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建
【摘要】多媒體技術在“注重科學探究的科學課程”中的恰當運用,可以再現一些難以看見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讓學生自主去探究;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完美模擬實驗,打破限制;有“聲”有“色”總結,再現引導方法。科學課中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體,可以呈現一種別樣的科學課。
【關鍵詞】情景再現打破限制突破教學重、難點模擬實驗
隨著多媒體技術在各門課程中大放異彩,為課堂錦上添花,強調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課,也開始趕上時代潮流,加入使用多媒體的隊伍中。多媒體在科學課中的使用不但豐富了科學教師的教學手段,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學生科學課的學習。只要恰當地使用,多媒體不但不會成為探究進程的絆腳石,相反會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推動學生探究的激情。
一、 多媒體——情景再現者,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感興趣了,才愿意去主動學習。科學課上由于一些條件的限制,有些情景學生很難想象,這時多媒體就派上用場了。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動畫、音樂等創設這樣的場景,再現一些生活中難以見到的畫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日食和月食》這一課所學內容皆為比較抽象的天文知識,對小學生來講具有很大難度。首先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三維動畫影片(主要是利用三維動畫模擬太陽、地球、月球之間的關系,例如地球的公轉、自轉知識;月球與地球的運動關系、月相的形成過程等天文知識),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立體空間的概念。在認識日食和月食時采用真實影片,向學生介紹它們形成的過程,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科學全面的概念。
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采用直觀形象的動畫及影片向學生展示天體的奧秘,激發學生的興趣,省去教師講不清而又啰嗦的介紹,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二、 多媒體——時空穿梭機,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科學由于其涉及的知識范圍較廣,往往有時易讓師生受到時空的限制,教師在教學時也時常感嘆:如果能有一部機器貓那樣的時空穿梭機該有多好呀。而多媒體恰恰就是這樣的機器,有了多媒體,教師可以跨越界限,讓學生跨越時空自主探究。例如,在教六年級下冊的《恐龍》一課時,一位老師就利用了網絡讓學生去搜集各種有關恐龍的資料,然后讓學生將搜集到的資料進行交流,開展了“再回侏羅紀”的實踐活動,交流時學生也利用多媒體,這樣不僅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更是多種多樣,有“聲”有“色”。多媒體為學生打開了另外一條通往“侏羅紀”的通道,不僅讓學生利用網絡學到了知識,同時也發掘了學生的潛能,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時代在發展,知識也日新月異,教師利用多媒體提供給學生獲取知識的另外一條途徑的同時,也交給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了基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三、 多媒體——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科學課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小學生的推理能力必須建立在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的基礎上,有了興趣,他們才能對想了解而又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產生聯想,從而根據已有的經驗和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推理推測。科學教材里編排了一些“暗箱”的課型,這些研究內容單用實驗器材是達不到理想效果的。我們只有恰當地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創造出“材料”,才能使學生產生聯想、推理和推測。例如《呼吸器官》一課,我先讓學生感受下我們呼吸時氣體經過哪些器官,又是怎樣排出體外的?學生感受后只能說出自己摸得著、看得見的器官,如鼻腔、口和喉,對胸廓內的肺和支氣管無法感知,只能說出呼吸時胸廓在擴大和縮小。這時我用多媒體把呼吸器官的剖開圖展示出來,讓學生在銀幕上指出人的呼吸器官。當學生利用小氣球、V形管、無底瓶和橡皮膜研究呼吸過程時,開始他們只能將V形管的兩個小氣球脹大后再縮小,縮小后又脹大,就是說不出小氣球類似呼吸器官中哪個器官,V形管相當于什么器官。而利用多媒體動畫播放實驗過程,就可使學生直觀看到呼吸氣體的過程,從而推理出實驗裝置和呼吸器官相對應部分,并推測出實驗裝置呼進的氣體與呼出的氣體都是空氣。課件的使用,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同時也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四、 多媒體——完美模擬實驗,打破限制
科學課中,有些實驗由于種種原因(比如對環境有破壞),很難在現實生活中讓學生去做,但又要讓學生明白,這時計算機模擬實驗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在再現實驗的同時,也讓學生形象真切地感受到了科學原理。例如用計算機模擬酸雨的實驗,不僅讓學生形象地看到了實驗過程,更是讓學生認識到酸雨的危害,從而養成保護環境的意識。
五、 多媒體——有“聲”有“色”總結,再現引導方法
科學實驗、探究常常需要將實驗的過程、研究的成果記錄下來。多媒體的使用打破了以往單一的文字記錄的瓶頸,使得科學匯報、展示也可以圖文并茂、繪聲繪色,更加具有說服力。同時,我們如果在探索的過程中將一些階段性的成果用媒體的形式記錄下來,在總結的時候加以呈現,不僅可以讓學生參與教學評價,更能喚醒其記憶來進行總結歸納。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將感性的經歷向理性的大門邁進一步。另外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如果方法一時受阻,為了讓學生感受自己找到方法的喜悅和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利用多媒體將類似的方法或類似的情景加以展示,可以達到引導的目的。例如,某校在研究楊柳的扦插成活率的活動時,教師及時地利用多媒體將各種信息記錄下來,使得該校在實驗成果匯報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