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劇情片是類型片中最常見的一種,通常以其劇情的發展來吸引觀眾。在故事敘事過程中間突顯矛盾沖突,塑造人物形象,體現故事主題探索。一部影片采用怎樣的敘事方式直接決定故事敘述的流暢程度以及引人入勝的程度。在本文中主要論述劇情片敘事的兩種主要方式:故事結構和鏡頭語言。
關鍵詞:劇情片;敘事方式;解析
中圖分類號:J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 242 -01
一部90-120分鐘的影片一般由600-800個鏡頭和5-40個獨立片段組成,但觀眾通常會覺得電影是連貫的而不是割裂的;敘事看起來天衣無縫,而不是一段段支離破碎的情節。為了理解影片的敘事手法,電影研究已經發展出一種揭示這種隱匿性的、非連續性的分析方法。這種方法將電影本身分解成若干基本敘事單元。這種分析結構的過程即這里所說的“分解”(segmentation),這一術語多用于書面研究,用來描述將作品的組成部分拆解開來,從細節上對它們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可以通過分解來剖析單獨的一場,一場的各個部分或者整部電影。對電影的分解有各種各樣的依據,至于采用什么樣的依據,則要看它們是否適合于一部電影的敘事結構。一般而言,分解整部電影時所采用的方法是把影片分割成它們最大的單元,然后再將這些單元拆分成越來越小的單元。這些較大的單元一般以傳統的三一律為基礎(如亞里士多德和其他人所定義的那樣),即情節、時間和/或地點的三一律。
例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Oedipus the King)體現了三一律:它由單獨行為組成,即俄狄浦斯對于困擾底比斯的瘟疫原因的調查;該情節斷斷續續發生在單獨一天的過程中;它是在底比斯國王的宮殿前這一單獨場景中完成的。如果用三個傳統規則進行分析,《俄狄浦斯王》只能被分解成一個段落。希區柯克的電影《救生艇》(Lifeboat,1944)和《后窗》遵循了情節的單一,分別講述了海難的幸存者和一樁謀殺謎案;地點的單一,人物被安置在一艘救生艇上和一個格林威治村的院子;但他們所做的事情卻沒有嚴格遵守時間上的單一,《救生艇》的情節延續了大約一周時間,《后窗》則是四天左右。例如《奪命金》中貪婪的人性縱觀全片,與其說影片對資本主義具有犀利的批判性,不如說影片更多的是對人性貪婪的諷刺。比起制度,人性顯然更為本質。影片通過三條敘事線構筑起一副人性貪婪的浮世繪。從張警官這條線來說,Connie為了得到更大的投資回報投資樓市,并且按揭買房,強行上馬。股市大跌之時,對于Connie來說,這簡直是災難性的。不過這條敘事線著墨較少,也不是很出彩。從Teresa這條線來看,Teresa看到500萬起了貪念;鐘原雖有巨額財產為人卻斤斤計較,極其精明,放高利貸,也是一位貪婪的人;還有Teresa的顧客,那位大媽,為了多賺買了不適合自己的基金,也是貪婪之心作祟;我們還可以看到Teresa的另一位同事是怎樣向顧客推銷的,在介紹基金的時候用的皆是挑動人的貪婪神經的話語,而對比之下,Teresa顯然不深諳此道。
而電影鏡頭很大程度上也是敘事的重要手段之一。電影攝影機在一次開機到停機之間所拍攝的連續畫面片斷,電影構成的基本單位。簡稱鏡頭。鏡頭由以下幾個因素構成:①畫面,包括一個或數個不同的畫面。②景別,包括遠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寫。③拍攝角度,包括平、仰、俯、正、反、側幾種。④鏡頭的運動,即攝影機的運動,包括搖、推、拉、移、跟、升、降和變焦,有時幾種方式可結合使用。⑤鏡頭的長度。⑥鏡頭的聲音,包括畫面內的和畫面外的。鏡頭的組接是電影構成的方式,又稱蒙太奇。組接基本上分為切分和組合兩種。它根據影片內容的要求、情節的發展以及觀眾心理合乎邏輯.比如:城市風景的蒙太奇鏡頭、餐桌上的談話、平行的事件。作為動感的敘事方式,這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在影片中如果使用不當,會造成突兀感。例如建構性鏡頭(establishing shot)是一個廣角鏡頭,通過它,觀眾可以知道這一組事件發生在什么地方。在剪輯的過程當中,它通常是被采用的第一個鏡頭。觀眾由此被帶入到敘事或行動中去。這一技術通常被用來標明系列地點的轉換當中。例如從三腳豹這條線也是最精彩的這條線來看,從一開始的擺酒席可以看出老大的貪婪和猥瑣,好朋友吳耀華見到三腳豹就是要錢,還有龍哥,以小博大炒股票,他們盡皆是貪婪的。在這群人中,三腳豹卻似乎是個異類,然而,最終他完成了他的轉變,他用龍哥的錢賺大了,抽上了同樣的雪茄,也變成了貪婪的人。正如龍哥的老板所說:你們知道股票是什么?股票,是人對未來的預測,測對了就是贏家,測錯了就是輸家。輸家想贏回失的,贏家,就想贏更多。人的本性,就是貪婪的。股票世界,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這是生態平衡的定律,是規矩。再貪婪,也不能改變規矩,你明白嗎?龍哥甚至不顧性命都要買期指,與其說他是對物欲的貪婪,不如說對贏的貪念,不如說人性完全被物質化了。
另外,主鏡頭(the master shot)它是編輯或導演選定的單個鏡頭進行的移動組合來建構敘事的一種方式,通常情況下它和節目既定的風格相關。現在的數字技術使得節目的制作在這一方面變得非常容易。主觀鏡頭是將電影的鏡頭當做劇中人物的眼睛來觀察和表達客觀事物的,它可以模擬感覺、渲染氣氛。主觀鏡頭比較普遍的是用來表現人物在特殊情況下的精神狀態,也常用來反映人物的幻覺,想象,這在電影中是經常出現的。同時,對于刻劃人物性格也有突出的作用。除此之外空鏡頭這種鏡頭,以具體的視覺形象(即畫面)表明一定的時間、地點、沒有人物,沒有語言,只表現具有一定寓意的自然景物和氣氛的場面。如山、水、海、青松、花草、白云、月亮、飛鳥等。它是使電影富有詩情畫意的重要手段,從而造成寬廣,深邃的意境。
不論是敘事結構,還是鏡頭語言,在劇情片中,敘事需要借助多種手段,加以配合,綜合運用,畫面、鏡頭、敘事結構組成了各種不同風格的劇情影片。
作者簡介:雷瑩,武漢大學影視藝術碩士,武漢傳媒學院電影與電視學院戲劇影視導演系教師, 主要教授課程 《藝術概論》 《視聽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