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津市計量監督檢測科學研究院 張艷路
基于文化產業化背景的檔案文化資源開發
文/天津市計量監督檢測科學研究院 張艷路
本文簡要分析了文化產業化對檔案文化資源開發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對文化產業化背景下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對策進行了探討,旨在為檔案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文化產業化;檔案文化資源;開發
檔案是人們日常生活與工作的記錄,是人類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可以將檔案信息展示給公眾,促進其檔案價值的實現。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經濟的進步,人們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開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對檔案文化的需求逐步增加,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得到了社會的關注和重視。
在文化產業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進行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最大程度地實現其文化價值,已經成為檔案部門的重點研究問題。
(一) 激發檔案文化資源開發的主觀能動性。長期以來,我國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都由政府部門主導,一旦發生政策的變化或人事的變動,就很容易被擱置,從而難以形成有特色的檔案品牌,影響力小。而文化產業化要求從多方位、多角度的視角進行開發檔案文化資源。檔案部門作為具有公益性質的文化單位,應順應時代的發展與要求,在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中導入市場化的運作模式與競爭機制,激發檔案文化資源開發的主觀能動性,擺脫對政府部門的依賴。
(二)豐富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形式。以文化產業化的視角進行檔案開發形式的探討,打造兼具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檔案服務,滿足消費者選擇的多樣化需求。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為目的,進行相關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檔案產品。
(三) 提升檔案文化資源的價值。文化產業化的最終目的是通過生產有價值、可交換的文化產品,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檔案部門在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應該賦予檔案文化產品一定的價值,以一種符合公眾心理的形式向社會展示,實現對檔案文化產品的保護。
(一)通過市場化運作,促進檔案文化資源的深度挖掘。
檔案文化資源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種類上都很多,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還在日益增長,對檔案文化資源的利用越來越頻繁,但是檔案文化的消費卻沒有太大的提高。在這種形勢下,檔案部門就必須在策劃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時,對人們對檔案文化資源的期望與需求進行市場調查,通過調查結果的整理、分析,確定開發的可行性,再對檔案文化資源進行科學、有序地收集和整理,進行系統性的開發,集中式的管理,強化檔案文化資源的特色,形成一種品牌效應。并且,還應加強地方檔案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館際之間的優勢互補,為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利提供更多的途徑,建設一個多層次的共享平臺。同時,要通過新途徑、新手法不斷豐富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形式,使其開發利用更加靈活,并能主動向廣大社會群眾提供檔案文化相關服務。
(二)多樣化視角開發檔案文化資源。檔案文化資源是人們回望歷史、傳承文化的重要依據,因此,檔案部門在決定進行某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時,應先確定開發的視角,以更好地決定各方面的開發力度,實現檔案文化資源開發過程中的優化配置。
如果選擇的視角是中外文化的融會貫通,其開發任務就是通過對國外與自己有關的檔案文化資源和反映國外歷史文化的檔案文化資源的挖掘、利用,開拓公眾的文化視野,強化檔案文化資源的作用;如果選擇的視覺是還原歷史,那開發任務就是通過對反映各個歷史階段不同民族人們生活狀態的文化檔案的收集、整理與展現,使更多的人了解歷史文化、民族文化,促進文化的傳承與民族的團結。這點尤其適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檔案資源的開發。
我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與豐富璀璨的文化遺產,而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可以促進非物質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增加人們的民族自豪感。
作為一種古老而傳統的計量器具,桿秤的出現與應用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見證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與生活內容的日益豐富,而其傳統的制造工藝“度尺求厘”,更是我國古人智慧的反映與當時文明進步的象征,被寫入《宋史?律歷志》之中,并一直沿襲下來。
手工桿秤制造工藝是國家傳統工藝,由國家和地方計量行政管理技術機構掌控。為此,天津市計量監督檢測科學研究院自2009年開始,收集研究我市“傳統衡器制作技藝”的相關文物、資料制作成實物檔案,并尋覓具有特殊制造技能的技術人員,最后制作完成了“傳統衡器制作技藝傳承資料”和“傳統衡器制作技藝展示資料”,作為檔案留存,并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遺工作。
此項申遺工作是全國質監技術機構首次參與申遺工作,2015年6月“傳統衡器制作技藝”獲批錄入天津市南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筆者全程參與此項申遺工作,并有幸成為技藝的傳承人。這就是檔案文化建設中取得的成效,注重挖掘檔案的文化價值,推動地區文化建設并起到保護傳統技藝的目的。
(三) 以檔案文化資源為媒介,開展文化交流活動。隨著文化的多元化發展與各地文化、各國文化之間的交流碰撞,人們越來越希望了解更多的文化,文化交流活動的開展也成為檔案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一種有效途徑。檔案館或是檔案相關單位可以與其他檔案部門或是社會各界人士聯合舉辦一些以檔案資源為媒介的文化交流活動,使人們在了解文化的同時增加其對檔案資源管理、編輯及發行工作的了解,對檔案資源管理人員的理解與尊重,從而加強其對檔案資源文化魅力的感知與體會,激發人們對檔案資源的興趣,推動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
(四) 以媒體為載體進行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 在當前的信息時代,媒體具有不容忽視的宣傳優勢,檔案部門應充分利用媒體資源,進行文化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
1.與出版機構的合作。通過與出版機構的合作,將檔案文化資源轉化為報刊、雜志、實體書籍、電子書等形式進行開發,使檔案文化資源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2.與新聞機構的合作。檔案文化資源中有很多都是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通過與電視臺、新聞社、報社、通訊社等新聞機構的合作,借助檔案文化資源進行新聞的制作,可以使新聞內容更真實、更豐滿、更加貼近生活,有助于人們對社會客觀信息的了解,有助于媒體單位的發展。
3.與互聯網的合作。互聯網對信息的傳遞具有高效、快捷地特點,已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檔案部門可以通過與互聯網的合作,借助百度、新浪、騰訊等運營平臺將檔案文化資源展示給大家,并對展示版塊進行設計、推廣,增加檔案資源的受眾群體,以此實現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
綜上可知,文化產業化可以激發檔案文化資源開發的主觀能動性,豐富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形式,提升檔案文化資源的價值。因此,在文化產業化背景下,我們應該以文化產業化理念為指導,通過引入市場運作模式、從多樣化的角度出發、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加強對媒體資源的合作等策略,不斷推動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滿足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檔案文化資源的價值。
[1]張東華,張夢婷.文化產業化背景下的檔案文化資源開發[J].檔案,2012(01):19-21.
[2]董常春.文化改革背景下檔案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5(15):282.
[3]韓英,章軍杰.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檔案資源開發[J].檔案學通訊,2011(05):72-75.
[4]王哲.論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J].才智,2013(36):340.
[5]周向陽.論檔案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策略[J].知識經濟,2014(09):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