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音 (海南大學藝術學院 570228)
飛天動感美學淺析
王海音 (海南大學藝術學院 570228)
“飛”是中國早期藝術的一大風格特征。早在北魏時期,“飛天”便出現了“中原式”和“西域式”兩種各具特點的藝術風格。時至西魏,“飛天”的風格漸趨于統一,其形象主體呈現秀骨清像、體態婀娜、褒衣博帶的風格特點。到了隋代,飛天形象色彩華美,構思精巧。唐代時期,總結了歷代藝術創作的經驗,兼收并蓄不同民族的風格。人物造型上,開創了“面短而肥”的新風格,線描上從“系鐵盤絲”到“春蠶吐絲”,中國佛教藝術在唐代敦達到了空前的輝煌。
飛天;美學;淺析
飛天”起源于印度文明,本是指印度佛教中佛祖的追隨者,在佛經教義中其意為天歌神;因其周身可散發香氣,故又被尊稱為香音神,屬于“天龍八部”諸神之一。香神和樂神是他們神的職能和屬性,在佛教的眾神中負責營造神秘氛圍和宗教氣氛。
“外國呼神亦為天”出自唐藏《金光明經疏》。根據中土佛教的理解,“天”即是指化生到凈土天界中的神話人物,而可在空中飛行的天神亦被尊稱為“飛天”,且“飛天”的形象多見于佛教之石窟壁畫中;而中國傳統道教中,“仙”即是指羽化升天的神話人物,此外,具有空中飛行能力的天神亦被尊稱為“飛仙”。在已知的中國古代墓室壁畫中,出現的多為飛仙,墓室主人多用飛仙形象寄托其死后升天的愿望。
起源于中國的傳統道教與外來的佛教相互滲透融合,體現在藝術形象方面便將道教的“飛仙”與佛教的“飛天”合而為一,但是在具體稱謂上,仍多采用“飛天”這一名稱命名石窟壁畫中的空中飛神形象。
飛天藝術的薈萃之地是在敦煌。飛天之美的精髓在于“飛動”,而如何在平面造型中創造飛動感是飛天藝術表達的關鍵。飛動感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進行塑造:一是通過反轉、扭動人物的身體,伸展、擺動的四肢,飛揚的衣裙飄帶走勢,體現出力量、運動和速度,產生飛行的美感;二是通過飛天周圍祥云圖形的飄逸和裝飾流紋的反復,表現出畫面的動感,并以動靜結合的方式營造出“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飛動之美,在視覺上產生動靜對比,使畫面中的人物造型在觀賞者的心理上生成上升流動的感覺,從而在造型上體現出一種動態的美。

圖1 飛天畫作
1.飛天動態中的形勢之美
形勢之美是飛天的美感的重要表現。
飛天的形式美感首先體現在構圖上。飛天中的人物的首、胸、腰、臀、四肢幾個關鍵支點在構圖上連貫且扭曲、反轉形成優美的S型曲線,畫面極盡悠游回環、富有動態之美,整個構圖飛動感輕盈飄逸,極具感染力,后世之觀賞者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其中飛天飛動時的美感。
其次,飛天動態中的形式美感還體現在“圓”的態勢上。飛天人物的形體,額頭、臉頰、胸腔、小腹及四肢都在視覺形式上體現出“圓”的態勢;周圍的蓮花、祥云等裝飾紋樣,也采用“圓”的造型態勢,給欣賞者一種旋轉和滾動的心理效果。“圓”的態勢即呼應了飛天飛動的主體形象,也豐富了畫面的視覺效果,充分表現了飛天動態中的形式美感。
2.飛天動勢的流線之美
當畫面中出現一條線時,欣賞者在心理會順著其走勢,一定程度上將其終止的位置向前的方向繼續延伸,從而產生動勢,在美學角度上看,“勢“展現的是一種動的幻覺,欣賞者能夠從中感受某種藝術沖擊力,因此流線的靈動之美也是飛天產生動勢的一大成因。
線條圖形本身有其自帶的動勢和特性,如直線給人呢具體的方向感和力度;曲線則給人一種變化的動感、流暢感等。藝術家們通常采用粗細不一、濃淡各異、曲直相交的線條來塑造飛天的形象,以此表現物像的外形和體積,既利用線條本身具有的特性和表現力,又借助于線的流美體現出飛天飛動的精神內涵線條的節奏感、虛實感使其飛動感更強,而曲線的多變、回環使其飛動感更加輕盈靈動.兩者的綜合使用淋淋盡致地展現了飛天動勢的靈動之美。
東方藝術的美往往是含蓄的、內斂的,將內意藏于外勢中作蘊勢之美,遵于此點的藝術才是對國粹的尚揚。以線繪畫是中國繪畫的主要表達方式,這種表達方式必然也受到了傳統中國藝術文化的影響,并用以表現飛天飛動時的姿態、節奏和方向,極大地增強了畫面的飛動感。
從某種意義上看,飛天也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在中國上古時期,飛天思想便已萌發)古時生活狀況艱苦,人們開始對天際不斷幻想,對逍遙、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逍遙游》中可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飛天”的原始形象起源于道教,被尊稱為“羽人”,特指長有翅膀或能騰云駕霧的仙人。漢代帛畫《人物御龍圖》中,飛天的場面代表了墓室主人死后升天的美好愿望。人們向往一種精神自由,借“飛天”圖像生動表達出來,“飛天”圖像也逐漸作為一種精神自由的符號。在佛教傳入中土的過程中,飛天形象也隨之而來,與國人心中翱翔天際的形象相結合,并在中華傳統藝術文化的熏陶下,逐漸演變成為理想化的“飛天”形。
敦煌飛天的動勢之美既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結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具體體現。“飛天”代表了中國繪畫藝術對“動”的最為典型的詮釋。飛天之美,美在其“動勢”,美在其造型的靈動感,美在其舞動的形式感,美在其流線的虛實感。
[1]張天一.敦煌飛天造型藝術賞析[J].絲綢. 2013(06).
[2]張鵬.神游的飛天——敦煌飛天的“飛動美感”研究[J].齊魯藝苑,2012(06).
[3]閆嘉哲.試析敦煌飛天的美學意蘊及其在現代藝術創意中的新生命[J].發展,2012(05).
[4]郭茜.從敦煌飛天的民族化過程與藝術審美看中國畫造型觀——飛天藝術研究之二[J].藝術評論,2011(04).
王海音(1993-),女,海南省海口市人,研究生,漢族,海南大學藝術學院,研究方向: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