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蘇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 王珊
關注、關心、關愛青年 為企業發展聚力、聚心、聚智
文/江蘇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 王珊
青年是企業的未來和生力軍。關注、關心、關愛青年,為企業發展聚力、聚心、聚智,是江蘇油田研究院的重要課題。通過平時多關注,注重發現青年人才,為企業發展聚力; 思想多關心,注重引導青年人員,為企業發展聚心;事業多關愛,注重培養青年英才,為企業發展聚智,實現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青年科技人員;人才培養;企業發展
青年興則企業興,青年強則企業強。青年,是企業的未來和生力軍。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全黨都要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傾聽青年心聲,鼓勵青年成長,支持青年創業。當前,江蘇油田進入了高勘探程度、高含水開發階段,油氣勘探開發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頁巖油氣等新類型油氣藏的勘探開發處于起步階段,油田的又好又快發展迫切需要更多更強的科技和人才支撐。作為油田勘探開發工作的“參謀部、作戰部”,推進油田的又好又快發展、為油田提供技術支撐是我們研究院義不容辭的職責。在思想、工作、生活上關注、關心、關愛青年人,幫助他們成長成才,早日成為油氣勘探開發的中流砥柱,既是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的自覺行動,也是促進企業持續有效發展的現實需要。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我們始終注重青年科技人員的培養和使用,為他們搭設舞臺,創造環境,有力促進了青年人的成長成才,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動力。
企業都希望在員工事業的初期識別出有潛質的、能擔任重要職位的青年人才。在得到準確識別后,企業便會投入更多資源來培養這些人才,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高潛質青年人才對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更多企業是在新員工工作1—2年后,根據其在實際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果,判斷其是否符合高潛質青年人才的標準。這就給企業帶來兩方面的困擾:一是人才選拔的風險性較高,如果不在選人之初就做出準確判斷,那么很可能出現魚龍混雜的局面,影響企業的高效運行。二是增加了企業選人和用人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如何既快又準地選出高潛質青年人才,是企業當前面臨的難題之一。發現“高潛質”人才,首先要弄清楚“高潛質”的概念。用通俗的話講,“高潛質”就是“相對其他員工而言,有較高的能力勝任更高職位或承擔更多的責任”。那么,如何來衡量高潛質青年人才呢?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高潛質青年人才并非是指那些在目前職位上績效很好的員工,而是指能夠在企業發展中和企業一同成長,在職業生涯中有長遠發展的青年人才。也就是說,除了績效這個基礎性資質外,評估高潛質青年人才時還需考慮多種因素,如:明確的職業目標、專業知識與技能、責任心、協作精神、統籌規劃能力、學習意識、溝通協調能力、創新意識等。根據對多年實踐經驗的總結,我們將這些素質歸納為高潛質人才MAP素質模型:M—腦力(Mental capability)。腦力會影響一個人在工作中學習業務技能和管理技能的速度和質量。M方面得分高的人在工作中能夠快速上手,容易提出更多有創新性的思路和方法,在工作能力和專業水平上有突出的表現。A—態度(Attitude)。態度會影響一個人工作的動力以及價值取向等。A方面得分高的人在工作中表現出高漲的工作熱情和積極主動的態度。P—人際技能(People skill)。人際技能會影響一個人與他人工作關系的建立和維持。P方面得分高的人在工作中能夠更融洽、更靈活地與他人進行合作,或對他人進行有效的管理引導,帶動影響他人共同完成團隊目標。
青年人普遍有成才的熱切愿望,也有成才的巨大優勢:他們的接受能力、創新意識、可塑性都較強,開發潛力巨大。大多數青年人接受過系統的現代科學技術教育和培訓,具有較扎實的理論功底,接受新鮮事物快,精力旺盛,學習、吸收能力強,在掌握新技術、運用新技能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敢于追求新穎、追求時尚,具有勇往直前的昂揚銳氣。但他們身上也暴露出一些先天劣勢:現在的青年人大多是“80后、90后”,受社會、家庭等大環境的影響,身上已少有了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好高騖遠、不善合作、急于求成、意志不堅等弱點更多地表現出來。工作中眼高手低、自以為是,甚至有時會意氣用事,不愿與人溝通交流,剛愎自用;受外部環境的影響,性格、思維、價值觀等容易發生變化;工作中遇到挫折、受到打擊,容易思想偏激、意志消沉,甚至一蹶不振,從而影響自身的成長軌跡。這就需要我們高度重視這個特殊群體的思想引領工作,從政治上關心他們。基層黨組織要善于運用多種平臺,通過多種方式,引導他們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他們的頭腦,占領他們的思想陣地,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事業觀,努力成為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頑強的新一代,開拓進取、艱苦奮斗的新一代。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要切實發揮自身聯系青年群體的橋梁紐帶作用,通過開展“黨建帶團建”“老專家牽手新員工”等活動,“青藍計劃”、推優入黨等工作,將團員青年的心緊緊吸引在黨組織周圍,將團員青年的智牢牢網聚在干事創業上。要注重關注年輕人的生活,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憂所盼,與他們交朋友、拉家常,在政策允許和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讓他們在感動中感恩,增強對企業“家”的歸屬感的同時,增強忠誠感。如,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借助青春課堂、專家講座等平臺,邀請離退休老同志或在職老同志現身說法,為他們講授石油石化優良傳統,深受年輕科研人員歡迎;邀請培訓處老師或省委黨校教授解讀黨的最新理論成果,講解國際國內形勢,幫助年輕人深入了解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增強他們的愛黨愛國愛企之心,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通過推優入黨方式,近2年來先后有8名青年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大增強了這部分人的自豪感,激發帶動了廣大年輕科技人員的進取心,又有17名年輕同志主動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院后勤等職能部門熱情為年輕人辦理購房貸款手續,有的科室動員本室職工為購房有困難的年輕同志提供無息借款,幫助年輕人解燃眉之急,等等,這些舉措在暖身的同時,溫暖了年輕人的心。
人才成長重在培養,不同行業、不同單位培養人才有著不同的方式。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我們認為培養人才要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是強化使用。使用是最好的培養方式,愛才就不能惜才,要用才。人才只有在用的過程中才能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才能在事業上不斷取得進步。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人才只有大膽使用,才能培養出來。為此,我們建立了“以博士后項目為主線—橫向課題為配套—相關生產項目為應用”的項目管理模式,由年輕的博士后承擔重大科研攻關項目,同時為他們配備必要的工作場所、科研設施和技術助手,協調解決他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讓他們心無旁騖地搞科研。通過設置與博士后項目配套的橫向課題,吸引相關專業的年輕人積極參與進來,充分借助博士后這些高端人才的引領作用,使年輕人快速成長。打破傳統的用人觀念,創新人才使用方式,堅持“重文憑更重水平,重資歷更重業績”的人才觀,為科技人員干事創業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搭建一系列科研課題、學術交流舞臺,讓一大批處于幕后的年輕同志獨立走到前臺,接受實踐鍛煉。人才的合理使用,激活了人力資源,催生了累累碩果。近年來,我院獲得的局級以上科技項目獎勵中,有20%的項目是由年輕科研人員作為第一負責人承擔的,90%的項目中可以看到年輕人參與的身影。第二是有效激勵。為激發年輕科研人員的干勁,增添他們的工作后勁,我們牢固樹立“既讓馬兒跑,又給馬兒草”的理念,建立起“強化使用+目標培養+多種待遇”的“三軌制”人才隊伍建設模式。在人才培養上,抓好多層次、多形式的專題與綜合培訓,努力提升年輕科研人員的整體素質,著力選拔一批勇挑重擔、引領發展的“領軍人物”,培養一批技術精湛、作風過硬的“拔尖人才”,鼓勵并關注那些敢冒風險、標新立異的“創造人才”。在人才待遇上,堅持并發展了“政治待遇+工作待遇+生活待遇”多重激勵機制,對優秀的年輕科技骨干優先發展入黨、優先進修學習、優先提拔任用、重獎有功之人。近年來,共在年輕業務骨干中提拔使用干部10名;年度特崗特薪評定中,有37%的青年同志獲得特新獎勵,大大激發了年輕科研人員創先爭優、比學趕幫超的熱情與豪情。第三是氛圍寬松。民主寬松的氛圍是激發人們創造活力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用良好的環境氛圍激發科技人員的創造性,才能用科技人員的創造性增強解決復雜問題的硬實力,進而用解決問題的硬實力奪取各項發展成果。實踐中,我們倡導科學層面的絕對平等,鼓勵年輕科研人員敢于講真話,不怕講錯話,杜絕唯上、唯書、唯資歷。要求領導干部有寬廣的胸懷、包容的心態,善于聽取年輕科研人員的不同觀點,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和贊賞,少對他們進行否定和批評,避免當“表情殺手”“語言射手”。辯證對待年輕人的缺點錯誤,只要他們的出發點是為了工作、為了企業的發展,都予以寬容,同時積極引導他們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行改正,從而增強年輕科研人員的自信心、事業心以及對企業的信賴感和責任感。
經過多年的潛心培養,目前我院廣大年輕科技人員精神振奮、斗志昂揚,處處展現著特有的朝氣、向上的銳氣、創新的活力、良好的形象,自覺做到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80%以上的年輕人已經能夠獨立承擔科研課題,部分年輕人挑起了局級及局級以上重大課題的大梁,有的在重要工作匯報中嶄頭露角,受到上級部門和領導的表揚與重視,多人次獲得各種表彰,為企業創造了價值,為單位贏得了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