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歡+鄧道宣+許萍
摘要:隨著互聯網以及新媒體在中國的普及,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很多歐美影片以驚人的速度在中國人民之間傳播。本文試圖從功能派的翻譯理論——目的論入手,對電影字幕的翻譯加以探討,并闡釋不同文化背景下電影字幕翻譯所應注意的方法、技巧等方面,希望能夠得到電影字幕翻譯的一些啟示。
關鍵詞:電影字幕翻譯;目的論;目的性;文化差別
中圖分類號:H31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 236 -01
隨著時代畫卷的不斷展開,外語電影成為了解不同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的重要信息來源。那么對于外語電影字幕的翻譯,應該怎樣為好?本文將以英文電影字幕翻譯為切入點,闡述如何利用目的性準則來完成電影字幕的功用以及如何縮小翻譯過程中的文化差異。
一、電影與電影字幕翻譯
電影藝術絕非簡單,它將多種學科知識結合為一體,同時又具備一定的目的。所以,這既要求譯者在翻譯時必須具有一定的知識背景,又要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從而使譯文能夠獲得與原文相近的效果。
電影字幕翻譯想要收到的效果絕不僅只局限于語言。因此,在翻譯電影字幕時為達到預期效果,譯者某些程度上對源語言臺詞的內容或模式做一些改動十分有必要,這樣使譯文盡量做到意思表達清楚和效果逼近源文語言兩部分。大家應該知道,字幕和配音在翻譯要求上并不一樣。比方說一些早期譯制片,配音受口型牽制,句子聽起來就很奇怪。雖然這為觀眾觀賞電影帶來便利,使觀眾不必再吃力地邊看畫面邊看字幕,但由于翻譯的過于刻板,致使很多精華內容因此流失。同時由于兩國文明的不同,很多風趣的表達很難得到很好的闡明。所以,就會呈現出一些很滑稽的譯制腔。對一些電影來說,很清楚地就能看出配音和字幕的不契合。比如角色在講一個有寓意的笑話,由于文化差異,直譯就會讓很多觀眾感覺困惑,所以就會隨便配一些寒暄的話或其他,于是很多有趣的部分便消失了,有價值的部分也消失了。所以作者認為,一個較好的辦法是字幕應當暫時忽略口型限制,對字幕直接翻譯,同時在屏幕適當處加以解釋。
二、目的論與目的性原則
“目的論”由德國翻譯理論家威密爾提出。根據其內容,翻譯這一活動具備一定的跨文化交際目的,所以在進行翻譯活動時應把實現在目標語背景下的預期功能作為一項重要原則。依據這一理論,譯者便有了在翻譯過程中酌情處理的理論支持。
電影字幕的翻譯的成功與否,就要看它傳播信息的效果如何。因此,電影字幕翻譯在力求表達準確的基礎上,還應該堅持遵循目的性原則。這樣才能達到電影傳播的效果,才能給電影字幕翻譯注入新的活力。
根據作者查到的信息,曾熱映的進口片中不少字幕翻譯都被發現誤譯、漏譯以及不準確翻譯之處。比如作者曾在一部電影里看到過“他爸是李剛”這樣“接地氣”的臺詞。作者雖然不記得這部電影的名字,但清楚地記得這句臺詞的翻譯。所以,當下電影字幕的翻譯是否很好地履行了目的性這一職能?這一問題值得反思。而觀眾們仍舊吃著爆米花跟著這些臺詞哈哈笑,那么文化交流到底有什么意義?
三、電影字幕翻譯策略
合適的翻譯策略的選擇建立在對電影語言特點的了解上。電影語言一般有如下特點:首先電影中的語言轉眼即逝,不可回放,所以其句子要符合口語化形式不可太難。其次是它的大眾性,除了一些紀錄片或者其他性質的作品外,一般的電影都是要在廣大人民群眾之間傳播的。所以,電影字幕的譯者們應以服務大眾為一個標準要求自己。同時,這也說明了電影字幕的翻譯必須從目標語觀眾的語言特點方面考慮。這也意味著電影字幕的翻譯離不開意譯,這種情況反映出了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傊?,可針對以上兩點掌握以下兩點,以求對電影字幕翻譯的工作完成的更好。
(一)注意縮小文化差異。
電影字幕翻譯可以說是要為兩個語言文化不同的國家和人民架起溝通交流的橋梁。在電影字幕的翻譯活動中,要同時考慮到源語言的語言背景和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因此,譯者應當熟知源語言和目的語兩種不同的語言規則,并且能縮小不同語言文化之間的差異,得到預期效果的翻譯。同時在電影字幕翻譯過程中,譯者一定要有扎實的語言文化知識和過硬的專業素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在進行交流時,文化障礙無法避免。所以,按照目的性原則,譯者應該重視“入鄉隨俗”這一方面。同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民不僅使用的語言不同,其看待和思考問題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如果在翻譯時忽略了這些因素,那么文化交流會更加困難。
(二)靈活采用翻譯方法。
雖然最常見的譯法是直譯法,但想要在電影所傳達的具體情節和精神基調等各方面都保持最大程度的原汁原味,僅直譯很明顯是不夠的。許多臺詞自身涵義已十分豐富,僅直譯很難表達出片中精華。譯者應當在仔細思考并理解原片的主題、風格以及背景文明等條件下,對臺詞語言進行再創造,使譯文能夠反映原片特點,以達到其傳播文化的效果。此時,如能將直譯與意譯較好地結合起來則效果更佳。另外,對臺詞中出現的一些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作者認為可以采用音譯法。總之,這幾種方法還是要根據狀況靈活采用。
四、結語
雖然電影字幕翻譯的困難可見一斑,但是這項工作卻似乎并沒有受到相應的重視。電影產品是近現代發明的產物,從它產生到英文電影的引入,也不過才短短百來年而已。更別說電影字幕翻譯的研究,在我國更是起步較晚??梢哉f國內有關這一方面的研究是比較零散的、片面的。因此,當下有關這方面的研究需要鼓勵加強。
寬泛來講,電影字幕翻譯也能夠算得上是文學翻譯的一個分支,所以構建自身理論體系是必須的。簡單來說,電影字幕翻譯這項活動的最直接目的是為了吸引觀眾,同時盡力傳遞源語言影片的文化信息,最大程度的提升本國文化軟實力。所以作者會繼續研究以求發現新視角,也歡迎更多的同好們一起研究,從而總結出更多更優秀的理論來指導電影字幕翻譯實踐,促進中國與外界的跨文化交流,取其精華,提升本國軟實力。
參考文獻:
[1]李運興.字幕翻譯的策略[J].中國翻譯,2001,04:38-40.
[2]錢紹昌.影視翻譯──翻譯園地中愈來愈重要的領域[J].中國翻譯,2000,01:61-65.
[3]章和升.西方翻譯理論研究發展綜述[J].外語研究,1996,04:52-55+60.
作者簡介:程歡(1991—),女,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鄧道宣(1957—),男,樂山師范學院外語系教授,研究方向:外語教育。
許萍(1990—),女,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