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巖
單就人工成本而言,目前美國工人時薪是12美元,折算成人民幣為80元左右。而中國的時薪一般為8-9元,制造業回流美國,絕非易事。
浙江金華浦江有家“怪物工廠” ,專做動漫面具產品專銷歐美。特朗普是下一屆的美國總統,這也給工廠帶來巨大商機,今年他的面具訂單也已超過50萬只。
11月9日,劇情堪比“紙牌屋”的美國總統大選終于落下帷幕,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紐約地產大亨唐納德·特朗普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
對于特朗普在競選時聲稱中美貿易逆差巨大,要對中國商品征收45%的關稅,要把工作從中國搶回來等“嘴炮”,很多人表示擔憂。然而,當特朗普一手拿著中國造的自己的面具,一邊又控訴“中國搶走了美國人的工作”時,真不知道這“老爺子”是怎樣的人格分裂。
特朗普和希拉里的面具,絕大多數都出自廣東和浙江兩地的制造企業。
這令人深思:特朗普面具—這么個極具代表性的產品,制造簡單需求量又大。美國人的失業率如此之高,那為何美國人不自己弄出來?
事實上,在很多人唱衰中國制造的時候,通過調查,你很容易發現:這個活兒還得讓中國人干,錢還得讓中國人去掙,而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依然如此。從中也不難看出,未來中美貿易不是由政府說了算的,而是由市場說了算。
當特朗普拿著自己的面具出現在電視畫面上時,敏感的媒體挖出,它們是來自于中國。
深圳永泰達乳膠制品有限公司正是這些面具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從今年4月開始,這家公司就在不斷生產特朗普和希拉里的面具,現在已銷往美國的特朗普的面具就多達20萬余件,而且還在繼續接單、生產中。
周愛玲,該公司的法人,1996年跟隨愛人南下深圳,學習雕塑技術。也就在這一年,她初次接觸西方萬圣節,也知道這個節就像中國的春節一樣,是西方人必過的一個節,從而走上了生產這一節日所需面具和擺飾品的道路。
而20年來的技術積累,為她這次贏得特朗普面具大量訂單立下“汗馬功勞”。
“我們的開發和設計能力是沒得說的。就拿特朗普面具來說,他的特性非常鮮明,特別是頭發非常有意思,而我們只要在網上把他的照片調出來,就能抓取他一些獨有的特性并把他雕刻出來。”
實際上,僅特朗普面具,她的公司就開發生產了多款產品。在她狹窄的生產車間里,堆放著200多種面具產品和擺飾品。
每逢美國大選,周愛玲的公司都會生產一些總統候選人的面具,但像今年這么大量的生產尚屬首次。為此,為了在大選結束前把這些貨送到美國消費者手上,公司全員加班加點。
至于今年總統面具訂單量為何這么大,周愛玲對記者表示:“因為今年特朗普和希拉里兩個人爭得特別厲害、炒得比較火,這樣市場的反響就比較大。總統面具需求的多少,是要看市場反響的。”
她清晰地記得,上屆美國總統選舉年,奧巴馬面具的生產量就少得多。
與深圳不遠的東莞,一家長年從事面具生產的企業—朗杰乳膠制品有限公司,這次也分了 “一杯羹”。
該公司生產的美國總統候選人面具累計量也有4-5萬件。公司負責人林豐平說:“今年其他產品訂單量要比往年少,但美國總統面具出貨量卻比往年多。”
而據路透社早前報道,浙江省金華市的一家面具工廠,生產特朗普和希拉里的面具數量也非常之大。據廠方向路透社介紹,今年這兩款面具的銷量都在50萬件左右。
特朗普面具—就這么個簡單的消費品,要把它留在美國生產,還真不是那么容易。
位于東莞大嶺山楊屋工業區的浩正工藝制品(東莞)有限公司,在面具行業算是“老資格”了。
翻開這家公司歷史:浩正公司是一家臺資企業,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公司就開始從事面具、假發和服裝等舞會用品生產。后來隨著制造業轉移到大陸,這家公司在1989年把生產業務從臺北搬到了深圳。爾后,在1996年再從深圳搬到了東莞,直到如今。
該公司負責人陳浩昌依然記得,早在十幾年以前,在美國購買一個萬圣節的面具要花費20美元。而現在在美國購買同樣一個面具則只需6-7美元,可見中國制造為美國民眾帶來了很大的實惠。
盡管在很多工廠看來,現在人工工資比2008年以前已經翻一番了,但相比美國,中國在用工成本上仍有優勢。陳浩昌指出,先不看別的,單就人工成本而言,目前美國工人時薪是12美元,折算成人民幣為80元左右,而中國的時薪一般為8-9元,制造業回流美國,絕非易事。
據東莞市政府發布消息,從2015年5月1日起,東莞企業職工執行新的最低工資標準為1510 元,折算時薪為8.68元(非全日制職工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14.4元/小時)。
差距還是挺大的。這就是為什么美國不生產的最根本原因。此外,就算拋卻人工成本,制造業所帶來的環保問題也是美國不一定能接受的吧。
浙江金華浦江有家“怪物工廠”,專做動漫面具產品專銷歐美。特朗普是下一屆的美國總統,這也給工廠帶來巨大商機,今年他的面具訂單也已超過50萬只。
陳浩昌說,現在全球80%-90%的面具均產自中國,而從中國采購的面具出廠價一般在4美元左右。
與美國制造比較,中國制造業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那么與東南亞等一些勞動人口富余的國家相比呢?
2008年,陳浩昌被父親派到家里剛在越南設立的分公司,直到2013年他到東莞接手父親在大陸的全部生意。所以,對于兩地制造業的比較,陳浩昌也是有切身體會的。
就輕工制造業來說,生產所需的物料、配件多而雜,需要上中下游的完整配套,中國在這方面優勢巨大。
“一個產業鏈背后是成百上千家的配套公司,而且是十幾二十年才自然形成的,要把它整體搬走是很困難的。”陳浩昌表示。
以他所知,目前在東南亞的成衣廠,其物料基本依靠中國,從中國進口過去,這些制衣廠實際上只有一個單純加工功能。
再從人工成本來講,陳浩昌比較過,目前東南亞的人工成本相當于中國的六成,而這些年隨著用工的需求增加,工資也在慢慢上升。2014年以前,這些地方的工資每年以20個點往上漲,2015年漲幅為13個點,今年漲幅應在10個點左右。
那么,東南亞的人工成本在5-6年后會迎頭趕上么?據陳浩昌的估計,到那時東南亞國家的人工成本會是中國的八成。
盡管中國的用工成本要比東南亞一些國家高,但中國工人在技術和手藝上還是非常成熟的,損耗也少,從而使得“成本收益”就要比這些國家劃算得多。
浩正公司曾把一些面具放到越南生產,畢竟橡膠產自泰國和越南,但越南的工人就是做不出中國工人的效果。
尤其一些用人不是很多的行業,不一定選擇搬離中國,畢竟中國制造業的優勢依然明顯。陳浩昌認為,在一些用人很多的制造行業,廠商會選擇人多、人工便宜的地方。這也是貿易商和采購商生存的最好方式。
今年美國總統競選中,特朗普對中國的非議主要集中在經濟領域,主要有三:一為中國搶走了美國人的工作,二是中美貿易逆差巨大,三是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
從中美兩國貿易來看,美國逆差確實比較大。美國是中國的第一大出口對象國。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15年美國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5980.7億美元。其中,美國對中國出口1161.9億美元,自中國進口4818.8億美元,美方貿易逆差3656.9億美元。
這個逆差僅占美國GDP的2%左右,而且是中國民眾付出艱辛的勞動和創造才取得的,值得特朗普們大聲疾呼嗎?
在中國傳統制造業里苦苦撐出來的周愛玲,最近3年來,她的公司都是從年頭忙到年尾。“這要擱在以前,一年里做到8、9月,公司就要閑下來。而現在一般是,上半年忙著生產國外的訂單,下半年忙著做國內的訂單。”
鑒于現在工廠場地太小,她決定在明年把產能擴大1倍。得益于互聯網帶來的新客戶和新訂單,今年工廠的馬頭面具下單量非常大,總訂單量達到50萬件。她說,從2011年開始,公司開始生產馬頭面具,但以前她的生意,只能通過一些大的貿易商,單價被壓得很低,非常被動,就像是“坐井觀天”。
而互聯網在改變這些傳統工廠的宿命,現在她的公司基本上通過互聯網來接單了。周愛玲說,一些老外到廠里來看貨后就直接下單,而公司國內外的代理商也已經上百家了。
這正說明,未來中美貿易,不是由政府說了算的,而由市場說了算。
特朗普上臺后中美貿易是否真的堪憂,或許周愛玲現在的生意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做出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