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淺談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劉霞

自20世紀90年代我國各大高校全面實行擴招政策以來,高等教育已從原有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每年的畢業人數不斷增加,但由于畢業生專業知識不過硬,綜合能力不足等原因,使得就業形勢日益嚴峻。2013年6月,由35所地方本科院校發起的應用技術大學聯盟在天津成立,標志著建設應用技術大學的開始[1]。2014年4月,重慶市市屬高校轉型發展聯盟在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成立,包括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在內的我市6所高校成為首批成員??梢姡瑧眉夹g型本科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高等教育類型,是適應社會發展,滿足社會人才需求的一種必然趨勢。而大學英語教學對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有著重要作用。
應用技術型大學是高等教育機構,是高等教育體系中獨具特色的必要組成部分。它是與普通大學并行,以專業教育為主導和面向工作生活的教育,使學生不僅掌握現代的科學文化理論知識,還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肩負著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開展應用研發創新,服務就業和區域發展以促進終身學習的多重使命(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題組2013:1)。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以“應用”為主旨,以英語口語與文字交流的表達能力為重點,加強語言實踐和應用能力的培養,既保證學生英語語言水平的穩步提高,又有利于各自不同的專業發展,以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培養既有外語優勢,又有一技之長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熊偉,劉海承:2015)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迅速發展,近年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在全國高校如火如荼進行,在專家及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績。但在三本獨立院校,由于學生的特殊性,即學生英語基礎薄弱,缺少自主學習能力,對英語缺乏興趣,對學習也缺乏信心等情況,并且在同一個班級,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相差甚遠,這給大學英語授課帶來極大的困難。為了加強鞏固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與教學目標依然存在,使得教學效果偏重知識的掌握而忽視知識的應用。
此外,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習,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與訓練,需要知識的反復灌輸,而隨著大學英語改革,英語課時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正在大量減少,使得課堂輸入減少,學生成績有所影響。需要說明的是,三本獨立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一本二本院校需要區別來看,畢竟學生在英語水平,學習的自覺性等方面差異巨大,故改革不能一概而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不能一味效仿。以我校為例,以前大學英語一學期72課時,現在一學期56課時,如果繼續減少,在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的情況下,課堂參與時間急劇減少,學生缺少監督管理,英語學習效果完全不敢想象。
就我校而言,大學英語教學團隊一直面臨的困境就是,雖然我們緊隨時代發展,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提高學生英語知識應用能力為目的,希望能找到一條既能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又能加強學生英語綜合水平能力的改革路徑。然而,教學是教與學的結合,缺少哪一方的努力,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自我校開展轉型改革以來,各個學科課程設置與教學目標做出了重大調整。而大學英語教學團隊也借此契機,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多方學習,反復討論,努力探索一條適合我校轉型發展,有助于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改革之路。
1.教學模式:分層教學模式分層教學模式來自教育部公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指出的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求分為三個層次,即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這是我國高等學校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經過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與實踐應當選擇達到的標準。
結合實際情況,分層教學模式是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及能力水平等具體差異,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體現層次性。是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強調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的確,這種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的個體潛能得到最大發揮,使學生的各自能力得到相應發展。我校正在積極討論分層教學模式的可操作性并嘗試實施。
但問題也顯而易見。首先,我校作為三本院校,與一本二本學生相比,學生英語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和信心,而且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也較差。如果分層教學,絕大多數學生英語能力可能都處于初級甚至以下水平,導致C級的人數過多,而A、B級人數偏少的現象。那么,如何讓更多的學生英語水平達到A、B級和如何制定C級教學任務和目標等具體情況也不容忽視。其次,不同層次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教學內容,那學生所學的英語知識是否能夠滿足其今后的職業需求也是問題。因為很大一部分學生確實存在專業知識優秀但英語能力不足的情況。
2.教學內容:文化傳遞與語言應用相結合
學一門語言,實際上就是通過對語言的掌握來了解該語言所傳遞的文化信息。我校在進入轉型發展后,大學英語課程的教材也從原來的普通本科教材更換為應用技術型大學教材。教材更多的結合現實生活所關注的話題,注重內容的實用性,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了解英語文化中的有關內容,鼓勵學生通過對比兩種文化的不同差異,深入體會不同文化所帶來的不同感受,從而開闊文化視野,能更客觀積極公正的看待不同文化,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文化觀。
語言學習為學生打開了一扇不同文化的大門,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是希望學生通過對文化的認知,逐漸提高語言的應用能力,更為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學習方法,從而在今后學習和工作中能夠熟練運用。結合我校實際,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均從學生興趣,后期深造和職場應用出發,話題豐富,也是當代大學生所關心的話題,如隱私,婚姻,職場規則以及DIY等。
盡管培養方案設定的教學內容理論上可以達到文化學習與語言應用相結合的效果,但學生本身的語言基礎及能力水平卻決定了最終的教學效果。在學生基礎知識較差的情況下,如何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切實了解英語文化內涵,以及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等問題仍是我校教學團隊正在努力的重點。
3. 教學開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嘗試在傳統的大學英語理論教學活動中加入實踐應用環節,給學生提供運用英語,提高交際能力的時間和空間。首先,通過理論教學,即課本學習,提高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及文化素養,為后期的英語實際應用打下夯實的基礎。其次,定期舉行的實踐教學活動以聽說為主,旨在培養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的能力,即口頭表達能力和英語交際能力。
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根據我校具體情況,需要在傳統的課程安排中增加專門的口語課程和語音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方式應該多樣化,將室內課堂帶到室外,以討論,發表意見,小組表演,電影賞析等方式開展教學,豐富課堂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并且鍛煉學生合作組織能力。在設施方面,學校還需要配備良好的口語教室,語音設備等??傊?,要落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還需要更多的努力與支持。
4.學生考核方式多樣化
隨著我校轉型發展,大學英語教學團隊在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明確提出不再只注重學生考試成績,要綜合考量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活動參與情況,口語表達等方面,降低考試成績比例。以我校為例,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僅占總成績的百分之六十,綜合考查達百分之四十。這種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對學生出勤及課堂活動參與的積極性。但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對考核方式的研究與探索還得繼續進行。
自我校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發展改革以來,學校加強青年教師走進企業,了解市場實際所需,并將所見所聞所學引進課堂,努力建設一支重視理論與實踐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堅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并鼓勵學生在各個聯盟大學之間相互交流學習以及海外游學,真正體驗不同文化帶來的不同感受。結合應用技術型大學的培養目標,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自實施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諸多不足有待提高且改革路徑有待進一步深入,以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培養既有外語優勢,又有一技之長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綜上所述,以我校具體情況為基礎,明確適合我校學生的教學目標,探索一套適合我校學生的教學方法,逐步提高我校大學英語教學質量仍然任重而道遠。并且在高舉改革發展的旗幟時也要切記,我們培養的是同時有外語優勢和專業知識的高級應用型人才,而不能在重視技術職業性發展時忽視通識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單位: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人文基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