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甫
統籌城鄉發展背景下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養老金替代率水平的路徑思考
宋文甫
保持穩定合理的養老金替代率水平,既是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保基本”目標的客觀需要,也是統籌城鄉發展、最終建立城鄉一體的養老保險制度的內在要求。當前,由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正常調整機制缺失,養老金替代率水平逐年呈下降趨勢,嚴重削弱了制度的養老保障功能,亟待加以研究解決。

提高個人賬戶籌資比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養老金由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兩部分組成,制度的內在特征決定了個人賬戶養老金在整個養老金構成中處于支配地位。因此,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養老金替代率水平,必須遵循制度模式的內在規律,堅持把提高個人賬戶籌資比重作為提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的“主攻方向”,從解決當前個人繳費水平嚴重偏低的問題入手,通過大幅提高個人賬戶儲存額,賦予制度更多的“保險”功能。要加快對強制參保的立法研究,從法律的高度明確個人應該承擔的繳費責任與繳費標準,以個人賬戶養老金支撐力的不斷增強,推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可持續發展。要結合國家正在開展的提高最低繳費檔次標準試點,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繳費激勵機制,讓選擇較高檔次多繳費、長繳費的行為成為參保群眾的一種自覺,使個人賬戶養老金始終維持在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線上。
建立待遇正常調整機制。目前,國家規定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為每月70元,其替代率僅為2015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的7.4%,但卻占到了養老待遇總額的70%以上。基礎養老金“含金量”的畸輕畸重,使得老百姓賴以養老的“養命錢”弱化成了無足輕重的“零花錢”。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養老金替代率水平,當務之急就是要著眼于校正這種畸形發展,加快研究建立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使基礎養老金的給付水平與社會經濟發展等諸多因素掛起鉤來,與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保持基本同步。要把與養老金水平高低最為密切相關的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這兩個變量作為基礎養老金調整確定的重要參照依據,確保在抵消上述兩個變量帶來的影響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在每個調整周期保持合理的增幅。要以2009年新農保試點時13%的基礎養老金替代率為基準起點,在兼顧社會各方承受能力的基礎上,調節控制好增長速度,確保到2020年待遇翻番。
增加出口補助補貼項目。要積極借鑒國內外有益經驗,靈活采取設置超期繳費人員養老金上浮系數、對高齡老人增發老齡補貼等辦法,合理增設“出口”補助補貼項目,鞏固提高“出口”補助標準,以更加直觀的受益模式對參保群眾實施行為激勵與文人關懷,使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替代率水平隨著繳費年限的增加、領取年齡的增長而呈指數型增升。要針對當前涉農資金項目種類繁多且高度分散的實際,積極探索整合涉農資金直接進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的路徑,使這些零散的資金通過在養老這一渠道進行終端歸集,產生更加巨大的惠農利農效應。要全面建立喪葬補助金制度,從政策實施的“末端公平”著手,逐步縮小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待遇落差,以更加人性化的措施推進政策落地見效,不斷增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吸引力、親和力與保障性。
(作者單位: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