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昭陽(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輔警管理規范化的基礎
文/孟昭陽(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要重視輔警管理的規范化,首先需要在國家層面出臺法律法規或規范性文件做出原則規定。
《關于規范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的意見》是我國首個全國性的專門規范輔警管理的文件,它的出臺,對未來輔警管理工作的走向非常重要,奠定了輔警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的基礎,意義重大。
從目前的網傳文本看,第一,它規范了輔警名稱,對輔警進行了統一的界定,將原有的協管員、治安聯防員等工勤人員之外非人民警察身份的人員統稱為警務輔助人員。第二,它明確建立了輔警管理體制,改變了過去以各地制訂的管理模式進行管理的松散方式,確立了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實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統一領導、分工負責。特別是提出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擔負起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的主體責任,由此,輔警管理非公安機關一家承擔了,明確了地方政府在輔警管理當中的主導地位。第三,它明確了輔警的身份性質、崗位職責,特別是對警務輔助人員不準從事哪些工作有明確的規定。明確規定輔警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受法律保護、履行職責行為的后果由所在的公安機關承擔,為判斷輔警職責行為的邊界與合法性劃定了標準。第四,它對警務輔助人員的招聘方式和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因此,在實際工作當中,操作性非常強,能夠解決以往在警務輔助人員的招聘當中無條件、不規范、程序缺失等問題,使警務輔助人員招聘工作本身呈現出法制化趨勢。最后,就是對輔警的職業保障、管理監督上有了全國范圍內的統一標準。但是對于輔警在職期間的晉升以及工資待遇隨著社會發展應有相應變化等有關問題的規定尚有不足。
《意見》嚴格意義上不屬于法律規范,從我國建設法治國家的總體要求,建立法治公安、推進警察依法行政的角度而言,輔警管理的法治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因此,應當加快輔警的立法,可以出臺有關輔警的法律或在修改《警察法》時,在《警察法》當中對于輔警的地位、職責、權利以及待遇、福利等做原則性規定。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輔警的作用、保護輔警的合法權益、避免以往弊端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