由這些企業對村民在種苗供應、技術指導、溢價收購等方面進行對接服務。僅今年春季,全村新開挖蝦池500畝,全村稻蝦種養規模達2000畝。據調查,今年上半年全村小龍蝦收入達400多萬元。
——實施光伏扶貧產業。工作組得知全市即將實施光伏扶貧項目并率先在監利試點的消息后,立即與縣扶貧辦領導溝通,匯報村里的情況。此想法得到了縣扶貧辦的支持,由縣扶貧辦全額出資48萬元,利用村部屋頂建成60千瓦光伏發電站一座。現電量已并入國家電網,開始產生效益。按規劃,此項目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收入不少于6萬元。
——探索發展新興產業。柳湖村馮家墩地段有荒地13畝,如何開發利用,為村里產生效益,一直是村兩委思考的問題。工作組實地進行踏勘后,與村兩委和村民代表商議,決定進行土地平整后,發展特色養殖業。經工作組與市、縣、鄉三級國土部門匯報溝通,該地塊目前已納入監利縣2016年土地綜合開發規劃,土地平整項目即將動工。待土地平整后,通過村集體投一點、工作組幫一點、貧困戶入一點的模式,共同發展水蛭養殖,以提高村集體收入,帶領貧困戶脫貧。


在精準識別、建檔立卡的基礎上,工作組因戶施策,傾力幫扶,讓貧困戶感受到關懷和溫暖。
——結對幫扶增信心。市總工會、市就業局23名機關干部與柳湖村35戶貧困戶結對子、攀窮親,幫助貧困戶理清致富門路,解決實際問題,極大增強了貧困戶脫貧信心。為使結對幫扶落到實處,制定了“一年一慰問、一季一走訪、一月一聯系,結對保脫貧”的工作要求和目標。去年結對以來,機關干部已為貧困戶捐款捐物達3萬多元。
——就業幫扶提能力。工作組充分利用本部門職能,積極開展就業服務,提供就業信息,宣傳勞動法規,提高外出人員維權意識。貧困戶柳景軍兒子柳強,天生白內障,工作組與市就業訓練中心聯系,護送其到荊州開始為期三個月的學習,現柳強已掌握相關技能,自食其力。下階段工作組將利用農閑時間,舉辦家政或月嫂培訓班,提高貧困人員就業能力。
——助學幫扶燃希望。市總工會積極將工會幫扶工作向農村級延,建立了金秋助學基金,為貧困家庭中上大學、中學、小學的子女每年分別提供1000元、500元、300元資助。2016年已為18人共發放助學金9100元。
——醫療幫扶解民憂。對患大病的貧困戶,工作組積極幫助用好用足政策,為其看病、就醫提供幫助,同時市總工會出資建立了大病救助基金,對大病人員實行專款幫扶。現已發放大病救助金23000元,有效緩解了這些貧困戶家庭困難。(作者系荊州市總工會黨組成員,經審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