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圖分類號:F27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 175 -01
引入知識管理模式與平臺,能在企業內部營造出創新的環境。企業導入知識管理的實質目標應該是使信息技術在知識管理方面的能力,與員工創新能力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以便使得企業不斷創新知識,員工不斷增加價值。對典型的知識型企業而言,知識管理的作用尤為明顯:通過知識管理,企業能對知識資產進行分類、整理,并加以有效管理與利用;通過管理,企業才能對知識資產進行分析、評估,最終使知識資產增值。
一、知識資產
知識管理的主要對象其實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尤其是知識資產。咨詢公司屬于典型的知識型企業。筆者所在的咨詢公司(下文稱為Y)在導入系統的知識管理前,其知識管理僅停留在將與客戶、項目相關的信息和資料進行嚴格歸檔,而對員工大腦中的知識與經驗,企業未將它們納入管理范疇。這種狀況曾一度令公司資源緊缺、創新能力不足、知識積累不夠。幸虧管理層及時發現,公司資源出現緊缺并不是由于人員流動造成的,而是因為公司的知識資產未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從2001年開始,我們開始規劃、實施知識管理,全面引入知識管理模式與平臺,對知識資產進行長期規劃,逐漸在知識資產與知識員工間建立起互動關系。管理層期望,通過合理、系統的知識管理,能在企業內部營造出創新的環境。
在筆者看來,知識管理主要涉及知識資產管理、信息管理、業務流程管理以及工作方式管理等4個方面。
知識資產管理。知識資產管理主要是將知識作為企業資產進行管理。它涉及企業知識體系的規劃、知識員工的管理、知識資產的評估以及知識資產的繼承(學習)與創新等。根據Y的市場定位、公司發展戰略、市場發展現狀,我們對企業現有的知識資源重新評估、分析,并規劃建立了全新的知識體系、動態管理系統,以保證企業的知識能夠被存儲、共享,為知識創新、知識資產保值、增值服務。
信息與流程管理。目前,企業在實施知識管理的過程中,信息管理與業務流程管理比較容易實現。對知識型企業而言,信息管理是其最基礎的資源管理手段。Y先通過對知識進行分類、給文檔編碼、建立不同類型的數據庫,保證了文檔存儲。與此同時,Y依托項目流程管理系統,實時記錄各種信息,并根據重要程度對它們進行歸檔。以此為基礎,Y據文檔、資料的重要程度與機密程度,還對資料實施了授權管理,使得資料在共享的同時,有安全保障。
在對資料進行嚴密管理的同時,Y要求員工在公司知識管理系統中建立自己的子系統。員工通過授權,可以共享系統中的知識。在此基礎上,Y逐漸完善了企業知識門戶,實現了客戶共享資源。
通過實踐,筆者發現,流程管理非常重要。順暢的流程管理可使企業能夠順利實現知識的存儲與共享。另一方面,科學的信息管理也支撐著流程固化和創新。
工作方式管理。在知識型企業中,對員工工作方式的管理,主要是憑借更靈活、更富活力的方式鼓勵員工進行知識創新。這樣才可以引導企業從以運營為主線的管理方式,逐漸過渡到以知識創新、知識管理為主線的管理方式,從而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因此,Y通過設立虛擬辦公室、員工溝通社區、資源協同等,使知識員工不斷保持創新狀態。
二、知識員工
知識是通過產生-存儲-共享-創新這4個環節完成的。其中每個環節都需要知識員工的參與。只是在不同的環節中,知識與員工的互動程度不同而已。
在知識產生與創新、再造這兩個階段,知識與員工的互動關系最強。在這兩個環節中,員工是主體,其作用無可替代。這兩個環節正是企業知識管理的核心部分。而在知識存儲、共享階段,知識與員工間的很多工作都能由信息系統完成。顯然,這些可代替的工作完全能夠產品化,進行復制。由此可見,知識員工才是知識管理的真正主體與推動者。因此,企業在以知識為主線進行管理時,必須加強對知識員工的管理。
筆者認為,從本質上講,知識員工應具備以下能力:了解所負責領域內的知識、活動,以及各種事件的影響;幫助企業規劃、設計、修正相關領域的業務;了解領域內的人、信息,以及潛在資源;在領域內工作時,有一定的自主性。
根據價值貢獻程度和知識創新程度,可將知識型企業中的知識員工分為操作導向型、技能導向型、創新導向型。以咨詢公司為例,對不同崗位的員工進行定位。
通常,創新程度較低的員工對企業的非知識系統依賴性更強;而創新度較高的員工對知識資源的依賴程度更強。也就是說,對知識員工而言,企業的知識資源與創新體系的建立,是保證其對企業高忠誠度的重要條件。
在管理知識員工的過程中,管理者應針對他們的職能類型,有所側重。例如,對操作導向型員工,幫助其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與質量控制體系是關鍵;而對創新導向型員工,除了強調必要的工作流程外,其他管理應相對寬松些。
作者簡介:張勇,湖北經濟學院經貿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