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河北大學管理學院 史輝
大數據時代對數字檔案館數字治理的影響分析
文/ 河北大學管理學院 史輝
大數據時代,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在數字檔案館中的應用對數字檔案館數字治理理念和治理能力產生了較大影響。
大數據技術;數字檔案館;數字治理
20世紀90年代,我國最早在青島開始實施數字檔案館的規劃和建設。至今,數字檔案館的建設已經形成了“試點突破,全面發展”的良好局面。在數字檔案館建設發展的十余年里,通過對傳統紙質檔案的掃描、著錄、縮微和對電子檔案的接收,已形成了大量數字化檔案,而對這些數字化檔案進行保存、整理、利用的數字治理就成為了現階段數字檔案館的常規工作。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在數字檔案館中的應用使其對數字檔案信息的保存、管理、利用發生了“質”的變化。就目前而言,如何進行數字治理對數字檔案館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
“數字治理”這一術語最早出現在2001年10月19日倫敦舉辦的“數字治理:數字檔案、數字圖書館和科研信息化研討會”上,該研討會將“數字治理”一詞表述為數字化環境中的治理行為,其不僅包括數據收集或數據庫的保存和維持,同時還包括了一定程度上的附加價值和知識。基于此,筆者認為現階段數字檔案館數字治理是指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對數字化檔案進行保存、管理、開發、利用的過程。大數據時代,也正是數字檔案館對這些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采集、存儲、挖掘、傳輸等技術功能的應用使其數字治理理念和能力產生了較大變化。
(一)開放包容。物聯網傳感技術在數字檔案館中的應用主要通過對檔案、庫房、設備、建筑、檔案工作者、用戶等實體狀態和內容信息的實時感知,獲取大量非結構化信息,實現對檔案館相關實體和人員的跟蹤、監控和管理。針對大數據時代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數字檔案館不能再局限于對傳統數字化檔案、電子檔案等結構化信息或圖片、聲音、視屏等半結構化信息的存儲,數字檔案館應以一種更為開放、包容的心態采集存儲更多海量異構檔案信息,為數字檔案館服務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二)積極主動。近年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盛行,改變了傳統檔案信息的傳播方式,滿足了用戶多樣化、個性化的信息需求。檔案館依托數字化館藏檔案信息,利用信息挖掘技術、信息推送技術、無線網絡技術預測、推送、發布用戶所需信息。用戶通過手機客戶端就可以方便、靈活地查詢、瀏覽、獲取相關檔案信息。大數據時代,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將使數字檔案館改變傳統就地查詢的被動服務模式,以更為積極、主動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更為方便、快捷的服務。
(一)感知互聯。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是一個基于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物聯網在數字檔案館中的應用主要是以無線射頻(RFID)技術為主,通過對檔案實體植入RFID標簽來記錄檔案的檔案號、存放地點、檔案名稱、利用狀態等相關信息,并利用紅外線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等信息傳感設備將檔案、設備、庫房等實體與物聯網連接,實現對實體狀態和內容信息的全面感知、互聯互通。再加之移動智能設備對感知信息的有效傳播,實現了檔案用戶對檔案信息的全面獲取。物聯網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在數字檔案館中的應用,全面提升了數字檔案館在檔案信息收集、服務等數字治理行為方面的能力。
(二)智能高效。麥肯錫研究院(MGI)在其2011年5月發布的報告“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中指出,大數據是指其大小超出了典型數據庫軟件的采集、存儲、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數據集。單純從技術角度看,數字檔案館應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對其檔案資源的整合、檔案信息的挖掘、用戶特征的分析、用戶需求的預測等。就此而言,大數據技術在數字檔案館中的應用可以進一步實現其深層開發、知識服務等數字治理的“智能化”
云計算是一種可以隨時隨地方便而按需地通過網絡訪問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和服務),這些資源可以通過最低成本的管理或與服務器供應商交互來快速配置和提供。數字檔案館可以通過云計算服務商提供的服務器、應用軟件、網絡設備、存儲設備集成檔案云平臺,有效存儲海量異構檔案信息,實現檔案信息的共享和高效利用。對于具有保密性質的檔案信息,可以通過建立私有云的方式,實現局域范圍內的檔案信息共享和利用。就此而言,云計算技術在數字檔案館中的應用可以進一步實現數字治理過程中檔案信息利用的“高效化”。
大數據時代,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在數字檔案館中應用的不斷深入,數字檔案館要以開放包容、積極主動的理念使其在采集、整理、保存、利用服務等數字治理行為方面變得更加高效化、智能化。
[1]祝智庭,陳丹.數字治理:智慧學習新素養[J].電化教育研究,2014(9):9-10.
[2]劉云浩.物聯網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4.
[3]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 petition,and productivity[R/OL].[2015-10-25].http://w w w.m ckinsey.com/ insights/business_technology/big_data_the_next_frontier_ for_innovation.
[4]趙立威,方國偉.讓云觸手可及——微軟云計算實踐指南[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