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艷文
巴黎人與自行車的 不解之緣
文/徐艷文
觀光到法國,巴黎街頭自由穿梭的自行車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按道理說,巴黎的地鐵網絡非常發達,幾十條線路像蜘蛛網般分布全城,巴黎舊城任何一個住宅區離地鐵口也都不超過200米。地鐵站和巴黎所有的火車站都相聯,乘客不需要出站就可以換乘到各地的高速列車。當然,也可以選擇公共汽車線路出行。但即使是這樣,法國人還是喜愛騎自行車出行。
法國人大多數喜歡自由,巴黎的騎車人都舒服地騎行在專用車道上,等紅燈時也有排在最前面的特權。巴黎騎自行車出行的人各種各樣,騎的車也各有不同,甚至有人踩著輪滑或者滑板去上班。而選擇了這些環保交通工具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到別人的尊重。在巴黎街頭,我看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太太的自行車前馱著一只小狗,后面搭盆鮮花,從自行車道上騎過,讓人感覺到了法國老人的活力;小街路上幾個小孩在騎木頭小車,卻鄭重的戴著頭盔和手套,反映出法國人嚴謹的安全意識。在許多景點,比如羅浮宮、凡爾賽宮、塞納河單車都可以悠悠哉哉穿堂而過,相比國內騎自行車在景點和公園受到的歧視,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在法國,騎自行車是人們最喜愛的運動之一,估計僅稍遜于足球和橄欖球,但他們很少拿它當作交通工具。因為法國大多數家庭都有汽車,尤其是本國產的兩廂式小轎車,乃是居家旅行必備之物。法國人認為騎自行車只是一項運動,跟跑步鍛煉是一個意思。作為運動器材,自行車在法國賣得相當貴。超市里的新款自行車大多在100歐元以上,上點兒檔次的山地車,3輛車的價錢就可以買一輛二手小轎車。

最近幾年,巴黎市政府為了解決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問題,采取了一項強有力的措施—為市民提供自行車租賃服務,目的是讓市民選擇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政府設立了1450個租車站,投放了2.06萬輛自行車,市民可憑租車卡在任何一個租車站租自行車、用后及時還回。巴黎城區內每隔200多米就有一個聯網租賃站,需要使用自行車的市民可以方便地找到目標,使用后可以在任何一個租賃站歸還。

與其他國家不同,當地人在巴黎租用自行車必須先填申請表,并向租賃站提供信用卡號以及個人有關資料。租車人按使用一天1歐元、一周5歐元、一年29歐元三種形式交納定金辦理租車卡,然后才可以用卡租用自行車。租用自行車的費用是按30分鐘一個單位計算的,如果每次使用時間不超過半小時,可享受免費騎行的待遇。半小時到1小時收1歐元費用,1小時到1個半小時收2歐元,超過1個半小時后,每半小時收費4歐元。這種階梯式加價的收費辦法是希望騎車人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將自行車送回到出租點,以方便其他人使用。在巴黎,游客租用自行車也非常方便,提前在網上辦理一個租車手續。網站自動生成固定號碼,拿著這組號碼到各個租車點都可以提車。每人一天租車的費用是1.9歐元,租車不限次數。這個1.9歐元相當于基礎消費,剩下的就看個人的本事了。巴黎街頭出租的自行車,車頭安裝有可放東西的籃筐,并配有防盜鎖。每輛車上都有《騎車公約》,上面印著公共承諾:我不在人行道上騎車,遵守紅綠燈和停車標志,不騎車帶人也不騎車逆行。

為了方便市民騎車,租車點全天24小時開放,而且電腦化運作。租車人使用信用卡結賬,還提供法語、德語、英語和中文提示服務。結賬后,機器會自動打印出一張卡片,騎車人就能刷卡提車了。為防止有人偷車或不愛護自行車,每位租車人要從卡內先支付162歐元的“押金”,這些錢送車時返還。另外,如果某輛自行車到時沒送回,車內安裝的報警裝置會自動發出提示語音。

法國人之所以熱愛自行車,是因為國內有足夠的資源條件。大小城市之間都有專供自行車行駛的“專用綠色通道”,雖然路面不算寬,但兩邊野芳幽香、佳木成蔭,清澈見底的小溪淙淙流過,麻雀時而相伴,在這樣的城市騎車可以說是一種享受。目前巴黎自行車專用通道總長達371公里,分布在城區的大街小巷,騎自行車可以到達巴黎所有的主要景點。為此,巴黎政府專門印制了一張自行車地圖。

有意思的是,巴黎人騎車都講究氣派,該有的裝備一樣也不少。當地人騎車時,大多身著專業行頭—頭盔、墨鏡、緊身自行車服,還有可以牢牢貼緊腳蹬子的特制鞋,讓人產生一種誤入環法賽場的幻覺。我仔細研究了法國專業自行車褲,最貼心的設置就是檔下那一大塊厚厚的海綿,讓人舒舒服服壓在車座上,騎多久都不用擔心檔下出現問題。上班的人全副武裝上路騎行,到了單位才換成工作服。據悉,巴黎現在有40萬人騎自行車上下班。
另外,法國人對自行車的鐘情,集中體現在一年一度的“環法自行車大賽”上。雖然很多法國人已經開始覺得“環法”是“外國人”的比賽,但這項比賽每年都吸引新的贊助商大額加入。比賽期間,沿途當地觀眾的那股瘋狂勁,讓來自其他國家的人瞠目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