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余姚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宋夏南
淺談當前歷史文化檔案編研工作存在問題及途徑
文/浙江省余姚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宋夏南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斷提高,政府部門對地方歷史文化的研究工作日益重視,因而形成了歷史文化檔案編研熱,但在編研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亟須研究解決。本文闡述了歷史文化檔案編研的意義和作用,對編研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新途徑。
歷史文化;檔案編研
歷史文化檔案是人類文化發展過程歷史的記錄,也是整個檔案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研究區域文化發展歷史,擴大文化工作影響,加快現代文化建設和現代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現代科技進步及信息化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考古學及歷史文化研究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檔案資料不斷豐富,但這些檔案資料有的還是原始的、零碎的,如何把這些檔案資料有系統地予以研究、歸類,成為一個整體的、系統的、能比較全面客觀地反映某一歷史時期的文化,并為社會所利用,是當前檔案編研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編研工作是檔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檔案部門系統、廣泛地向社會提供利用服務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2004年,中央和國務院曾頒布了《關于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見》,從國家政策層面上首次明確了文化檔案編研工作的戰略地位,強調“信息資源作為生產要素、無形資產和社會財富,與能源、材料資源同等重要,在社會資源結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歷史文化檔案是檔案的重要內容之一,歷史文化檔案的編研,也是檔案編研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在檔案編研工作中具有十分突出位置。余姚是省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素有“文獻名邦”之稱,近年來,市檔案管理部門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興起歷史文化檔案編研熱潮,目前編研歷史文化檔案已達100多種、200多冊。
(二)歷史文化編研工作是保護歷史文化檔案史料、方便利用的有效措施和途徑。歷史文化檔案大部分為孤本,如余姚市檔案館、博物館、五桂樓藏書樓收藏的“四先賢”等歷史文化名人的一些文稿和其它檔案資料,包括現代從海內外收集的,絕大多數為孤本,在開展利用服務時,直接提供原件,容易破損,影響檔案質量和壽命,導致這部分檔案不能對外開放。
而以編寫檔案史料的方式提供利用,可以使這些資料長久保存,又不影響它的開放利用。如王陽明的詩,目前分散在各種原始檔案中,且都是孤本,不利于利用,于是近年編研出版了《王陽明詩集》,在內部發行,便于利用。
(三)開展歷史文化檔案編研工作,對于建設歷史文化名城具有重要作用。余姚歷史文化淵遠流長,檔案資料十分豐富。余姚是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的發源地,曾是遠古時期長江流域中華文明的搖籃;秦時建縣,明清時期形成的姚江文化,更是在中國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期間出現了王陽明、朱舜水、黃梨洲等杰出思想家,連同嚴子陵成為中國文化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余姚“四先賢”;抗戰時期,作為全國十九個革命根據地之一四明山抗日革命根據地,形成了獨特豐富多彩的革命文化。
這些歷史文化檔案,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就規劃編研出版《姚江文化叢書》,已陸續編研了二十余種檔案資料,如《姚江傳統建筑》《姚江文化史》《姚劇劇作選》《浙東抗日根據地革命文化史料》《姚江名人》《姚江風俗》等,對余姚的歷史文化名城的軟件硬件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特別是《姚江傳統建筑》對于傳統歷史特色街區的設計和名人建筑的復原,提供了大量真實的資料。
(四)開展歷史文化檔案編研工作,對于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檔案的編研成果具有存史、資政、文化功能外,其教化功能更為明顯。通過編研,檔案可以提高社會利用率,擴大公眾認知度,很多檔案材料還通過再編研、再創作成為愛國主義教育題材。
根據河姆渡遺址發掘過程中所形成的檔案資料,編研成《河姆渡遺址》,并根據這個編研材料設計了河姆渡遺址文化遺址展覽,已成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根據《浙東革命文化史料》《余姚文史資料?余姚解放四十周年專輯》等編研資料,在2015年4月革命老區梁弄鎮重新復原了抗日革命根據地的舊貌,已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如余姚姚劇團根據王陽明和嚴子陵的編研資料,撰寫了《王陽明》《嚴子陵》劇作,在省內公演,王陽明的“真三不朽”,嚴子陵的“高風亮節”,被形象地展現出來,引起了強烈反響,被推薦為余姚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教材。
(一)檔案保管的分散性。歷史文化檔案資料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決定了當前檔案資料館藏的分散特點,但對于編研工作來講,不利于綜合開發利用。
余姚素有“東南名邑”之稱,歷史文化積淀十分豐厚,但沒有集中收集館藏,分別散藏在市檔案館、博物館、史志辦、黨史辦、政協辦、梨洲文獻館、文化館、圖書館及一些民間編研機構、學會、協會和個人收藏愛好者手中。這對編研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如確定專題編研時,先要做大量協調工作,對各類分散的檔案進行調查摸底,還要辦理借閱手續等。
另外,由于各類收藏檔案側重面不同,還存在著檔案的安全問題,這將給編研工作帶來較大影響。
(二)檔案編研的功利性。檔案編研是一項十分嚴肅、十分嚴謹的工作,承擔著“存史”的職責,真實性和嚴謹性是最為重要的原則,也是編研材料的價值所在。但是,一些單位和部門存在著為編研而編研,為出書而出書的偏向,如為召開某某名人學術研討會,為紀念某某名人幾十周慶典活動,由于編研工作時間倉促,收集查閱資料有限,草草出書,同時又請名家題詞,領導寫序等,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影響了編研成果的質量。
(三)編研工作者知識的單一性。檔案編研工作者一般是單位在編人員,他們歷史文化知識豐富,工作勤懇,任勞任怨,年齡普遍較大,對歷史文化檔案編研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當前科技的迅速發展,特別是信息化、數字化技術在檔案中的應用,要求檔案編研工作者不僅要掌握檔案相關知識,掌握一些歷史、社會、經濟方面的知識,還應掌握相應的外語及計算機知識,才能更好更有效地開發檔案信息資源。他們單一性知識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編研工作的發展。許多編研者不善于利用數字化技術查找和編研檔案資料,也不懂外文,來查閱外籍人士對我國歷史文化的研究,如日本人對王陽明的“心學”“良知”的研究非常系統,著有大量學術論文;朱舜水在反清復明失敗后,東渡日本講學多年,他的“實學”思想在日本有巨大的影響,形成了大量豐富的檔案材料,由于不懂日文,一些編研工作者只能望文興嘆。
(四)編研工作的重復性。由于檔案保管的分散性和編研工作的功利性,又導致了編研工作的重復性。如對余姚市革命文化史料,不同部門曾出現過多次編研活動,形成了多個編研材料,如《余姚革命文化史料選編》《浙東抗日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等,內容大同小異。雖然文化和學術講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對歷史文化檔案的編研工作由于其真實性和嚴謹性的特點,應有序開展,不宜重復編研,否則就會浪費有限的資源和財力物力。
(一)統一規劃,增強歷史文化檔案編研工作合力。由于歷史文化檔案收藏的分散性,對歷史文化檔案的編研應由權威部門統一規劃,還應根據文化建設發展需要,根據歷史文化檔案特色,統一編制編研計劃,整合所有歷史文化檔案,整合編研人員力量,分階段實施,提升編研材料的質量,擴大編研成果的影響力。
如余姚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對歷史文化檔案的編研工作制訂了規劃,由市政府出面協調,確定《姚江文化叢書》編研25冊,分別由檔案局、政協辦、史志辦、黨史辦、文化局等單位和部門落實,檔案材料實現共享,該叢書已基本編研完畢,對檔案的利用工作發揮了較大影響。
(二)精確選題,突出地方歷史文化特色和亮點。歷史文化檔案的編研,其目的是如何讓檔案更好為社會利用,更好地為文化建設、經濟建設服務,為社會發展服務。因此歷史文化檔案的編研,一定要注重選題,選題上既要堅持有創意,突出特色,又要注重實用。
近年來,余姚編研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除《姚江文化叢書》25冊以外,還編研出了《認識黃宗羲》《河姆渡遺址》《余姚文史資料》(30多輯)、《余姚名人》,及反映抗戰文化的《紅色記憶》《古邑紅旗揚》等,這些編研材料專題性強,有深度,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體現了地方文化特色,有利于促進余姚文化建設和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在社會各界均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三)采用先進技術,提高檔案編研現代化工作水平。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人們對檔案的利用和需要已不滿足于過去在檔案室查閱復印一下資料的手工方式,數量大,時效性強,專題性和準確性要求提高,這也要求歷史文化編研過程中采用計算機編目檢索技術、檔案編研材料數字化處理手段,實現編研材料的網
絡化。編研材料的網絡化,是指一定區域內,符合條件的檔案室、檔案館、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等建檔單位,都可通過計算機網絡來查閱編研材料,以提升檔案編研工作水平,提高檔案編研材料的社會利用效率,更好地達到檔案編研工作服務社會、服務發展的目的。
(四)努力提高編研人素質,提升檔案編研成果質量。檔案編研工作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和知識性較強的工作,檔案編研人員應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應忠于職守,盡職盡責,確保檔案安全,自覺遵守檔案法律法規。檔案編研工作的專業性、技術性特點,要求檔案編研人員除了具備系統扎實的檔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還需要有淵博的歷史文化知識和地方文獻知識脈絡,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水平和一定的外文知識,利用現代化的檔案檢索工具來吸納中外檔案材料,豐富歷史文化檔案編研材料,增強編研工作的實效性,提高編研成果的水平和質量。
總之,歷史文化檔案編研工作是檔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功在當世,利于后代的偉業,也是一項持久的建設工程。作為檔案編研工作者,一定要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素質,勤奮工作,勇于探索,克服編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努力編研出更好、更多的歷史文化檔案材料,努力為文化建設服務,為社會服務。
[1]顡海.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3
[2]陳兆祦等主編.檔案管理學基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周毅.檔案部門應在網絡信息存檔行動中有所作為,中國檔案報,20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