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輝 鄧懂君 江永華
(河南理工大學,河南 焦作 454000)
?
《出師表》的思想格局及蜀漢政治背景探尋
鄭曉輝 鄧懂君 江永華
(河南理工大學,河南 焦作 454000)
諸葛亮在建興五年,在伐魏之前,寫了《出師表》,對于劉后主和主要的輔助大臣的各自的職責和需要遵守的政治倫理秩序進行詳細的規定,對于蜀漢的統治政權的架構和運行方式進行設計,第二年又寫出《后出師表》,全面的說明和解釋了軍國大事主要對輔助大臣需要遵守的道德操守進行明確,明確蜀漢政治未來的方向和道路?!冻鰩煴怼吩谑駶h政治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師表》;思想格局;政治背景
《出師表》是蜀漢的丞相諸葛亮為蜀后主寫的,準備對曹魏進行出征。在《出師表》當中,諸葛亮主要對當前蜀漢的政治和經濟以及軍事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對先帝的恩德給予追憶,對于劉備和諸葛亮的關系進行陳述,闡明出師的主要原因,對于當前的人事問題進行適當的安排,全文中貫穿了對于劉嬋的規誡。通過《出師表》,既可以看出來諸葛亮的忠貞,也可以看出來他對劉后主的擔憂。文章的結構非常完整,利用了明晰的表意,是章表文學當中屬于精英文化,是我國非常著名的散文名篇。
蜀漢的證券由諸葛亮執掌之后,對蜀國和東吳的關系進行修復,并且親自率兵南征,將西南邊境的各種叛亂進行評定。南征為全力北伐奠定了基礎,在建興五年,諸葛亮親自率兵北伐,向后主上書《出師表》。
諸葛亮親自來到前線對戰爭進行指揮,因此國家的運轉無法直接的控制,諸葛亮對朝廷做出如下的安排:
派遣張裔對丞相府的工作進行主持,在出征期間,張裔實際上就是代理丞相,以諸葛亮的規定的政策原則為基礎,對國家的日常事務進行處理。張裔在建興八年趨勢,丞相一職由蔣琬接替,諸葛亮歷次進行北伐,蔣琬不僅對朝廷的政務進行主持,對于后勤的工作也處理的非常好,對于前線是一種良好的支援,得到諸葛亮的深深的信任。
宮中的主要館員就是侍郎、侍中,雖然官位不是很大,但是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在之前需要由宦官進行擔任。諸葛亮是一個比較精明的政治家,善于吸收歷史的經驗,對當時的形式進行深度,加以防備宮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諸葛亮不以宦官,主要派遣士人對宮中的政令進行掌管,在根本上,杜絕宦官之禍的發生。
宮中的關鍵人物就是董允,宮中的主要的事務就是以府中的意圖和決定為基礎,對詔令進行發布,需要經過皇帝的批準,而董允的主要任務就是對主君進行規勸和制約,協調丞相府的行動,給予密切的配合,避免出現陽奉陰違的活動,需要形成有力的勢力,可以制約丞相府的權力。在當時的蜀漢政局當中,董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興復漢室。
在《出師表》當中,可以看出來諸葛亮興復漢室的夢想。在《出師表》當中,諸葛亮列舉了對于蜀漢政權忠貞又非常重要的任務,“侍郎、侍中郭攸之、費袆、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不僅是對他人進行評價,也將諸葛亮自己的心跡進行表明,我國在進入封建社會之后,忠君思想就已經牢牢的結合了愛國情操。劉備臨終之時,將劉嬋托付給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自取?!眲涞钠缴闹驹妇褪恰蔼劼嗜?,被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因此諸葛亮有義務為劉備完成平生的志愿。
(二)昭彰德威。
劉備在臨死之前面對劉嬋說出這樣的話:“汝與丞相從一事,事之如父。”而劉嬋和諸葛亮實際上是君臣的關系,他們倆之間父子和君臣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復雜的,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辦法將這種復雜的關系進行融洽的處理。諸葛亮恪守君臣的關系,也沒有喪失長輩的職責,在《出師表》當中,諸葛亮對劉嬋進行發自肺腑的諄諄教導,但是并沒有應用比較狂傲的語言,對于劉嬋卻產生威脅的感覺。諸葛亮不僅說出“報先帝而忠陛下”的話,也說出了“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諸葛亮非常重視法治。在《出師表》當中,諸葛亮強調“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如果北伐沒有取得效果,就要“治臣之罪”。諸葛亮非常主張法治,強調將法治落實到實際之處,諸葛亮執法不會受到來自大夫的約束,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這樣一來,受法者就會產生死而不怨的感覺。這樣可以看出來諸葛亮是以德治本,利用法威治標,結合德威并用,使儒法思想實現合二為一。
(三)統一的愿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諸葛亮五次北伐都已失敗告終,但是他值得肯定得是統一的愿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在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策當中,他就提出了興復漢室的計劃,具有一定的遠見,天下三分和諸葛亮的積極努力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但是針對其客觀實際,并且完全的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策發展。227年,諸葛亮上書《出師表》,開始著重準備北伐,但是蜀國的軍力已經大不如前,諸葛亮也是深知這一點,諸葛亮說“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城危機存亡之秋也?!敝T葛亮相信依靠人的因素就可以將環境因素進行戰勝,這是一種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精神。在這種精神的影響下,諸葛亮在各個方面做出積極的努力,使蜀漢得以存在。和吳國結盟,對于北伐具有積極的影響。針對政理內修的方面,主張興修水利,大力發展生產,對耕織給予獎勵,對益州的貴族實力進行限制,對兵器進行改革。諸葛亮將統一作為自己的責任,諸葛亮認為“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置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見也”,諸葛亮依靠這種精神,對自己形成鼓勵,親自率領大軍北伐,雖然最終的結果是出師未捷,但是他的一生可以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來概述,文天祥曾經對其稱頌道“至今出師表,讀之淚沾胸”。
通過以上綜合的論述,對《出師表》的思想格局及蜀漢政治背景進行全面的論述,可以對諸葛亮自身的政治理想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出師表》的思想感情,從中明確諸葛亮對劉嬋的良苦用心。
[1]何建敏.從語篇格律解讀“信、達、雅”——兼評《出師表》的三個譯本[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5:129-132.
[2]周滬.試析文化負載詞匯在《前出師表》英譯中的處理[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4,02:114-115+118.
[3]盧盛江.有人堅信似乎有充分證據 有人不信似乎有充分例證 有人半信似乎又有又沒有充分證明 《后出師表》是諸葛亮所寫嗎[J].中國地名,2013,02:50-51.
[4]丁美容.志盡文暢 表中之英——諸葛亮之《出師表》評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2,07:231.
[5]鄧忠,蔣暉.從概念意義和文化意義看《前出師表》英譯的幾個問題[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S1:121-123.
K236.2
A
1671-864X(2016)10-0054-01
鄭曉輝(1994-),男,河南內黃人,漢族,在讀本科生,河南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安全工程專業。
鄧懂君(1990-),男,河南內黃人,漢族,在讀本科生,河南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安全工程專業。
江永華(1995-),男,河南內黃人,漢族,在讀本科生,河南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安全工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