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 梁琦 宋靜宇
新時代背景下的政治動員研究
文/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 梁琦 宋靜宇
本文論述了新時代背景下針對政治動員的特點所應采取的應對策略。研究解決新的歷史條件下政治動員所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探索現階段開展政治動員的方式方法。
新時代;政治動員;研究
政治動員作為發動群眾、擴大群眾基礎、獲取群眾支持與認同的工具,是我黨我軍最獨具特色的政治領導方式,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歷史上曾經發揮出巨大的能動作用。在時代深刻發展變化的今天,世情、國情、黨情、軍情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政治動員的一些要素也隨之變化,研究解決新的歷史條件下政治動員所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探索現階段開展政治動員的方式方法,對于實現強國夢、強軍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信息時代的到來徹底顛覆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便捷的通信手段、全球化的互聯網絡、多樣化的交流平臺,為國內外各種勢力、社會各階層乃至普通民眾廣泛、快捷地宣揚政治觀點、參與政治運動、表達利益訴求提供了寬廣的平臺。這些新興勢力的日益崛起對于作為傳統政治動員主體的政黨、軍隊、國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可以說通信工具的廣泛普及和互聯網的無限延伸為新興的動員主體創造了進行政治動作的平臺與空間,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以政黨、軍隊、國家為主要代表的政治動員主體正在逐步發展成為多種政治勢力、社會力量共同存在的新型政治動員主體。具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以西方敵對勢力、民族分裂勢力、臺獨勢力、反動分子等為代表,企圖散播其政治主張,鼓動迷惑民眾,達到西化、分化、分裂我國和擾亂我國經濟社會秩序的目的。一類以我黨、我軍和廣大民主團體、愛國人士等為代表,立圖宣揚正確的政治主張,凝聚軍心民心,動員全社會力量為國家建設和國防軍隊建設貢獻力量。
針對政治動員主體多元化的特點,一是要強化黨、軍隊、國家等政治動員主體的地位與作用,以廣播、電視、網絡媒體為平臺,以通信、網絡技術為依托,建立軍地一體的政治動員指揮機構。二是要通過各大新聞網站、主流論壇,加強政治動員的宣傳引導,建立溝通機制,掌握民眾心理動態,提高政治動員主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不斷傳遞正能量。三是要針對國內外不良政治動員主體進行的反面、負面信息宣傳,借助網絡技術有針對性地做好不良信息的阻隔和清理工作,積極促進正面信息的流動和擴散。四是要針對各種突發事件與情況,及時準確提供真實信息,通過政府發布的權威信息引導民眾,使網絡群體的認知朝著理性的方向發展。
政治動員客體泛指包括部隊官兵和人民群眾在內的所有社會成員。政治動員客體復雜化既是指客體構成內容上的變化,也是指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客體成員在思想、行為、價值觀念等方面表現出的諸多變化。在內容上,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社會階層結構也逐步調整。除了傳統的工人階級、農民階級、知識分子以外,新的職業和社會階層、利益群體不斷涌現,由此形成了不同社會階層共同組成的政治動員客體。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貧富差距的不斷增強,各客體間的經濟能力和社會地位進一步分化,社會階層也隨之進一步分化和細化,政治動員客體的組成也日趨多樣多層。同時隨著人們權利意識、法制意識、民主意識的不斷增強與進步,各階層表達自身利益訴求的愿望日趨強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利益的追求更加明顯,經濟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拉大、各階層矛盾激化的現狀,使政治動員想要獲得不同階層民眾的支持、認同與參與變得更加復雜與困難。
針對政治動員客體復雜化的特點,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合理構建政治動員機制勢必成為今后政治動員的發展趨勢。一方面要根據職業、社會地位、社會資源占有情況對動員客體的社會階層進行統計與劃分,形成開展政治動員的基礎性數據依據。另一方面要從各階層的視角和利益出發,根據各階層的特點,把握其心理規律與行為特征,利用網絡媒體、電視、廣播等多種宣傳手段,通過大數據、云計算技術針對不同階層開展形式多樣的政治動員,獲取其對我政治動員目標的支持、認同與參與,最終實現其個人目標與政治動員目標的一致。
政治動員是為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政治與軍事目的服務的,并以時間、背景的變化而變化。戰時要通過政治動員講清戰爭形勢與目的,鼓舞軍心士氣,號召人民與軍隊支援戰爭、投入戰爭、贏得戰爭。平時要通過政治動員調動和激發民眾的愛國熱情,通過宣傳引導,充分調動和發揮地方政府、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群眾組織的作用,為國家建設和軍隊建設貢獻力量。回顧我國革命歷史,政治動員的內容一直隨著國家和軍隊建設的需要而不斷變化。先后歷經了抗美援朝戰爭、國民經濟恢復和社會主義改造、十年建設時期、改革開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多個時期。縱觀這些階段的政治動員工作,均有效地調動了社會資源,達到了全體社會成員為既定目標奮斗的目的,極大地提高了黨和國家政策的執行力和滲透力。但同時“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違背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和發展規律的政治動員也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
現階段,做好政治動員工作就是要緊緊圍繞習主席提出的強國夢、強軍夢,積極響應黨中央關于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目標要求,有針對性地做好政治動員工作,形成部隊官兵和社會各階層的合力,推進強國夢、強軍夢不斷向前邁進。在政治動員過程中必須注意把握全局性、政治性、敏感性等特點,將政治動員附著于國家和軍隊建設和根本目標,同強國夢、強軍夢緊密聯系在一起,發揮積極作用。要警惕任何違背客觀規律和具體國情的政治動員,不但容易失敗,甚至可能造成動員主體的被動與消亡。要防止將政治動員視為目的本身,使之內容與政治任務和目標相脫離,與國防和軍隊發展背道而馳。
政治動員方式的變化主要是指以借助國家政治強制力來促使客體響應國家政治動員的動員方式向以物質利益和精神層面的誘導來實施政治動員的誘導性政治動員的轉變。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和民主政治的不斷完善,對物質利益的正當追求受到整個社會的接受與推崇,人們的民主自由意識、法治意識、批判意識、政治參與意識極大地壓縮了強制性政治動員開展的空間和范圍,而誘導性政治動員方法靈活、手段溫和,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和認同,將成為今后政治動員的主要動員形式。只有在政治動員中誘發客體的利益需求,變單向、被動的動員過程為雙向、互動,才能引起客體最大程度的響應,調動客體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要實現政治動員方式的轉變,一是在制定政治動員預案時,要充分考慮社會各階層的利益訴求,針對不同階段、不同地區、不同對象形成種類齊全、銜接配套的政治動員預案體系,在客體利益與動員目標相協調的基礎上統一推進政治動員,避免損害客體利益,以獲得最大客體的支持。二是對于政治動員過程中受到影響和損害的客體利益要通過政策和措施給予適當的補償,妥善處理好與不同階層的利益關系。三是將政治動員納入法制化軌道,以《國防法》《國防動員法》為依托,制定完善相關政治動員法規制度,通過法制化的監督機制保障社會各階層成員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以政治動員的制度化、法律化來疏導政治參與的抵觸性。
[1]劉麗紅、劉穎.信息時代的政治動員.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2(4),29-30.
[2]任民.國防動員學.軍事科學出版社,2009(2).
[3]武成剛.軍民融合戰略思想內涵的發展性認識.第三屆軍民融合式發展論壇,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