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照利
(運城學院體育系 山西運城 044000)
武術段位制教學研究——以晉南高校武術段位制教學為例
邢照利
(運城學院體育系 山西運城 044000)
隨著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武術段位制作為一項課程,被納入高校體育教育,在當下社會發展中武術段位制有助于武術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由于武術段位制的獨特教學方法,受到廣大學生和教師的青睞,晉南有不少高校已把武術段位制列入教學內容,運城學院從2010年在體育系開設武術段位制教學,運城學院體育系所開課程是必修課,說明校領導對武術段位制的重視,這也影響到學生對武術段位制的認識,有助于其在晉南地區的推廣與發展。該文根據時代的要求和當下武術教育發展的需要,結合武術發展現狀及實地調研,對晉南高校武術教學進行闡述。通過提升參與習練者的運動技能、身心健康及社會的適應能力,完善武術段位制管理培訓機構等幾個方面的研究,為進一步推動晉南高校武術運動的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高校 武術段位制 段位制教學
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一直都是高校體育課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1998年國家體育總局建立武術段位制,對武術相關人員制定一個技術職稱和等級及標準劃分。2011年10月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中國武術協會和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制定了《中國武術段位制手冊》匯編了《中國武術段位制》管理辦法、技術考試辦法以及一系列文件和若干問題解釋[1]。高校是推廣、普及、發展武術段位制的重要陣地,高校武術段位制的教學改革如何,影響著高校學生的興趣,從而影響武術在高校的推廣和普及[2]。為此,該文對晉南高校武術段位制的教學進行研究,以期為高校武術段位制在高校的推廣及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在現代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中國也在以強勢文化和意識形態逐漸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強盛。故而必須將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作為強勢文化建設,納入高等教育的課程體系當中,
費孝通先生指出:“我們在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應該重新認識自己古老的傳統文化”[3]。中國傳承了五千年的歷史,積淀了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既是民族精神的靈魂,也是中國強勢文化的底蘊。武術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氛圍中孕育、誕生和發展,體現了與傳統文化合為一體的特色[4]。
武術段位制教程在培養民族精神與繼承文化傳統的社會背景下應運而生,武術段位制的研編思路,彰顯武術文化內涵,從文化的視角為中國傳統武術挽回尊嚴,為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在這個文化錯綜復雜的時代拓寬交流平臺,增強凝聚力,恢復民族文化自信,提高民族自豪感。
從不同角度分析武術段位制的教學,按照分層方法解讀運動技能及參與情況,結合實地調研情況建立圖示,反映學生對武術段位制的認知程度(見圖1)。
對武術段位制的綜合認知體現出武術教學的一個基本情況。可對學生建立一個全面的教育方案,進行綜合認知評價(見圖1)。綜上所述武術段位制教學目標分為:武術的理論知識學習、習練者的基本情況、武術段位制的學習對自身能力的提高及身心健康的影響。武術段位制不但對學生的武術技術和技能水平予以考核,還要對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修養進行考核,通過武術段位制的教學,要讓學生學會自我鑒定、自我認可,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習武興趣。
教師必須做到武術段位制教學的目標明確結構合理,教育學生勇于接受新鮮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全面地讓學生認識武術段位制,給學生帶來新的學習興趣。
通過武術段位制的教學,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練習武術段位制的武術動作,完善學生的自學能力,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觀察、模仿與同學交流武術段位制的動作,并自覺地學習其他武術動作,積極地參加段位制考級和比賽。
最終要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具有良好鍛煉習慣和生活習慣的身心健康的社會新人,使學生響應政府倡導的全民健身,“我運動我快樂”“快樂運動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并且通過運動達到愉悅身心的效果,故而要求他們做到不僅自己養成好的習慣,還要帶動身邊的親人朋友一起鍛煉,傳播鍛煉身體好習慣的正能量。通過帶動他人運動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能力,增強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

圖1 武術教學目標劃分
3.1 完善武術段位制教學方法
3.1.1 打破傳統
我國武術分很多流派,不同的流派有不同訓練方式,不管哪門哪派都有一個終極目標——打倒對手,而不同門派的功夫也只是運動形式不同而已,最終還是“打”與“練”的結合。通過實地調研得出,學生對武術當中的打斗項目比較感興趣,而對于以套路為主要運動形式的競技武術,并不感興趣,他們喜歡有攻有防的傳統體育項目。而目前該校開展的武術段位制教學,主要還是以套路教學為主,與學生所喜愛的武術項目背道而馳,所以現行的武術段位制教學仍不能滿足現在的學生需求。再者該校只是對武術段位制教學,并沒有配套的考級、考段以及校級比賽之類的活動,學生學了之后也沒有展示自我的平臺和機會。
現如今一些國外武術項目的引進,已經打入到高校教學中,如日本的空手道、韓國的跆拳道,都已相繼進入我國高校當中,給我國高校武術教學和發展帶來不小的挑戰,而且他們有一套完善的考級考段機制和機構,并且考級考段的時間頻繁,考級考段的機構普遍;他們的動作簡單易學,在考級考段過程中比較重視打練結合,尤其是空手道注重實用[5]。
而今高校武術教學依然追求競技武術的“高、難、美、新”,并沒有結合傳統武術的打練結合,形意拳的段位制教學打破了,傳統武術教學模式,采用了以練為主、以打為輔的打練結合,體現了傳統武術的特色和本質,形意拳的教學既不復雜又不缺少豐富的打斗內容,因此形意拳段位制教學,滿足學生對武術學習的興趣。
3.1.2 創新教法
晉南高校武術段位制教學要積極推行國家體育總局武管中心新編制的《段位制》教材,在選用教材時要考慮到結合當地的武術項目,又要適應學生的習武興趣,找一些易于學習,方便推廣的打練結合的傳統武術項目,要立足于學生,不但現在可以練,將來還可以教的武術段位制項目。通過形意拳的段位制教學過程,消除學生對武術的一些不良看法和影響。
在武術段位制教學過程中,要結合現代的科技知識和器材創新武術教法,運用錄像和多媒體等效果直觀的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觀看視頻來提高動作正確性與規范性。晉南高校應學習發達城市,完善電化教學設備器材,教師還應該學習制作武術段位制的特色教案和多媒體課件等,促進教學方法的創新。
在教學實踐中利用現有的器材設備提高學生興趣,改進現有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打練技術,這樣既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形意拳段位制動作的記憶,又能提高學生對武術段位制動作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武術段位制的教學質量。
3.2 完善武術段位制師資培訓及考段機制
3.2.1 完善師資培訓
伴隨著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體育教育者也要不斷地與時俱進提升自己,因為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和傳播者,教師的專業技能非常重要,尤其是武術專業,需要的是教師的“言傳身教”,故而對武術教師的要求更苛刻,加強武術教師的專業培訓,增強武術的師資力量尤為重要。通過武術段位制的師資培訓,武術專業教師在逐步得到優化。
現如今晉南高校的師資培訓對武術教師的培訓相對較少,并不能使武術教師得到最新的武術理論知識、武術技術革新及武術教學的新方法。現今晉南高校武術教師仍然受舊有武術教學模式的束縛,武術教師并不能發揮其特有的專長,因而影響武術教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武術段位制教學的方法在高校教學教育當中受到嚴重的限制[2]。
由于武術專業教育的特殊性,武術教師在武術段位制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武術段位制的教學對武術教師的要求也相當嚴格:“對教師的學歷、職稱、理論知識架構、技術水平、教學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2]都有嚴格的要求”。而今晉南高校的武術教師學歷和職稱相對偏低,而武術教師在傳播武術段位制的同時自身的段位級別都不高,這對武術段位制的推廣和傳播具有一定的制約。
所以倡導晉南高校武術負責的領導嚴格執行國家教育部、體育總局武管中心、省市教委的要求,要依據高校武術教師的實際情況結合當地體育部門的要求,長期舉行高校武術教師的段位制培訓,使這種培訓形成一種長效機制,這樣就可以不斷增強晉南高校武術教師的段位制教學能力。
3.2.2 完善考段機制
晉南高校武術段位制的發展相對沿海地區較落后,體現在武術段位制的宣傳和管理機制以及考段考級的機構稀少上。而且考段考級機構的層次結構相對不太完善,不能滿足武術習練者考級考段的需求,尤其對公共體育課的學生而言是一個絕佳的推廣平臺,應該在高校校園里設立一個武術考級考段的考評點。一來有助于武術段位制的推廣和開展;二來方便學生考級考段;三則可提高武術段位制的影響力。
要組織高校教師結合本地各派武術特征進行培訓,編寫結構合理、層次分明的當地武術段位理論教程,方便教學和推廣,也是武術段位制考級考段的理論考評依據,以完善武術段位的考評機制。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武術段位制的練習和考級,對于參加考段考級的學生,制定一系列激勵措施,如武術段位考評的成績和本學期成績相關聯,考得武術段位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或者與本學年的獎學金掛鉤。“在高校大力推廣武術段位制的同時,國家體育總局武管中心及當地政府和體育部門應給予大力支持。為了促進武術段位的教學和普及,要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 為指導思想,全面貫徹‘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8],加強武術段位制的理論建設,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內涵,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
武術段位教學以培養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建立中國強勢文化為出發點,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拯救武術文化落寞與強勢文化發展的困境,拓展高校武術教學的新思路。
現今晉南高校武術段位制教學還處在起步階段,雖然武術段位制教學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強,是一個新興的產物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由于晉南高校武術教學近幾年來受到諸多限制因素,給武術段位制教學帶來不少問題。因而,高校實施武術段位制教學對高校武術發展有著積極的助推作用,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對高校武術的發展至關重要。
[1]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中國武術協會,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中國武術段位制手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黃良杵.高校推廣武術段位制的教學改革現狀與措施[J].民族傳統體育,2015(24):194-196.
[3]方李莉.費孝通晚年思想錄[M].長沙:岳麓書社,2005.
[4]張河水,董逢偉.高校武術段位制教學目標定位與推廣對策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4(5):450-452.
[5]張云龍,林大參.高校實施武術《段位制》 教學改革實踐研究—— 以上海高校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0(6):97-100.
[6]袁勤.武術傳承方式的現代教學論詮釋[J].體育與科學,2009 (4):97-99.
[7]省慧峰.中國武術段位制在北京市高校發展實施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4.
[8]陳振勇.中國武術傳統在現代發展的文化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4):17-21.
G807
A
2095-2813(2016)11(a)-0014-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