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秀清
語文學習過程就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語文天性就有著文化使命和靈魂。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作為高中古詩文閱讀教學,文化的缺失就意味著語文生命的貶值與枯萎;滲透古代文化的語文教學,能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精華與糟粕,能更準確地理解文意,尤其在當今多元文化并存之時,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熱愛民族的熱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對民族文化傳承與弘揚的責任意識。
一、 隨文解讀,幫助積累
隨文解說,逐一模塊整理,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了解、積累古代文化常識,掌握歷史人文的精華。如《孔雀東南飛》涉及雞鳴、黃昏、人定等紀時名詞;《迢迢牽牛星》中涉及星象星宿等;《過秦論》中的“宇內、四海、八荒”和“六合”“八州”等,都與“天下”意思一樣,涉及古人對時間空間地理方位等的認知。古人認為中國(中原)多面環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之后“四?!本捅环褐溉珖鞯亍9糯坝睢笔强臻g,“宙”是時間,“宇內”就是天下,是整個世界,即中國疆域之內?!鞍嘶摹敝杆拿姘藗€方向的遙遠荒僻之處,“六合”指天地和東南西北六處,泛指天下?!熬胖荨笔侵袊膭e稱之一,相傳禹治水后,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徐、荊、陽、豫、梁、雍。秦居雍,加上秦以外的各地八州即九州?!靶虬酥荻小奔雌渌酥菥磺亟y一。顯然,對這些天文地理常識有正確的理解,可以有效地梳理和領悟文本的具體內容、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地點、歷史背景等。
另外,粵版教材中的《楚辭》《短歌行》《揚州慢》《項脊軒志》《過秦論》《師說》《赤壁賦》《與妻書》《諫太宗十思疏》《滕王閣序》《陳情表》《段太尉逸事狀》……這些篇目的最后一個字都各自代表著一種古代文體格式,這也可以隨文簡介。
還有稱謂上的表述、避諱、專指等等,均可隨文介紹。如古今義詞,“山東”指崤山以東,而今指山東省?!敖⒑印痹诠糯S多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如《鴻門宴》:“將軍戰河南,臣戰河北?!?/p>
至于禮儀習俗上的年齡特指,謙稱、特稱等,均可隨文介紹。到每一模塊教學結束后,讓學生對課堂筆記進行整理,這對學生學會積累知識有幫助。
二、專題選修,延伸拓展
專題講座,是就某一傳統文化專題進行深入探討,能較系統完整地給學生介紹某一特定知識??梢栽趩卧獙W習結束后進行專題小結,如“古代詩歌意象選擇與人性關懷”“古典哲理詩詞名句賞析”“古代詩詞意向選擇的文化意蘊”“古典詩詞言愁現象的探析”“古代詩詞抒情技巧談”“古詩文閱讀思維與方法”“中國古代名著傳統文化思想與審美表現”等等,幫助學生提升古典作品的鑒賞能力。而教師開設專題講座,本身也是一種專業發展的學習研究,也是教學相長的踐行。
節日文化是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維系民族凝聚力的根本。開設《中國傳統節日習俗與相關詩詞鑒賞》校本選修課,承襲“節日燈謎”活動,開展制謎猜謎活動;在“乞巧節”展現“女紅”精巧技藝,讓學生既獲得傳統節日習俗文化知識,拓寬視界,又提升古詩詞鑒賞能力。同時,這也能擴充必修教材古詩詞教學,為語文課本學習與課外傳統文化教育找到一個契合點,這樣的課程深受學生歡迎。
三、研學活動,提升能力
在滲透古代文化常識的教學中,開展相關的研究性學習,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我們可以讓學生組成研究性學習小組開展活動,根據教材進行探究學習。或單篇的研究學習,“從《春江花月夜》的‘春、江、花、月、夜五種意象選擇與意境營造看作者的審美追求”,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感受清幽空靈而又渺遠的意境美,體會詩中流淌著的生命意識、宇宙意識和人生態度,去感受詩人在物象中追求自然美,在情感中追求人性美,在思考中追求哲理美這種獨特的審美追求?;驈脑娙私嵌鹊木C合探究: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沉郁,王維的空靈,李商隱的晦澀,杜牧的悲涼,姜夔的清冷……讓學生廣泛閱讀,體悟詩人風格,鞏固認識。或引導學生選取不同的意象為專題進行探究,如:“古詩詞的夢意象研究”“古詩詞的月意象研究”“古詩詞的水意象研究”“古詩詞的梅意象研究”“古詩詞的登高意象研究”“古詩詞的黃昏意象研究”“古詩詞的春、秋意象研究”。
當然,學生的研究結論難免膚淺,更多的是收集整理式的拓展學習,甚至有些看法還很值得商榷,但這種研究意識和探求新知的能力,正是當今創新人才教育的本質追求與價值體現。至于學生能根據教材所出現的古代文化現象,對古代科舉文化、官職文化、典章制度文化、天文地理文化等等進行研究性學習探究,就已經突破了語文學科的范疇,走向了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學習。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