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兆軍
【摘 要】本研究就楊樹的爛皮病的發生時楊樹的表現癥狀和規律進行了闡述,并提出防治技術,旨在降低楊樹的發病率,達到降低經濟損失的目的。
【關鍵詞】楊樹;爛皮病;防治
[Abstract] This study of poplar rotten skin disease occurred when the symptom and regularity of poplar were expounded, and put forwar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designe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plar,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duce economic loss.
[Key words] Poplar; Rotten skin diseas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引起楊樹發生爛皮病的病原菌是污黑腐皮殼菌。該病原菌的子囊殼直徑為350~680微米,高580~896微米,在成熟前為黃色,成熟時黑色,具有棒狀子囊,子囊中有4~8枚孢子,排列成2行,此病原菌常以無性階段出現。目前,爛皮病以化學防治和選育優種為主,所以在研究清楚其發病狀況的前提下將防治技術進行系統化和規范化,對降低發病率意義重大。
1爛皮病的表現型
楊樹爛皮病有枯梢型和干腐型。枯梢型多發生于幼樹上,表現在主干和側枝,發病初患病處為暗灰色,并無明顯病斑,患病枝條失水而枯死,在枝條枯死后,在外表皮散生著許多黑色小點。通過對其成分的研究發現其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與子囊座。干腐型主要出現在主干以及大枝上,在樹干分叉處也會出現。在干腐型發病初期有明顯病斑,通常在楊樹的皮部出現暗褐色的水漬狀病斑,有時還會腫脹。干腐型爛皮病能使楊樹的皮層組織腐爛變軟,通過壓破皮層可是之流出褐色的具有酒糟味液體[1]。
2楊樹爛皮病的發病規律
通常楊樹爛皮病在一年中具有兩次高峰發病期。通過研究發現在春秋兩季為爛皮病高發季,而且春季發病最為嚴重,這與氣溫逐漸升高有關,三月份病原體的菌絲開始活動,病菌通常通過風媒或蟲媒傳播,病菌經常從楊樹的傷口侵入,四月份至五月份為爛皮病擴展最快的月份,七月至八月氣溫過高,病菌發展緩慢,九月份氣溫適宜,病菌又一次達到侵染高峰,十月份又停止發展。林間管理跟不上時侵染較嚴重,病斑多出現在植株的皮孔、修剪處、機械傷、凍傷等處[2]。
3楊樹爛皮病防治技術
3.1化學防治技術
在五月份和九月份上旬進行楊樹涂干,找到楊樹患病處,利用工具將患病處的樹皮刺破,將患病的皮層組織刮除,當刮除至健康組織露出為止,然后選用化學藥物進行涂抹。可以選用松焦油與柴油混合液按照1:1配制,也可選用3~50Be的的石硫合劑,不脫酚洗油。一般在患處涂藥5~6d后在患處涂抹50~100ppm的赤霉素,赤霉素可以促進傷口的愈合。在病斑周圍涂抹福美砷50倍液與萘乙酸的混合液也能明顯提高楊樹組織的愈合速度,同時還可以降低該部位病原體的復發率,從而大大提高防治效果。
3.2林業防治技術
健康壯苗對抵御爛皮病十分必要。要以造林防治為主,充分利用新的育苗技術培育新苗木,并進行適地適樹。所以要少傷根,避免長期運輸和長期的不認真假植。當苗木定植后要及時澆水,必要時要進行遮陰處理,盡量減短緩苗期,在定植以后要噴施多菌靈液。研究發現,單一楊樹林更容易被病菌侵染,所以要營造混交林,根據當地的條件以及樹種特性進行合理栽植,要在造林后加強管理,及時進行灌溉,及時進行中耕松土,通過施用土壤改良劑進行土壤改良,在楊樹苗木為達到優勢種群前要及時除草,對樹枝進行合理修剪,要進行間伐、撫育等營林措施。要對樹木傷口進行保護,冬季要防止凍害,在初春和初冬對樹干下部進行涂白。
3.3做好苗木檢疫
苗木檢疫指對即將運出原產地的苗木或即將栽培的苗木進行全面的病蟲害檢測,防止其將病毒等災害帶到新的環境。對楊樹爛皮病的防治中一定要做好檢疫。嚴格執行國家植物檢疫制度,在苗木調運過程中按照流程進行檢疫,對出現問題的苗木進行銷毀處理。阻止帶菌種苗運出苗圃,避免將種苗運到該病未發生區域。
4結語
楊樹是綠化的重要樹種,也是重要的木材樹種,所以保護楊樹的健康生長十分必要。楊樹的爛皮病較為嚴重,是制約楊樹茁壯生長的因素。在防治爛皮病過程中,要選育優良樹種,要適地適樹,同時要結合林業和化學方法對已經發生爛皮病的楊樹進行防治,同時要對楊樹苗木進行嚴格的檢疫。楊樹爛皮病要以預防為主,同時要注重營造混交林,增加楊樹林的物種豐富度,要注重楊樹幼苗的撫育,只有通過合理的林業和化學手段,才能使楊樹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達到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李志剛.楊樹爛皮病的綜合防治技術[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4(1):32.
[2]李愛林等.楊樹爛皮病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J].吉林農業,2015(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