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開麟 圖 徐小桃
獨腳戲的幽默所產生的藝術審美效應
文徐開麟 圖徐小桃
獨腳戲,生長于都市市民文化土壤的曲藝形式,植根于人民群眾,具有強烈的海派喜劇色彩和獨特的海派幽默。它既繼承了民族喜劇藝術的傳統,又不排斥對外國喜劇藝術的借鑒,以其寬泛的包容性形成了屬于南方曲藝獨特的審美效應。
記得20世紀90年代初,我去滑稽泰斗周柏春家拜訪,訪談間聊到了獨腳戲,周老師不無幽默地說,“阿拉獨腳戲講不過人家相聲,但是阿拉的‘做’不會輸給人家的?!敝芾蠋熕f的“做”就是獨腳戲講究的“說、學、做、唱”中的一種形式,不同于相聲“說、學、逗、唱”中的“逗”。做,指虛擬性表演,包括臉部表情,手勢、動作等,它和獨腳戲的方言運用,形成了獨特的藝術效果,也給觀眾帶來了獨特的藝術享受,在這獨特的藝術享受過程中,實現了獨特的審美價值,產生了獨特的審美效應,而產生審美效應的核就是曲藝通過作品傳遞給觀眾的幽默。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長的笑點也是獨腳戲區別于其他曲藝形式的追求,正如滑稽名家王汝剛先生所說,好的獨腳戲演完后,要讓觀眾想想笑,想想笑,困了床上也會笑,過了幾天還想笑。我認為,這個“笑”,就是獨腳戲的幽默產生的獨特的藝術審美效應。
獨腳戲也有不同的流派與風格,有以“賣口”(說)為主的,也有以“做”(扮演)為主的;有“陰噱”的,也有“爆笑”的。有人把“陰噱”稱之為幽默,把“爆笑”看作是滑稽,其實并不準確。幽默不是按藝術的表演風格而定的,而是表現為作品內容與表演完美結合的綜合體現,如機智、自嘲,調侃、風趣等,它與滑稽并不矛盾。
獨腳戲不同的表演方法產生的幽默效果和審美效應也不盡相同,有的是瞬間的,有的是持久的,有的是爆發的,有的則是回味無窮的。美國CBS電視臺“脫口秀”之王大衛·萊特曼對世界各地語言搞笑頗有研究,他竟然能一氣呵成地將26個英文字母倒背——最后為DCBA。他說這就是東方人逆向思維營造的幽默效果,而這個創意者就是滑稽大師姚慕雙、周柏春。原來大衛·萊特曼在當年姚周兄弟赴美演出時現場觀賞了經典獨腳戲《英文翻譯》,獨特的東方幽默讓他時隔多年還記憶猶新。
據史料記載,1920年前后,上海文明戲藝人王無能在堂會客串演出時,由一人說笑話、講故事、唱京戲、學方言,扮演多種角色,自稱獨腳戲。從1927年王無能正式以“獨腳戲”掛牌演出開始,獨腳戲走過了近九十個春秋,涌現出了無數深受百姓喜歡的經典佳作,《哭妙根篤爺》(王無能代表作)、《火燒豆腐店》(江笑笑、鮑樂樂代表作)、《一百零八將》(劉春山代表作)、《七十二家房客》、《十三個人叉麻將》、《各地堂館》、《新老法結婚》等傳統經典風靡上海灘。建國后新創作和改編的曲目《學英語》《普通話與方言》《頭頭是道》《請角兒》《補 婚》《請保姆》《新名字》等,成為了新時代海派曲藝的經典。
在新時代的獨腳戲創作中,不得不提張雙勤、王輝荃、沈雙華、梁定東等人,他們的作品占了建國后原創獨腳戲的絕大部分,給人們帶去了無盡的歡樂。前不久,由姜昆先生題寫書名的《笑果累累》一書出版,收入了梁先生許多獨腳戲精品力作,婚姻系列、名詞系列、保姆系列、數字系列、節慶系列、生活系列等林林總總。好多曲目的名字,也是獨具匠心,《情話綿綿》《送紅包》《補婚》《新名詞》《時尚保姆》《中國之“九”》《上與下》《胖與瘦》《標點符號大PK》《房事》等,無不體現了梁定東幽默的創作靈感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電視臺率先推出全國第一檔電視征婚欄目《讓我們同行》,為未婚男女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擇友平臺,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也激起了在電視臺文藝部工作的梁定東的創作沖動,他在數以百計的素材中遴選了復員軍人、“高價”老太、小孩等三個征婚者的故事,創作了獨腳戲《征婚》,由王汝剛、李九松、許海俐出演,一炮打響。作品中的幾個橋段,至今讓人捧腹不已。
……
甲:有請今天的第一位征婚者414號。
乙:(穿黃色舊軍裝扮414號復員軍人征婚者上場,爽朗豪放)我姓金,叫金陽剛,今年三十五歲六個月零四天,山東煙臺人。我們煙臺蘋果不錯,甜脆可口,富于營養,有豐富的維生素ABCD……
丙:你是來推銷蘋果的?
乙:不,我今天是來征婚的。
甲:請介紹一下自己。
乙:俺在部隊里立過功,復員進廠受過獎,我獲到不少獎狀,獎到過日記薄、電磁爐,就是沒有獎到過家主婆。
一句“沒有獎到過家主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幽默引起了觀眾的哄堂大笑,也發揮了王汝剛“做”的特長,扮演軍人后,他又扮演了一位老太太,更是讓人忍俊不禁。
甲:下面有請編號為1314號征婚者。
乙:(扮衣著花俏、頭插紅花的老太)同志,我是1314。
甲:喲,是位老太太,請自我介紹一下。
乙:我叫王小花,今年68,外號“一枝花”,住在花園街兒子的家,去年死了孩子的爸,如今獨身無牽掛—
甲:你對對方年齡有什么要求?
乙:隨便,從18歲到81歲都可以。
甲:你對對方職業有什么要求?
乙:隨便,教授、博士、工程師、設計師、營養師、攝像師……都可以。
甲:你對對方是什么地方人有什么要求?
乙:隨便,最好是外國人,最理想的是世界首富,叫什么“被子蓋好”。
丙:(糾正)不是“被子蓋好”,是比爾蓋茨,人家是世界首富,我只知道有高價姑娘,想不到這里還有一位高價老太。
甲:我們支持老年人再婚,重組家庭,但像你提出這樣的要求恐怕也太不切合實際了。
丙:老太太,你講得出口,我卻聽不進去,像你這樣的拜金老太……
乙:(情緒激動)不要講了,你們橫一個高價老太,豎一個拜金老太。其實這全不是我自己的要求,是我兒子逼著我這樣做的。他好賭,輸了錢,欠了一屁股的債,他逼著我嫁個有錢的“老外”……
一路鋪墊,抖出了一個讓人寒心的包袱,幽默的諷刺,效果可見。接著,一個也是由王汝剛扮演的孩子讓人感受了不一樣的幽默。
甲:有請61號征婚者。
乙:(扮帶紅領巾的十齡童,天真爛漫地上)來了!
丙:喂!這里不是你來的地方。
甲:對孩子態度好一點,小朋友,你來干什么?
乙:我來征婚!
甲:你今年幾歲?
乙:10歲。
丙:回去!
甲:對孩子要有耐心。小朋友,征婚是要有條件的。
乙:我知道?。ㄌ统鲆粡埣垪l,背書似地)我要求對方年齡35到40歲,溫柔賢惠、不愛虛榮、會勤儉持家的女人。
甲:哦!我明白了,你是來找媽媽的。
乙:我就是來找新媽媽的。
甲:你媽媽呢?
丙:插隊落戶去了!
乙:到澳大利亞去了。
甲:哦!洋插隊。獨腳戲不同的表演方法產生的幽默效果和審美效應也不盡相同,有的是瞬間的,有的是持久的,有的是爆發的,有的則是回味無窮的。

王汝剛表演獨腳戲《征婚》演出照
乙:媽媽不要我們了,她把我和爸爸像鼻涕那樣甩掉了,現在我們家像個亂雞窩、垃圾桶。飯沒人燒,家務沒人做……爸爸工作忙,每天讓我吃面包,同學們都叫我“面包司令”,衣服也沒人管,平時我穿的衣服都是我老爸的衣服剪短給我穿的。嗚……有媽的兒子像塊寶,沒媽的兒子像棵草。
甲:沒有女人的家就不像個家。
乙:媽媽走了,老爸變了,他老是默默無言,眼淚嘩嘩地流。我也哭了,我知道老爸想媽媽了。我在電視里看到有電視征婚,我就來了,我要為爸爸找個好妻子。
丙:(抽泣)
甲:(對丙)喂,控制情緒,現在工作。
丙:(上前,一把抱住乙)彬彬,我的好兒子!
乙:爸爸?。▋扇讼鄵恚?/p>
甲:(對丙)啊,原來是你的兒子……
隨著笑聲,一陣心酸在觀眾的心頭涌起。《征婚》幽默的背后,折射出了在飛速發展的時代里變化著的婚姻觀、價值觀給家庭帶來的變化。幽默作為一種獨特的現象,它承載了形形色色的態度,在人際關系的建立與維持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它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由錢程和王桂林兩位滑稽名家表演的獨腳戲《情話綿綿》,屬于周(柏春)氏幽默的一種,兩位演員不緊不慢,娓娓道來,卻也別具一格。
……
甲:開個玩笑。正規地說:各個領域都有專家,我對情書情有獨鐘,進行搜集、研究、剖析、探討。
乙:那就談談你的研究成果吧!
甲:好,我先給你介紹我收藏的一封古代情書,是當年卓文君寫給司馬相如的,信中鑲嵌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個數字。
乙:是嗎?那一?
甲:一別之后,二地相隔,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
乙:三、四、五、六全包括了。七?
甲:七弦琴,無心彈。
乙:八?
甲:八行書,無所傳。
乙:九?
甲:九連環從中斷。
乙:十?
甲:十里長亭望眼欲穿。
乙:卓文君不愧是個才女,肚里沒文采是寫不出這等情書的。
甲:誰說的,沒有文采也得談戀愛,也得寫情書啊。
乙:沒文化寫不了情書。
甲:我這里就收藏了一封畫出來的情書。
乙:怎么個畫法?
甲:有個在外打工男子目不識丁,托人給他的意中人捎來一封情書,里面是三幅圖畫。
乙:第一幅?
甲:畫了兩只燕子。
乙:什么意思?
甲:兩只燕子連起來就是燕燕。
乙:哦,他的意中人叫燕燕。第二幅?
甲:畫了一只狀元紅的空壇子。
乙:又是什么意思?
甲:好久(酒)不見了。
乙:那第三幅呢?
甲:一只死了的大象。
乙:這又是什么意思?
甲:想(象)死你了!
乙:還真聰明。
……
甲:在我的收集中有一封最珍貴的情書,是我愛人芳芳寫給我的。
乙:她是怎么寫的?
甲:是微信發送過來的。
乙:現在都發微信了。
甲:(念)“親愛的圓圓……
乙:好極了,一個叫芳芳,一個叫圓圓,你倆真相配。
甲:(念)“親愛的圓圓,自從遇見你,我就像看到了太陽,你給了我三個太陽般溫暖。
乙:三個太陽要烤焦的!
甲:(念)吻你的感覺酥酥的,抱你的感覺柔柔的,愛你的感覺甜甜的,想你的感覺苦苦的。
乙:我聽得怎么有點酸酸的。
……
甲:(念)經過我長期地觀望,我們的愛情走勢不會走低。我看好你這個原始股,很有發展潛力,是個潛力股,希望我們能盡快強強聯手,雙贏互惠,馬上結婚,永不解套……
乙:好嘛,炒股票了。
甲:(念)“不過,現在我還要向你坦白一個絕對隱私。我的雙眼皮是假的—大夫開的;我的鼻梁是假的—醫院墊的;我的酒窩也是假的—人工做的,唯有我愛你的心是真的。”
……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情書各具特色,看似情書的堆積,卻讓人感受了不同階層的人士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和語言表達自己的愛意,現場的觀眾在會意一笑中,回味著自己的愛意表達,審美起到了連鎖式的效應。
幽默來源于生活,是一種經過藝術加工的語言形式,是藝術化的語言。幽默是一種藝術方法,用這種方法造成以笑為藝術手段的文學藝術作品,它傳遞給人們的審美效應必然是藝術的,而不僅限于感官的刺激。
隨著時代的發展,面對不斷加快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人們需要心理減壓和情緒放松。社會需要笑聲,生活需要笑聲,笑,是一個人對一種客體的審美結果,這種由幽默演繹的客體,經典的獨腳戲做到了,優秀的曲藝作品做到了。
滑稽泰斗楊華生先生曾說過,從前的獨腳戲存在著“黃色、低級、庸俗、流氣”的弊病,現在的獨腳戲應達到雅俗共賞、健康積極的境地。愿獨腳戲在這種境地中推陳出新,以更多的幽默給人們帶來心地純凈、心情舒暢的歡笑,在獨特的審美效應中最直接體現和諧的情感表露,以及人們從內心透出的心態之美。
(責任編輯/朱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