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桂發
自然環境問題日益嚴重,黨中央對于自然資源的保護也日益重視,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黨中央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所采取的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舉措,是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制度的一項重大創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十四、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1)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2)劃定生態保護紅線。(3)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4)改革生態保護管理體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國發〔2014〕48號二、發揮審計促進國家重大決策部署落實的保障作用(六)促進改善民生的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對土地、礦山等自然資源,以及大氣、水、固體廢物等污染治理和環境(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濕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保護情況的審計,探索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深入分析財政投入與項目進展、事業發展等情況,推動惠民和資源、環保政策落實到位”。通過學習、查閱相關資料及報紙、刊物等,加上本人通過審計中的體會,為了更好的開展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筆者認為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問題,即國土及礦山、林業、水利等資源資產審計及環境保護審計。
一、國土、礦山資源資產審計
1.審查土地開發利用是否嚴格按照總體規劃批地用地;區域規劃、城市規劃等建設用地的規模和布局是否符合總體規劃要求。
2.審查耕地“占補平衡”落實情況,建設項目耕地總量是否實行規劃和年度計劃指標控制,盡量不占用耕地,是否嚴格執行“先補后占”。
3.審查土地供應情況。審查供地是否符合有關政策,供地方式的程序是否合法、合規。有無違反產業政策、超出用地控制標準、低于最低標準和國家明令禁止項目供地;工業用地和經營用地有無違反“招拍掛”的規定等。
4.審查土地開發利用情況。審查是否存在土地閑置、低效、浪費的情況;是否存在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盡等問題。
5.審查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執行情況。審查礦產資源勘察、開采是否嚴格按總體規劃執行;礦種年度開采總量是否按控制指標嚴格執行。
6.審查土地、礦產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審查土地出讓、土地整理復墾、礦產資源補償費、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采礦權價款等資金的使用情況,審查支出是否用于規定項目,有無擠占挪用;了解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的實際情況。
7.了解當地非法使用土地、非法開采礦產的情況;了解是否不公開對外招租,采用“暗箱操作”,甚至租金過低,合同期限過長,個人從中得好處情況;了解收入是否入賬,設立“小金庫”,由單位領導直接支配,隨意違規開支。
二、林業資源資產審計
1.審查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增長情況。
2.審查年度森林采伐限額的執行情況。為了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嚴格控制森林資源消耗,國家對采伐實行了限額制度,每年下達采伐限額指標,審查當年林木采伐總量的情況,是否超過了限額指標。
3.審查占用征用林地情況。審查在基礎設施、民生、重點建設項目需占用征用林地時,是否經過嚴格審批,是否在定額內對符合用地條件的項目予以審核。
4.審查年度造林任務完成情況。審查“四綠”工程、人工造林、林分修復補植等任務的實際完成情況。
5.審查林業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審查育林基金、森林資源補償費、植被恢復費等使用是否合法合規,是否按照規定項目使用。
6.了解當地非法采伐森林、非法占用林地的情況。
三、水利資源資產審計
1.審查用水效率情況。審查各設區市是否建立了節約用水獎勵機制,是否加強廢水綜合處理,實現廢水資源化利用,以減少廢水排放量;審查是否實行計劃用水管理,對用水效率低于最低標準或不符合節水要求的,是否核減用水指標。
2.審查水污染整治的情況。對水功能區考核不達標的,或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超出水功能區限制排污總量的,當地政府是否開展專項治理,改善了環境。
3.審查水資源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審查水資源費使用是否合法合規,是否按照規定項目使用,有無擠占挪用情況。
四、環境保護審計
1.審查環境質量情況。省政府下達市環保目標責任書,規定了空氣質量、飲用水質量和流域水質量等三項指標,審查三項指標是否達到指標要求,特別關注PM2.5和PM10指標是否達標。
2.審查污染控制的情況。該項內容也是省政府下達的環保目標責任書的內容,規定了總量減排的控制目標,審查總量減排是否達到政府下達的挖掘目標;城市污水處理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是否達到政府下達的指標要求。
3.審查節能降耗情況。為了有效開展節能降耗工作,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省政府節能辦公室每年給市政府下達有關節能目標,規定了單位GDP能耗指標,審查該指標是否達到政府要求。
4.審查環保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審查技排污費等使用是否合法合規,是否按照規定項目使用,有無擠占挪用情況。
了解當地環境污染的情況。
此外,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還應關注以下方面:
一是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相關制度政策、管理體制、保護措施、補償機制等在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分析原因,提出改進建議。
二是關注領導干部接任時和離任時當地自然資源的存量、增量和消耗量等變化情況,分析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影響,為做好評價工作打好基礎。
三是政府加大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財政投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四是土地、礦山、山林等國有資產以承包、租賃等形式進行經營,是否存在不公開對外招租,采用“暗箱操作”甚至租金過低,合同期限過長,個人從中得好處。
(作者單位:景德鎮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