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曉
(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學院,甘肅 成縣 742500)
農村鄉鎮中心幼兒園的現實困境與解決策略
——基于隴南市禮縣鄉鎮中心幼兒園調研
楊曉曉
(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學院,甘肅 成縣 742500)
近年來,隨著國家、甘肅省、隴南市等各級政府和社會力量對隴南市農村學前教育的大力支持與扶持,隴南市農村學前教育事業迅速發展,鄉鎮中心幼兒園數量迅速增加,實現了全市鄉鎮全覆蓋的目標。數量的迅猛增加也相應地帶來了質量建設方面的問題。鄉鎮中心幼兒園在教育教學質量和內涵建設等方面還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本文在對當前隴南市禮縣鄉鎮中心幼兒園發展現狀進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當前農村鄉鎮中心幼兒園發展所面臨的困境,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解決策略。
農村學前教育;鄉鎮中心幼兒園;現實困境;解決策略
近年來,隨著國家、甘肅省、隴南市等各級政府和社會力量對隴南市農村學前教育的大力支持與扶持,隴南市農村學前教育事業迅速發展。從2011年至今,隴南市累計投入5.5億元用于建設幼兒園,鄉鎮中心幼兒園數量由14所增加到195所,實現了全市鄉鎮全覆蓋的目標。[1]鄉鎮中心幼兒園在師資力量、教學資源和教育質量方面都對農村幼兒園教育起著示范和輻射的作用,抓好鄉鎮中心幼兒園的建設,可以帶動農村幼兒教育的整體發展。因此,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關乎全縣乃至整個隴南地區幼兒園的發展。為此,我們首先聚焦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通過專題調研,理清鄉鎮中心幼兒園發展中面臨的困境,并提出完善的有效措施,建設好鄉鎮中心幼兒園,從而為整個地區幼兒園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為了進一步推進“精準扶貧”項目的落實,按照甘肅省國培委員會的具體要求,于2016年6月對甘肅省禮縣轄區范圍內的6所鄉鎮中心幼兒園進行了扎實的實地調研。禮縣隸屬于甘肅省隴南市,地處甘肅省東南部,隴南市北部,面積4299.92平方公里,人口52.10萬人,轄15鎮14鄉,568個行政村。[2]調研以實際考查、走訪、訪談、聽評課等形式進行,分別對禮縣羅壩、湫山、祁山、寬川、紅河和鹽官6個學區的鄉鎮中心幼兒園進行了集中走訪、調研。調研期間,筆者從園所規模、園所管理、幼兒數量、教師隊伍、環境創設、教研活動開展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研,收集到了詳實豐富的第一手資料,了解、掌握了禮縣鄉鎮中心園的發現現狀。總的來看,農村鄉鎮中心幼兒園的發展有喜有憂,但發展形勢不容樂觀。
2.1 鄉鎮中心園所數量穩中有升,但園所質量與內涵建設還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2011年至今,隴南市農村鄉鎮中心幼兒園數量穩中有升,由14所增加到195所,實現了全市鄉鎮全覆蓋的目標。六年間隴南市農村鄉鎮中心園所數量增加了181所,翻了將近14倍。鄉鎮中心幼兒園普及率的提升,一方面增加了適齡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另一方面,數量的迅猛增加也相應地帶來了質量建設方面的問題。當前,鄉鎮中心幼兒園的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同時在質量的提升和內涵建設等方面還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教育教學質量主要體現在活動設計、組織與實施方面。鄉鎮中心幼兒園的保教質量普遍不高,表現在教育、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生活活動的設計、組織與實施缺乏系統性與科學性。調查發現,六所調查園中有3所幼兒園的周活動計劃中還存在算數、寫字等課程;4所園所游戲活動的安排無常規性,游戲時間沒有保證;生活活動在一日活動的安排中沒有體現。內涵建設主要體現在園所特色凝練、園所教研活動的開展與園所文化建設三方面。在調研的6所鄉鎮中心園中,園所特色明顯的有一所——鹽官鎮中心幼兒園,從環境創設來看,把農村的資源特色運用的較好,例如把草帽、簸箕通過彩繪運用到墻面裝設中。六所調查園所的教研活動開展從數量和質量上都沒有保障,表現在無教研任務、主題規劃,教研次數無保證等方面。六所調查園所中辦園歷史最長的有十年,其余一到五年不等,園所文化建設都還處在初級階段。
2.2 農村經濟、文化落后導致鄉鎮中心園所的學前教育基礎薄弱
“甘肅農村”往往是貧困落后的代名詞,這里生態環境惡劣,貧困人口集中,經濟成份單一,基本靠天吃飯,因此相應地形成了文化上保守落后的心態,這種落后心態往往表現為對外界新鮮文化的冷漠和對教育的不重視。以上這些直接導致了農村學前教育的基礎薄弱,一方面表現在經濟的落后導致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不足,農村鄉鎮中心幼兒園起步晚、辦園歷史短,辦園硬件條件改善困難;另一方面表現在優勢資源導向導致農村基層學前教師引入困難,園所教育教學專業化程度不高。調研發現,一些幼兒園的辦園理念及一些教師教育觀、兒童觀、課程觀存在著偏差,保教質量亟待提高。例如: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不同程度的存在,表現為一日活動設計與周計劃類似于小學課表,桌椅排排坐,游戲淡化等等方面。可以說,經濟與文化落后相互作用,形成了惡性循環。
2.3 資源調配方面存在現實困境
無論政策制定得多么具體明確,如果負責執行政策的機構和人員缺乏必要的、充足的用于執行政策的資源,那么執行的結果也不能達到預期的政策目標。政策資源主要有經費資源、人力資源、信息資源和權威資源。[3]隴南學前教育的政策資源奇缺,表現在辦園經費短缺、師資短缺、信息閉塞,更談不上有權威資源。在與各位園長的訪談中了解到,每一所園所的辦園經費都很缺乏,常常收支逆差。根據《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最新標準,我國全日制幼兒園保教人員與幼兒比應為1∶7至1∶9,半日制幼兒園應為1∶11至1∶13。六所調查園所全部是全日制幼兒園,其中師生比(見表1)中最高的達到1∶21.6,最低1∶9.8,師生比全部達不到國家標準。隴南經濟文化的長期落后也導致信息流通不暢、相對閉塞,表現為學術交流機會少、先進信息工具的應用不普及、信息資源量少等方方面面。面對以上的現實困境,各級管理人員擁有對農村學前教育的滿腔熱情,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資源的調配方面往往顯得捉襟見肘。由于經費短缺一方面致使教師缺口補充難以實現,導致人力資源短缺,另一方面造成在崗教師外出學習機會少,導致信息資源流通困難。以上幾方面相互影響,造成惡性循環。

表1 六所調查園所師生比
2.4 教師隊伍在數量和結構上存在缺陷
根據《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最新標準,全日制幼兒園每班配備2名專任教師和1名保育員,或配備3名專任教師;半日制幼兒園每班配備2名專任教師,有條件的可配備1名保育員。調研發現,鄉鎮中心園的教師數量不足(見表2),平均每班都不足三人。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均衡,“年輕化”態勢明顯,,30——50歲教師嚴重缺乏。在調查園所的92位保教總人數中,30歲以下80人,約占87%;30——50歲教師僅有10人,約占10.9%,50歲以上2人,約占2.1%。

表2 六所調查園班級保教人員配備
2.5 辦園質量不均衡,學前教育資源短缺
優勢資源導向作用決定了偏遠落后鄉鎮中心園所的教育資源落后,辦園質量不高,主要表現在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玩教具數量少數量偏少,教學資源匱乏等方面。大鄉鎮,經濟基礎好的鄉鎮園發展后勁足,辦園質量較高,教師隊伍精干,教學環境優美,教學資源豐富。
2.6 家長教育觀念落后,家園共育困難重重
廣大農村家長的幼兒教育觀念落后,對學前教育的性質和任務認識存在誤區。幼兒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起始階段,對人一生的發展承擔者重要的奠基作用,其目的是讓兒童在充滿童趣的環境中通過游戲、交往、合作,學會最基本的生活習慣,初步認識社會、自然,為今后進入學校學習奠定基礎。但是,一些家長要求幼兒園提前進行識字、計算教學,把鄉鎮園所推向了“小學化”傾向的深淵,殊不知“拔苗助長”的教育損害幼兒身心健康。但是如果不滿足家長的要求,家長就誤認為幼兒園只是管管孩子,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
3.1 普及與提升并舉,發揮鄉鎮中心園所的輻射示范作用
普及鄉鎮園的同時加強園所內涵建設,結合農村學前教育的特點,探索一套切實有效的“內涵建設”模式,例如:組織開展幼兒教師輪換培訓、技能比武、送教下鄉、專題教研等系列教育教學系列活動,以活動促進內涵建設,在“內涵建設”過程中讓中心園的優秀教師和學科帶頭人脫穎而出,不斷壯大農村學前教育特別是中心園的骨干教師隊伍,以此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從而進一步發揮鄉鎮中心園所的輻射示范作用。
3.2 加強國家政策引導,多種渠道加大學前教育投入,保證新建、改建鄉鎮中心園所基本辦園條件達標
大力發展學期教育,需要西部各級政府切實強化自身責任,把學前教育真正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府不僅應成為促進幼兒教育公平的倡導者,而且應作為農村幼兒教育的重要投資人。[4]“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也明確指出,要多種形式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擴建一批安全、適用的幼兒園。要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專項用于鄉鎮中心幼兒園辦園條件的改善。
3.3 拓寬師資來源,充實教師隊伍,加強師資培訓,多種途徑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
師資是影響教育質量的核心因素,要提升鄉鎮園所的教育教學質量,就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當前,鄉鎮中心園所的保教配備基本是一教一保,還沒有達到規定配備標準,究其原因是師資力量的短缺。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補充高質量的專業幼兒教師到基層去工作。相關部門共應該統籌兼顧、因地制宜的解決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可以考慮以下策略:拓寬師資來源,招聘、轉崗、培訓、招考方式不限,大力引進優秀的保教及相關工作人員,充實教師隊伍。
同時,加強培訓,提高幼兒園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在職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
3.4 加快信息技術平臺建設,共享先進優質學前教育資源
當前,各級各類教育都在進行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教育改革,鄉鎮中心園起步晚,基礎薄,發展滯后,就更應該乘“信息化”的東風實現快速的跨越式發展。國家及地方各級政府在農村鄉鎮中心幼兒園和村級幼兒園的新建和改建過程中,應加強信息化建設,為農村幼兒園共享優質資源提供硬件支持。[5]有了硬件保證,鄉鎮園的幼兒就可以享受優質的學前教育資源,大大提升鄉鎮園所的保教質量。調研過程中發現,“千千樹”提供的聽閱讀和繪本圖片資源就為鄉鎮園所幼兒的早期閱讀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資源,使鄉鎮園所的幼兒有書可讀,有故事可聽。
3.5 開展家長學堂,提升家長的教育理念
家庭是影響孩子發展最重要的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教育理念是影響孩子成長的主要因素。幼兒園要發揮教育主體的作用,開展家長學堂,通過家長學堂呼吁家長更新教育觀念,幫助家長改變不科學的學前教育觀念,進一步了解學前教育的重要意義,確立科學的教育理念。
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是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核心,提升鄉鎮中心幼兒園內涵建設是加快和促進當前農村前教育發展的重要舉措。鄉鎮中心幼兒園作為農村學前教育的“領頭羊”,在推進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中發揮著積極的引領作用,承擔著引導、示范和協調本鄉鎮學前教育工作的重任。因此,學前教育研究要重視鄉鎮中心幼兒園的建設,為進一步推進農村學前教育的健康科學發展提供借鑒。
[1]張霞,王艷.隴南市鄉鎮幼兒園實現全覆蓋在園幼兒達8萬名[N/OL].隴南日報,2015-08-24.http://www.longnan.gov.cn/Article-Detail.aspx?Article-ID=36016& Class I D=5.
[2]禮縣國士資源局.禮縣區域概況[EB/OL].[2011-11-10]. http://www.gsdlr.gov.cn/lnlx/content.aspx?id=ARTI142.
[3]陳振明.公共政策學———政策分析的理論、方法和技術[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256.
[4]路娟,鄭名.建和諧農村幼兒教育淺議[J].早期教育,2008(3):4-5.
[5]章曉漩,王冬蘭.普及與提高并舉—對發展西部農村學前教育的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11,(9):30-34.
責任編輯:張隆輝
G459
A
1672-2094(2016)05-0152-03
2016-07-10
楊曉曉(1981-),女,甘肅徽縣人,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