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志業
抓住機遇 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
季志業
“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是三國最高領導人共同確定的重大戰略項目,是對接中國“一帶一路”、蒙古國“草原之路”和俄羅斯“跨歐亞大通道”三大戰略倡議和推動三國務實合作的重要載體。“中蒙俄經濟走廊”將鋪設一條貫通三國、橫跨亞歐大陸的合作新通道,為三方充分利用各自比較優勢,打造跨區域經濟合作典范搭建重要平臺。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既為三國自身發展帶來巨大機遇,也將為整個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當前,中蒙俄三國關系穩步發展,中俄、中蒙、俄蒙之間的政治互信持續增強,經濟合作高度契合,伙伴關系內涵不斷豐富,三方都有共同促進地區繁榮、維護地區安全穩定的愿望和基礎。2014年,中蒙俄領導人在上合組織杜尚別峰會期間舉行首次會晤,就共建“中蒙俄經濟走廊”達成共識。2015年7月,三國元首在上合組織烏法峰會期間舉行了第二次會晤,批準了《中蒙俄發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線圖》。2016年6月,三國元首在上海合作組織塔什干峰會期間第三次會晤,正式簽署《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
目前,以雙邊合作項目為基礎,“中蒙俄經濟走廊”務實合作已經實現早期收獲。在總體戰略層面,2015年5月中俄簽署《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決定在貿易、投資、基礎設施、金融等領域加強務實合作;同時中蒙進行了發展戰略和規劃對接,全面提升和整合雙邊經貿務實合作,商定積極落實中蒙經貿合作中期綱要。在經貿領域,三國的目標是2020年實現雙邊貿易中俄2000億美元、中蒙100億美元。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中國為莫斯科—喀山高鐵建設項目融資60億美元;蒙古國決定修建西部貫通中俄的南北縱向公路,以及首條連通中蒙俄的高速公路,并同意在連接塔溫陶勒蓋煤礦與中國的鐵路上使用標軌;2014年9月俄蒙就改造烏蘭巴托鐵路等達成協議。在能源領域,2014年5月中俄簽署為期30年合同總額約4000億美元的東線供氣合同,俄羅斯計劃自2018年起通過東線管道每年向中國輸氣380億立方米。在旅游領域,目前正在推動發展“貝加爾湖(俄)—庫蘇古爾湖(蒙)”跨境旅游線路,共同打造“萬里茶道”國際旅游線路。在科技領域,中俄兩國按照“一園兩地、兩地并重”原則積極打造中俄絲路創新園。其中,中方園區位于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2016年2月正式開建;俄方園區位于俄羅斯斯科爾科沃創新中心地區,有望今年下半年開建。

今年6月簽署的《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明確了經濟走廊建設的具體項目、資金來源和實施機制,還列出了32個重點合作項目。該《綱要》的簽署,充分體現了三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決心和信心,也標志著“中蒙俄經濟走廊”已經正式步上快速發展的軌道。
“中蒙俄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綜合性項目,涉及基礎設施、道路交通、電力、能源、礦產、經貿、旅游、環保、人文等諸多領域,涵蓋雙邊及三邊多層面合作。目前,三國高層對此已達成基本共識,簽署了系列合作文件,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我們要抓住機遇,順勢推進落實走廊建設中的具體合作項目,并推進相關的機制化建設。
第一,對接三國發展戰略,奠定穩固的共同發展基礎。中蒙俄三國的經濟互補性較高,中國制造業基礎強,資本積累充裕,基礎設施良好,而俄羅斯、蒙古國的市場具有較大發展空間。俄羅斯通過“遠東開發計劃”,不斷加強與東北亞地區的經貿聯系;蒙古國“草原之路”戰略符合其國情,被蒙古國各界視為實現國家跨越發展的重要舉措。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構建跨歐亞大陸經濟區,要著重發揮中蒙俄三國各自優勢,在合作項目上充分征得彼此同意,將符合當地利益作為經濟走廊具體項目獲得支持的必要條件。只有明確互利共贏的目標,方能消除三國在共同合作中的疑慮、達成更多共識。三方可以依據《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發掘各自的優勢和需求,做好宏觀規劃和技術層面的對接工作,增強發展的同向性和互補性,把三方合作潛力轉化為現實發展成果。
第二,優先發展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帶動三國經濟與地區繁榮。俄羅斯重視發展遠東地區交通基礎設施,蒙古國家發展規劃一向以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重要目標,中國與周邊國家提升交通基礎設施連通水平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內容。在《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32個重點規劃項目中,13個項目是交通基礎設施合作項目,充分說明交通基礎設施是三國實現國家發展戰略對接的重點合作領域。在“中蒙俄經濟走廊”上,當前公路運輸與陸海聯運為主要運輸方式,客流量與貨運量一直保持增長,而鐵路運輸相對進展緩慢。近幾年來,雖然中蒙俄各國都對相應的交通基礎設施實施投資改建擴建,不斷完善銜接機制,但由于中蒙俄三國基礎設施發展模式均為“滯后型模式”,即基礎設施發展滯后于直接生產部門,對三國社會經濟發展與實現互聯互通均構成障礙。“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建設內容中,需要加強國際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這與未來三國社會經濟發展、打破區域壁壘、實現區域經濟多贏協同發展息息相關。
第三,以“中蒙俄經濟走廊”帶動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至今仍處于較低水平,能夠體現區域內經濟現代化發展水平、一體化廣度和深度的多邊合作尚未開展起來。“中蒙俄經濟走廊”連接東北三省,向東可以抵達海參崴出海口,向西到俄羅斯赤塔進入亞歐大陸橋,具有運輸成本低、時間短,途經國家少,海關通關成本低等優勢,是一條潛力巨大的經濟走廊和十分重要而便捷的運輸通道。因此,可以逐步打通中蒙俄國際大通道,建成聯通東北亞各國的共同合作平臺,向韓國、日本、東南亞延伸。在中蒙俄既有鐵路通道的基礎上,建議重點關注被列為《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的“兩山”鐵路,以及吉林琿春—扎魯比諾高鐵、高速公路項目和吉林省與俄蘇瑪集團合作建設的扎魯比諾海港項目,開拓蒙古國、俄羅斯及中國東北地區連接日本海的陸海新通道,由此貨物最終可達俄羅斯的扎努比諾港口或朝鮮的羅津港,從而真正實現東北亞區域經濟的互聯互通。
第四,加強中蒙俄合作的機制建設。雖然中蒙俄三國間已建立了三國首腦定期會晤機制,副外長級磋商機制,海關與交通運輸部門等機構的定期合作機制,但現有合作機制仍然不夠,應該進一步加強中蒙俄合作的機制建設,使三國發展戰略對接落實到具體合作領域和項目中。具體而言:一是提升三國政府間合作機制規格。將三國政府間合作機制提升至副總理級別,建立三國政府合作委員會,以更加有效地協調各國相關部門之間的合作。二是創建“中蒙俄經濟走廊論壇”。將“中蒙俄經濟走廊論壇”打造為比較完善的三國合作與對話機制,邀請三國政府、企業、學者及各領域工作者“共商共議”,確保三國在戰略、政策的具體銜接和實際操作層面保持密切溝通與協商。三是打造人文合作平臺。三國可以雙邊活動為基礎拓展建立三方交流合作機制,通過豐富的文化、藝術、體育等交流平臺,進一步加強三國民間友好往來,增進相互了解和傳統友誼,為開展中蒙俄三國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和社會基礎。例如在文化領域,每年定期在三國舉辦文化周等大型交流活動,共同推進“茶葉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聯合申遺,支持三國藝術院團、劇院、圖書館、博物館等機構開展深度合作;在教育領域,繼續擴大互換留學生規模,支持教育機構開展高水平人才聯合培養和科研合作;在影視領域,互辦電影節,鼓勵赴對方國家參加國際電影節,支持合作拍攝影片;在衛生領域,繼續在傳染病防治、災害衛生應急合作等方面開展合作,并積極支持三國傳統醫學領域合作。
(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代建明